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初中思品课中生本课堂的探究与实践

 

【作者】 刘秀文

【机构】 城东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初中思品新课程标准》提出:准确定位师生角色,转变教学模式,在形式多样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悟社会,体验生活。要尊重个体生命的多样性、独特性,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主动作用。然而,思品课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枯燥,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大多都是老师说了算,学生往往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其聪明才智受到限制、潜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和拓展,甚至在课堂上出现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的局面。因此,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新路。
  多年来,我在初中思品课的教学中对“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生本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也有了些粗浅的看法。
  一、更新教学理念,转换师生角色。
  在当前思品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更新教学理念,转换师生角色。教师不再是充当演员或播音员的角色,“填鸭式”教学、“满堂灌”教学已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教师集多种角色于一身,在为学生传授知识时,是一个帮助者或教学资源提供者,能及时促进学生高效地学习;在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和练习过程中又是一个把关者;在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习或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当好指导者,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当学生进行演示时,教师要以欣赏、鼓励的眼神观看学生。同时,在“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与互动。师生双方共同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和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
  二、构建结构合理、科学的学习小组
  生本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建立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为避免小组合作讨论走过场,让它不流于形式,有时效性,小组组建时学生应有明确的分工,有记录员、汇报员等。学生可轮流记录汇报,教学组织自始至终都是以小组的形式出现,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小组为单位班内汇报展示,小组协作回答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弥补了师生交流的缺陷,使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群体中得到解决。比如在教学七年级思想品德《人生难免有挫折》时,我先布置前置作业:你知道什么叫挫折吗?遇到挫折会有怎样的心理反应?说一说自己成长过程中记忆最深刻得挫折,描述当时的心理反应等。然后让学生分组交流,交流时学生分工明确,讨论激烈,小组汇报有条理,自然生成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既让学生掌握了本框题的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和实践探究能力。
  三、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充分理解“将课堂和学习交还给学生”的内涵,把老师为主体的课堂转变为学生为本、老师作指导的课堂学习;把以前以老师教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先让学生自学,然后教师再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学。把课堂教学的教师为主导转向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使学生更积极、更有效、更快乐地投入到自主的学习中。如在《做自立自强的人》教学时,我在布置前置作业时,让学生把本单元涉及的知识点以小组为单位,用最新颖、最可行的活动形式展现给大家。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本单元的知识点,然后分组汇报,并以小组为单位板书。接下来学生围绕知识点,交流准备各组的活动,在展示的过程中,他们的精彩表演,真的令我感到惊讶。如,有一个小组的小采访是针对战胜自我的知识点设计的,采访了学生的理想,打算怎样实现理想;自己有什么弱点,怎样战胜弱点;如何扬长避短,确定努力方向等。并分别采访了多个同学,俨然是一个专业的小记者,她的过渡语恰到好处,点评精彩又有感召力,令我感到惊讶。整节课教师甘做绿叶,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四、让学生带着任务自主学习
  在学习新内容时,生本课堂教学要求先向学生布置前置作业,学生带着任务自主学习,上课时再由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学起来心中有数,目的明确;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模式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因而,生本课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如九年级思品复习主要以板块的形式进行,有时一节课涉及几课的十几个知识点,如果像以前那样老师上课就针对知识点逐一讲解,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就很难提高课堂效率。为了使每一节课都有时效性,节省时间,克服教师满堂灌的弊端,我大胆尝试生本教学,课前布置前置作业,让学生针对资料上的考点详解,让学生在教材上找到知识点,并针对每一个知识点找到与之相关的问题,课上与同学一起交流复习,这样学生不但整理了相关知识,完成了练习题,而且对知识点心中有数。上课时,学生分小组分别汇报,同组之间互相补充知识和习题,其他小组也可以质疑补充。我觉得一节课下来,每个同学都有所收获,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既节省了时间,又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锻炼了自我。
  五、建立良好的学生学习评价机制。
  传统的教学以“一试”或“几试”定评价,最终的目标指向中考、高考。生本课堂虽然逃脱不了中考和高考的最终命运,但却可以做到不频考。生本课堂要求不进行频考,因为频繁的考试给予学生太多的心理压力、占据了学生太多的课外时间。要逐步建立“没有控制性评价机制”:客体性评价转变为主体性评价,把平时繁多的考试评价改为评研的策略。生本课堂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学生自主性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种内发的自主性有时还是会被人本身的惰性所打败,所以必要的监督和奖惩机制还是需要的。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各项表现积分制度,从预习情况到展示表演、从作业情况到合作表现都要进行评价积分,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统计排名。如,设“实力小组冠军(亚军、季军、第四名、第五名)奖”、也可根据其它表现设置各种奖项,如“最佳表演小组奖”、“最佳设计(节目、题目等)小组奖”、“最佳合作小组奖”、……。而落后的小组也可以略施惩罚:如,罚小组表演一分钟唱歌、跳舞。用简短的时间既达到惩罚的目的,又可以起到活跃课堂的作用。也可以进行生本学习小组之间的互评,形式可以多样,以激励为主,从而从控制生命到激扬生命。
  总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渗透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通过挖掘和利用学生自身的知识与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切合实际,也轻易被学生感知,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每节课也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班而异。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已有的技能和方法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真正感悟社会,体验生活,实现教育的真谛。
  • 【发布时间】2025/9/26 11:20:40
  • 【点击频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