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开启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金钥匙

 

【作者】 王加波

【机构】 陈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和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可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令人担忧。正确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是我们语文教师应尽义务和重要职责。我们要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帮助学生挖掘课外阅读资源。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确定课外阅读目标。我们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引领学生实施课外阅读策略。我们要深化学生合作意识,激励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 
        关键词:语文 初中  阅读  策略
        一、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它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和完善人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为目前语文研究性学习架起了桥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其途径是听和读;语言文字的表达,其形式是说和写。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
  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
  我们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尽量让学生课外有书读,读好书。首先,要取得家长的支持。有些学生家长往往把分数看成是命根子,所以成绩在他们心目中是第一位的,根本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因此,部分学生的家长不能理解、不能支持,甚至是直接明确反对,家长的消极态度往往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造成直接的不良影响,或者抑制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还有大部分学生的家长认为孩子选择课外阅读读物,必须是“教材辅导书”,要孩子看的最多的书就是作文选。面对这种狭隘的认识,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沟通,让其逐步改变观念。从而使其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
  其次,我们要抓学生的认识获得其阅读主动性。初中生学习往往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很多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是没有必要的,加上学习生活紧张,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在学校和家长的压力下,他们整天围绕着教科书或辅导书打转,整天钻在作业、习题或试卷中,几乎没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作为教师要引导好让其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初中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必要性,让其从“要我阅读”向“我要阅读”转变。
  最后,我们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可以建立班级虚拟图书室。教师让学生把自己拥有的好书登记在册,然后经过筛选确立班级虚拟图书室的图书目录,并打印发至每个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图书目录相互借阅,并做好借阅登记。也可以建立班级间交流机制,让学生手中的图书不仅仅在班内流动,而是在年级内甚至校内流动。同时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摘录好词佳句,撰写读书心得。通过检查学生填写阅读记录卡的质和量进行评比。也可以利用网络推行电子阅读。语文老师给学生推荐一些文学阅读网站,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外阅读。
        三、要进行读法指导,注重分层次阅读
  “语文课本只是个凭借,凭借它历练学生读书的本领”,而“读书重在结果,读法重在过程”。教师的任务决不只限于教学生去读一篇篇文章,理解一个个主题,而在于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适用于不同目的、不同内容的读书方法。因此,在学生阅读前,应集中进行了读法的指导,把精读、略读、浏览等不同方法介绍给学生,速读、默读、朗读可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进行自由选择,重在教会学生阅读,掌握阅读方法,让学生由学会读会变为会学会读,培养其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作品的能力。我们要传授给学生多种多样的阅读方法,促使学生课外阅读时能选取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学生应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对一般性的文章,只要粗略知道内容即可的,可选用浏览、略读等方法;对篇幅较长的文章而又没有时间全文阅读的,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选择的读一些最精华的部分;而对一些名篇名著名家精品,精彩篇章,重要文献,用咬文嚼字,深思广虑的精读法。精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泛读是要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 。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一定要注重读写结合,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把自己喜欢的名言,格言,俗语,片段,诗歌或摘抄,或做成卡片,把自己在阅读中深切的感悟写成日记,或读书心得体会。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把阅读品味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自己只做一个向导,及时地为学生的阅读"导航"。为了让学生充分参与阅读,在阅读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给予不同的阅读要求,让每一个人都有阅读的任务和目标,可以充分调动起每个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的层次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层:心有灵犀。即要求边读边记,找出感点,遇到与自己的心灵有交汇的地方,应及时写出自己的感想,以备交流。这一层次适应于写作感悟能力很强的学生。
  B层:读书偶得。即要求边读边想,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加一两句评语,写在读书笔记上,以便及时抓住灵感的火花。这一层次适应于能力较强的学生。
  C层:最佳眼光。即把自己喜欢的名句佳篇积累起来,整理到集锦本上,作为写作素材,以备查阅。这一层次适应于能力一般的学生。
  以上三个层次的不同的阅读要求,能有效的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使阅读活动开展的生机勃勃,充满激情。
  四、利用好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战场,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才是根本的、有效的途径。我们所要提高的虽然是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但课外要在课内抓。教师是启动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它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到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仅仅关注教科书到同时关注与本学科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到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后继性学习。教师要利用好课堂这个阵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五、利用成就激励策略开展课外阅读竞赛 
  人的最高层需要都是成就需要。因此,教师应尽量的为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提供机会,围绕课外阅读活动设置各种各样的评比、展示、交流。如制定课外阅读月评表,对学生当月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等级评定,并送上一句鼓励性的、谈心式的话;可定期举行“阅读之星”的评选,并给以适当的物质奖励;可组织阅读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展示形式,体现自己的阅读成果;提供相互交流的学习机会,并注意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扮演一个实际的角色并主动地参与。我们可以进行知识性的编小报比赛、知识竞赛,我们也可以技能性的书面阅读比赛,我们还可以运用性的读后感比赛,增强阅读动力。这些比赛,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好胜心、表现欲,成就感。  
        总之,在课外阅读的诸多方面,我们应该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合作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思考,唤起学生的成就感;更多地引导学生探究阅读,不断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转化,提高阅读水平,促进自我发展。只要我们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充实精神底蕴,陶冶性情,提高思想修养,培养“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施教之功,贵在得法”,在教育实践中永远不能知足,而应勇于探索,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以求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 【发布时间】2025/9/26 11:29:41
  • 【点击频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