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作者】 杨 云

【机构】 六盘水市第十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新课改中,体现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本文通过对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造能力、素质教育
  近年来,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教育者应常常深思:我们的学生必须具备什么素质以应对未来。什么是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美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在于不断超越自我,超越某个群体,乃至超越人类的现有认识水平。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这种思想是在人的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对人的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已达到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提高学生素质。本文准备从两个方面来谈谈。
  一、 如何进行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1、 培养创新意识。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从思维活动的全过程来看,创新能力作为一种复杂的、高层次的智慧活动,它需要发散思维与复合思维的共同参与,需要分析思维与顿悟思维的协调配合,需要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相互协调。此外,它还离不开奔放的想象力,少不了对自身思维过程的了解、监控与调整等认知能力的参与。因此,教育要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激发创造动机。
  传统的教育方法呆板,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理解、识记一个又一个知识点,学生学习被动,死记硬背,缺乏学习兴趣。实施创新教育必然会改变这种状况。创新教育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创新活动是一种自觉的活动,学生可以多侧面、多角度地运用发散思维去分析和认识问题,大胆地运用自己的直觉和想象力去体验、去猜测,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去寻找每一个可能的答案。让学生真正有思考的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真正的实施素质教育。
  二、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从中小学教育来看,应试教育遗留了许多难以根除的问题。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数学思想。
        基础知识是进行创造的基础。因此,要培养创造力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熟”,运用“活”。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从教材的构成体系来看,整个中小数学教材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点汇成了数学结构系统的两条“河流”:一条是由具体的知识点构成的易于被发现的“明河流”,它是构成数学教材的“骨架”;另一条是由数学思想方法构成的具有潜在价值的“暗河流”,它是构成数学教材的灵魂。有了这样的数学思想作灵魂,各种具体的数学知识点才不再成为孤立的、零散的东西。因为数学思想能将“游离”状态的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知识结构,有了它,数学概念和命题才能活起来,做到相互紧扣,相互支持,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见,数学思想是数学的内在形式,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动力和工具。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抓住数学思想这一主线,便能高屋建瓴,提絜教材进行在创造,才能使教学见效快,收益大。
   2、正确看待“减负”。
  近几年,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采取措施,改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有些地方缩短在校时间,规定家庭作业时间来体现“减负”,这种减负方法,让学生觉得无聊,家长感到无奈,老师感觉手足无措。事实上,“减负”只是手段,是教育改革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减负”后,还应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
  3、数学教学中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
  世界不断变化和发展,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当今,我们正处于高科技时代,新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新的知识迅猛发展,新的信息与日俱增。要使我们的知识赶上时代的要求,要使我们的认识结构能适应新的变化,就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优化认知结构。为此,时代赋予我们教师一项神圣的职责,就是要注意培养每个学生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汲取知识,对老化了的知识及时更新换代的能力。
        自我学习的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它包括了观察、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自学不仅仅是一般地独立阅读和课内看书,它是课前设计好的一系列的有序启动的各种环节的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施的主体是学生,在问题的解决的反复实践中,通过正向迁移的同化和顺应,使学生能主动的学习。在自学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才能更好的体现创新教育。
  当前,素质教育已经向我们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己任,则势必会提高高中学生数学教学质量,摆脱题海战术,真正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从而为提高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作出我们数学教师应有的贡献。期待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能真正体现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行动上,孕育出更多更好的教育佳话,催生出更好更多的教育典范。
  参考文献:
  1、 周宏《素质教育观念精粹》
  2、叶立军《数学方法论》 
  • 【发布时间】2025/9/26 11:18:28
  • 【点击频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