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巧设课堂练习,让学生“活”起来

 

【作者】 周增福

【机构】 乐清市大荆镇智仁寄宿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无论是学习的准备,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形成、拓展,都需要借助数学习题和组织数学练习来完成。本文就是结合自己这些年的教学经验,针对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练习设计,提出了自己一些浅薄的看法。
  关键词:课堂练习    错题    生活化   层次性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将教学过程变为引发学生练的过程,每堂数学课教学任务都是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来实现。所以,数学课堂有效练习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是实施素质教育中一个值得认真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课堂练习要精练有效
  短短的40分钟内,既要完成新授知识,又要及时的进行练习巩固,时间是很紧的。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必须精练有效。要做到这点,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既要使练习设计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延伸与拓展。这样就能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的练在关键处。例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时,其教学重点是“一看”(看除数是几位小数),“二移”(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除数成为整数,再相应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只列了竖式,先不要求计算的习题(即撇撇点点):0.28÷0.7;2.8÷0.07;28÷0.14;0.208÷1.04。这几个问题解决了,以后的练习就容易了。
        (二)典型性        
  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故意制造一些美丽的错误并主动呈现错题,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识角度,凭借自己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找错、知错和改错,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纠错欲望,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比较、判断、思考、甚至引发争议,在错题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究,从而预先实行控制。
  总之,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巧妙而恰到好处的课堂练习,可以使教学过程优化,从而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练习要丰富有趣
  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对做练习题有了深厚的兴趣,学生练习时才能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儿童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来设计练习,如猜迷语、讲故事、摘取智慧星、做游戏、各类小竞赛等生动有趣的练习,以此来激发学生做练习题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既学的好,又学的开心。
        (一)融“玩”于练
  儿童天性好玩。传统观念常把学与玩分开,认为学就是学,玩就是玩;学好了才能玩;学不好就不能玩。长此以往,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任务,而不是一种乐趣,就不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积极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的乐趣,可把一些数学家庭作业设计成玩味题,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感觉学和玩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如“前后、左右”作业:请家长坐好,说说家长及自己前后、左右有些什么。再如“10以内的加法”作业:和爸爸妈妈玩凑数游戏。
        (二)融“说”于练
  “说”相对于计算来说,学生更乐意接受。如在教“数一数”这一内容时,可布置学生数一数教室里的物体各有几个,数一数生活中你喜欢的物体各有几个,学生对于这种布置作业的形式会很喜欢,收到的教学效果也会非常好。又如在每一次课后,要求学生回家向爸爸妈妈说说今天数学课上学到了什么,说说数学课上自己表现怎么样。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说给好朋友听。学生在交流中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培养了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还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乐趣。
        (三)融“思”于练
  小学生思维活跃,设计一些灵活开放、难度适中的练习,既可以调动他们课堂中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其思维的培养与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应尽可能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式的题目,要让孩子各抒己见。但一定要在“多中选优”——即可能思路简洁或计算简洁或思考计算都非常简洁。以此丰富学生的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 的新课程理念。
        三、课堂练习要面向生活
  在练习的设计时要重视与实际紧密结合,多一些问题解决,少一些机械操作,从学生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寻找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习题,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欲望,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
        (一)应用于实践
  一味要求孩子看课本做练习,以期待考试中得高分,这是一种短视行为。大教育指导下的练习设计应体现实践性,让学生学以致用。如学了“厘米和米的认识”后,让学生量一量家里的物品(有必量的物品,也有选量的物品);学了“元角分的认识”后,布置学生到自家周围商店调查一下商品价格。这类练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做练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充实了生活,给学生带来了无穷乐趣!
        (二)生活中发现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学习又可以反过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数学教学应努力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例如:教学三年级“掷一掷”(骰子中的数学),可以事先设计让学生判断能否去摸奖情境练习:一所小学的商店门口,前些天举行一次摸奖活动。游戏规则:两个骰子同时掷出,每掷一次五角钱,得到的数字和如果是下列几种情况,那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品:
  1        特等奖:           现金10元
  2或12     一等奖      钢笔一支价值3元
  3或11     二等奖     圆珠笔一支价值1元
  4或10     三等奖     铅笔一支价值3角
  5或9      鼓励奖       糖二颗价值2角
  问:对于这样的摸奖的活动,你想说什么?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事例来应用规律,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平时的生活中去,总结出学好数学不但要动手还要动脑的道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又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教育。
        四、课堂练习要层次分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设计分层作业就是为了实践新理念,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既让基础生“吃得饱”,又让优等生“吃得好”。可让不同的学生能在同一时间内做不同层次的作业,使不同个体的活力得以彰显。
        (一)作业量的分层
       (二)作业难度的分层
       (三)据学生水平分层
  在实施“动态分层式”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前,要将学生按不同学习水平进行分类。我通过平时的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细致了解,再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成三个组。基础组:基础,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后20%学生);发展组:基础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中间50%学生);提高组: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前30%学生)。
  在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必须做到:对学生的分组应由老师掌握,不宜对学生公开,防止优生自满、差生自卑,尽量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由于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都会有相应的提高或降低。因此,根据每个学生提高后所达到的新水平,我们再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组学生进行相应调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力,不断进步。
  总之,要设计好分层作业的题目,需要我们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对所教内容的知识点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精心挑选,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完成的作业,从而增强学生做数学作业的兴趣,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结束语:练习设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有我们本着一切为孩子发展的宗旨,充分挖掘练习中的丰富内涵,我们的课堂练习一定会在新课程理念的春风的吹拂下,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扉,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①陈剑华《中小学作业形式,作业评价问题的思考》[M].2003,(8).
  ②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7.
  • 【发布时间】2025/9/26 11:22:16
  • 【点击频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