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试论幼儿园隔代教育问题

 

【作者】 丁志红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增多,外出打工或经商的人也越来越多,有的家庭夫妻双双外出打工,他们当中有的将子女带在身边,而更多的是将自己子女留在家里,由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管。由于祖辈们自身的因素以及一些外在因素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解决这些问题要从学校家庭等方面入手。让我们共同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加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隔代教育   留守儿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劳务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故土,加入到“打工族”或经商行列,而他们的子女大多被留在老家,由祖辈来抚养,接受“隔代教育”,形成了隔代家庭的结构。于是,这些隔代长辈便成为孩子的监护人,挑起了教育孙辈的担子,这种教育现象,我们称之为农村隔代教育。然而在农村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祖辈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这就使隔代教育质量明显不高,家庭教育明显弱化。因此,“隔代教育”已成为社会炙手可热的话题,已不容忽视。
  一、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负面影响
  隔代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隔代教育有其积极意义,但是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弊大于利,心理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在成千上万的人中做过一项调查,调查中表明,90%的家长没有学习过怎样教育子女,其中,隔代家长其比例接近100%。它表明,隔代家长们的素质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孩子成长的需求,会对孩子身心发育、完整人格形成、行为发展等诸方面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隔代教育对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隔代教育影响着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早期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人格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农村隔代家庭教育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缺乏依靠,有一种不安全感,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祖辈不能解决,学习成绩不好,他们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因此形成自私、自卑、冷漠的性格。另一方面,祖辈在年龄上不如父母辈,容易表现出脾气不稳定、暴躁,并伴有焦虑、忧虑、抑郁等负面心理倾向,孩子与其长期相处,容易产生考试紧张、自卑厌学等轻度的心理障碍。再次,由于隔代老人的溺爱,事事都一手包办,不让孩子动手,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生活自理能力自然不如他人,表现出懒惰、做事拖拉、娇气、骄横的性格特点。另外,虽然有祖辈的照料,但缺乏亲子之间的沟通,一些孩子有被抛弃的感觉,认为父母不管他、不爱他,对社会及他人有强烈的不信任感。在多种因素的交织下,他们逐渐形成了冷漠、自私自利、缺乏同情心的心理。
  (二)隔代教育影响着孩子性格个性发展
  性格的形成有先天的因素影响,但后天环境对于性格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健康和谐的环境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情商,有利于形成和巩固的良好品格;而落后的、矛盾的环境则会导致性格的偏激。隔代教育中,老人们在教育观念上,他们采用温饱式的教育,只管吃饱穿暖,根本无法切实感知和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动态,难以实施正确的引导教育,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同时老人容易溺爱、袒护,孩子极易形成自私、任性、为所欲为的性格,不利于孩子养成独立的人格和坚强地生活意志;由于缺少父爱、母爱,容易导致心理和行为上的障碍,对人、物缺乏爱心,容易产生暴力倾向。在隔代教育的影响下,孩子个性行为的发展却不容乐观。农村教育理念与力量相对落后。老人对孙辈的教育极度依赖自己的生活经验,日常生活中很少接受新生信息与事物,陈旧的思想观念根本无法满足子孙发展自我个性的需求。
  (三)隔代教育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
  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由于祖辈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自主自立能力受到影响,甚至完全由祖辈代理或包办。我对自己所教班级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行为习惯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习惯良好的只占23%,不良习惯的高达36%以上。原因是现代学前教育对家庭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家长配合的要求高,而老人们对孩子百依百顺,百般娇宠,让孩子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事事处处护着孙辈。这样不利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自理能力的提高。另外,老人也疏于对孩子的管教,觉得孩子长大后自然就懂,索性就不管,这种孩子将来很难适应社会环境。
  二、改变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现象的对策
  虽然隔代教育存在着种种的弊端,但这也是在现实中无奈的选择。怎么让隔代教育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怎么让孩子在隔代教育中健康成长?要正确地解决隔代教育中的问题,那么幼儿园,又该如何指导隔代家庭教育?
  (一)提高教师指导隔代家庭教育的水平
  通过宣传和学习,让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研究隔代教育有助于提高我园教育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先进的隔代家教理念,帮助他们解决指导隔代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提高教师指导隔代教育的水平。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祖辈家长的积极性。
  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具有针对性的活动内容,能调动祖辈家长的积极性,使祖辈家长更多、更好地了解教养幼儿的具体做法,走进幼儿园,走进幼儿的世界,参与教育,更有利于促进祖辈家长正确教养态度的树立。
  (三)引导祖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祖辈们大部分没有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导致了他们在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上的方法过于老化。在对待孩子学习中,只顾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并不能针对孩子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而进行指导或帮助,时间长了会导致孩子厌学情绪的产生。在父母不能陪伴孩子的时,在学习上,祖辈要对孩子进行充分的肯定和必要的帮助。要善于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从而辅导孩子学习。
  (四)引导祖辈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
  “《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家长要经常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祖辈不能以先进的思想与孩子进行沟通。比如,当孩子在幼儿园听到同伴对自己谈论休息天和爸爸妈妈出去旅游时,孩子回去就跟祖辈说,祖辈会说,出去旅游都浪费啊,还不如在家玩呢,要知道,在幼儿的成长阶段,出去见见新鲜事,也是好事情。因此祖辈要定期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要认真听孩子说话,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以致造成孩子心理歪曲,因为时代变了,旧的思想与现实生活已经脱轨了。
  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不仅关系下一代孩子的成长状况,而且还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未来的社会文明程度和发展潜力。每一个隔代家长,都能掌握让自己的晚辈健康成长的知识,使我们的孩子都能在祖辈的呵护下快乐而健康地成长,让我们联动起来对幼儿开展教育,努力给孩子创造温暖、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早日成为民族的脊梁。
  • 【发布时间】2025/9/26 11:25:57
  • 【点击频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