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活动的融合

 

【作者】 陈红俊

【机构】 凤冈县实验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面对着的是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之所以我们会把孩子形容成“小天使”,是因为在他们纯净的眼神里装满的都是对于这个世界美好的想象。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长,在和儿童、老师及大人们的交往中,他们会形成各自不同的性格,产生对事物各自不同的看法,尽管我们非常希望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交给他们,希望他们的眼里看到的都是鲜花、阳光,但是仍然会由于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孩子们的性格当中出现不和谐的一面。例如,有的孩子会有自卑情绪,有的孩子胆怯怕羞,有的孩子独来独往,有的孩子缺乏自信,有的孩子表述困难,有的孩子承受力差。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便成为了我们幼教工作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活动融合的主要途径:
         1、游戏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游戏是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儿童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我们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我们依据三大原则灵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如:角色游戏,我园自开展建构式教学模式以来,就在各班开展起了区域游戏活动,保证了孩子在校的游戏活动时间。在角色游戏当中学生们可以在老师设定的不同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图书角里的借书员和借书人的角色;小小超市里的收银员和顾客的角色;美发沙龙里理发师和顾客的角色等,儿童在不同的场景里体验着不同角色的特点,这些游戏的开展对于儿童的人际交往及心理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游戏,让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2、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也不是对原有材料中内含的心理因素视而不见,不考虑的心理反应,一味地灌输渗透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互相割裂开来。我们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实现“跑班制”,打破班级界限,各班级间儿童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
         3、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我们利用幼儿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
         在儿童一日的活动当中,老师们随机地利用学习、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如用餐时,老师会分学号请小朋友为大家分饭,让孩子体会劳动及为他人服务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二、树立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教孩子学会尊重别人
         让儿童学会尊重别人,是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首要条件。教师和家长应尊重孩子,作孩子的表率,让孩子在天长日久的受尊重的潜移默化中养成尊重别人的好习惯。
        (二)教幼儿学会爱、学会关心他人
        孩子的爱心不是靠强行管束而在一夜之间培养出来的,更不是没有原则,失去理智的溺爱换来的,它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
         1、注重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和家长应从自身做起,在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时,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感染孩子。作为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教师之间也应该互相关心和尊重,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家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多使用爱的语言。 
         2、培养幼儿形成助人为乐、关心社会、热爱公益事业的良好思想品质。
        (三)教儿童学会礼貌待人
         礼貌是人们的道德准则,是人与人相处的规矩。可从一个人说话用词、语调口气、行为举止的态度上反映出他的道德修养、思想面貌、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如谦逊文明的语言、恭敬有礼、落落大方的举止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因此,礼貌教育应从小抓起,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环境,使孩子从小就学会礼貌待人。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教育孩子尊敬长辈。能使用礼貌语言,主动、热情、大方得与人交往。
         2、教育孩子当自己影响到别人时,会主动诚恳的道歉,当别人影响了自己时能克制、谅解别人,会说“没关系、不要紧。”
         3、教育孩子当别人在谈话时,不插嘴、不妨碍,成人对自己讲话时,要专心听,不要打断别人说话。
         (四)让儿童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一个人有无劳动的兴趣和习惯,将影响自己的一生。无数事实证明,事业上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热爱劳动、勤奋好学者。相反,懒惰往往使人愚昧无知而无所作为,热爱劳动,不仅使幼儿掌握一些生活技能,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树立了学生自信、自立,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化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在幼儿阶段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在重视幼儿群体心理健康的同时,必须十分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实施个别教育。 
  儿童的问题行为产生于平时的点点滴滴,真正的心理健康的养成是一个长时间的持续过程,为此我们将努力把校园的一日活动同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真正地为孩子们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老师从自身出发,理论上系统地学习,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点、原则、途径和方法等,把握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增强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提高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正确树立以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本的观念,让他们从时代起就能为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 【发布时间】2025/9/26 11:26:22
  • 【点击频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