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推进有效课堂教学 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乐学的支点,让学生乐于学习;同时,为学生营造激情的表演舞台,让学生演绎课文内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抓住重点进行教学,然后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掌握重点和训练重点,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乐学 表演 重点 有效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得到落实,教师的创新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但是,也有很多课堂教学效率不理想,“教师讲、学生听”大有市场;“耗时多、效率低”的现象普遍存在。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每一位教师的执着追求。那么,下面谈一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生乐学是教师教学的基础,只有让学生乐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以,当学生在学习时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轻松乐学;当学生的学习思路闭塞时,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乐学,获得学习的成功感。
1、制造悬念,激发乐学。在小学有的课文情节波涛起伏,引人入胜;有的情节起伏跌宕,曲折有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制造悬念,引导学生乐学。如教《四季的脚步》之时,教师制造悬念,向学生提问:“人走路有脚步,然而你们听过季节有脚步吗?”学生听了感到很好奇,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没有。”有的学生说:“是。”双方各执一词,谁也服不了谁?这时,教师没有下结论,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后,学生争着回答:“有的学生说:”因为作者把四季当人来描写,当春天来时,溪水流动,小草发芽,鲜花开放。”有的学生说:当夏天来时,它的脚步从小溪、草地移动树上,金蝉在树上唱歌,知知在叫,给世界带来欢乐。”由此可见,悬念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基础,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2、激发想象,激发乐学。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行的源泉。”在小学课文中有的根据课文语句比较含蓄,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3、以图导学,激发乐学。低年级的课文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对于帮助学生学好课文,掌握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如在教《纸船和风筝》时,先将三幅插图不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学生被三幅美丽的插图吸引了,然后启发学生:“你们看到这三幅的插图,它是课文内容的浓缩,想不想课文的哪一段内容与插图是一致的?”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争着回答,小明说:“第一幅插图与课文的第4至6段描写的内容一致,主要讲小熊做了一个风筝,上面写着:“祝你幸福。”小东说:“第三幅图画与课文的第2至3段描写的内容是相同的,小熊看见家门口小溪漂着一个纸船,它把纸船捞上来,上面写着:“祝你快乐!”小强说:“第二幅图画与课文的第7至11段描写的内容是一样的。 主要说小熊和松鼠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几天后,松鼠在一只折好的纸船放在小溪,并写上一句话:“你愿意和好吗!”通过这种图文结合的教法,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又让学生迅速掌握课文的内容。
二、绿场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动、爱模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文内容,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表演,将无声的文字通过学生的表演把课文的内容演绎得栩栩如生,赋予课文新的生命力,既增强课文艺术感染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才能。
1、表演角色。小学有的课文描写很生动,让学生课文内容让学生演一演,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教《四季》一课,教师先让学生将课文内容内化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表演。有的学生表演“草芽”,他把两只手举起,并做出尖尖状态表示“尖尖”,然后把手放要头上,表示小草长出嫩芽尖尖的,对小鸟对:“这是我的春天。”有的学生表演“荷叶”,只见他张开双手,慢慢变成一个指或双圆周表示“圆圆”,接着双手叉腰挺着“大肚子”,露出调皮的表情,憨态可掬,情态各异又恰到好处地动作对青蛙说:“我是夏天。”有的学生表演“谷穗”,只看他穿着金黄色的衬衫,她很有礼貌弯下腰,然后双手从身体两边伸起来,变成一个弯的形状,然后不停的摆动说:“我就是谷穗,这些沉甸甸的谷穗,在太阳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同学们我就是秋天,秋天来了。”同学们看着他们的精彩的表演,好像如临其境,犹如走进美丽的秋天。
2、表演诗人。扮演角色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课文的实际进行表演。如教学古诗《画》一课,学生们大都理解能背了,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扮演小诗人,演一演当时的情景。一位学生举起手,站在这幅图画的面前,有表情地说:“前面有几座山,山上的树木真多,绿油油的,多美啊!”接着走近画面,侧耳倾听:“咦,怎么山上的声音一点也没有?”看看这朵,又瞧一瞧这朵,然后又指着画上的花说:“现在春天都过去了,花还在盛开,太美了。”他皱起眉头说:“这只鸟见了我怎么还不走?”他做个赶鸟的动作,然后恍然大悟:“哦,原来这只是一幅画呀!”同学看着他扮演得像诗人一样逼真,被他的生动表演吸引住了,发出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3、表演导游。让学生进行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表演,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体现。如教完《小小竹排画中游》一文后,教师要求学生扮演一位‘导游’把我们故乡的情况各位旅客介绍。”这时一位学生自告奋勇当表演“小导游”:“各位旅客,我是一位导导游,姓叶,名叫小芬,大家叫我小芬吧。我家乡是莞城,是东莞的文化、政治、商务中心,也是市民旅游的好去处,这里有历史悠久的可园,有城市绿洲之称的人民公园,还有山清水秀的黄旗山森林公园,还有东莞博物馆和少年活动中心,欢迎你们到这里观光旅游,我的介绍完毕,谢谢大家,祝你们旅途愉快,再见!”当这位“小导”向学生介绍完毕后,同学们发出热烈的掌声。其他的同学也发生了兴趣,也想扮演“小导游”过一下瘾,于是,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表演,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三、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任何一篇课文总有一个重点,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然后让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学习能力。
1、学习重点。为了避免胡子和眉毛一齐抓,教师在教学时,要围绕重点进行教学。如教《燕子》一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后,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二段,主要通过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如细雨、微风、嫩叶等,认识春天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是一个勃勃生机的春天。接着重点学习第二部分,一是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四段。二是要求学生读时找出燕子飞行的姿势,飞行时的动作,当教师检查学生的时候,有的学生回答:“燕子在天空斜飞动作、斜着、掠过、叫着、飞到”;燕子在天空飞行动作有:横掠、沾;燕子飞倦时情境有落在、停着,通过学生的阅读,学生找出燕子飞行的各种各样的动作和姿势,让人们看见春天的天空燕子飞行,地下万物吐艳,构成了一个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春天。
2、突破重点。在小学课文中有的篇幅比较长,有的课文内容比较深奥难懂,为了帮助学生化难为易,教师在教学时程中突破重点进行教学。
3、训练重点。为了让学生将学习的新知识化为技能,教师要围绕教学重点让学生进行训练。如教完《北京》之后,要求学生抄写“我会认”“我会写”“读读记记”,通过抄写使学生掌握字、词,丰富学生的词汇。
总之,大道致简,教无定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绝非语文教学的单一,而是在找准乐学点,创造表演支点和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扎扎实实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从课堂低效率走向春华秋实的新课堂。
参考文献:
(1) 李经民 《课堂教学改革与有效性和谐统计一》 《教学参考》 2008年第5期
(2) 陈天东 《我是这样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小学教学》 2009年第7期
(3) 卫小勤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 《小学教学研究》 2007年第8期
关键词: 乐学 表演 重点 有效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得到落实,教师的创新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但是,也有很多课堂教学效率不理想,“教师讲、学生听”大有市场;“耗时多、效率低”的现象普遍存在。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每一位教师的执着追求。那么,下面谈一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生乐学是教师教学的基础,只有让学生乐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以,当学生在学习时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轻松乐学;当学生的学习思路闭塞时,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乐学,获得学习的成功感。
1、制造悬念,激发乐学。在小学有的课文情节波涛起伏,引人入胜;有的情节起伏跌宕,曲折有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制造悬念,引导学生乐学。如教《四季的脚步》之时,教师制造悬念,向学生提问:“人走路有脚步,然而你们听过季节有脚步吗?”学生听了感到很好奇,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没有。”有的学生说:“是。”双方各执一词,谁也服不了谁?这时,教师没有下结论,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后,学生争着回答:“有的学生说:”因为作者把四季当人来描写,当春天来时,溪水流动,小草发芽,鲜花开放。”有的学生说:当夏天来时,它的脚步从小溪、草地移动树上,金蝉在树上唱歌,知知在叫,给世界带来欢乐。”由此可见,悬念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基础,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2、激发想象,激发乐学。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行的源泉。”在小学课文中有的根据课文语句比较含蓄,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3、以图导学,激发乐学。低年级的课文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对于帮助学生学好课文,掌握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如在教《纸船和风筝》时,先将三幅插图不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学生被三幅美丽的插图吸引了,然后启发学生:“你们看到这三幅的插图,它是课文内容的浓缩,想不想课文的哪一段内容与插图是一致的?”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争着回答,小明说:“第一幅插图与课文的第4至6段描写的内容一致,主要讲小熊做了一个风筝,上面写着:“祝你幸福。”小东说:“第三幅图画与课文的第2至3段描写的内容是相同的,小熊看见家门口小溪漂着一个纸船,它把纸船捞上来,上面写着:“祝你快乐!”小强说:“第二幅图画与课文的第7至11段描写的内容是一样的。 主要说小熊和松鼠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几天后,松鼠在一只折好的纸船放在小溪,并写上一句话:“你愿意和好吗!”通过这种图文结合的教法,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又让学生迅速掌握课文的内容。
二、绿场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动、爱模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文内容,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表演,将无声的文字通过学生的表演把课文的内容演绎得栩栩如生,赋予课文新的生命力,既增强课文艺术感染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才能。
1、表演角色。小学有的课文描写很生动,让学生课文内容让学生演一演,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教《四季》一课,教师先让学生将课文内容内化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表演。有的学生表演“草芽”,他把两只手举起,并做出尖尖状态表示“尖尖”,然后把手放要头上,表示小草长出嫩芽尖尖的,对小鸟对:“这是我的春天。”有的学生表演“荷叶”,只见他张开双手,慢慢变成一个指或双圆周表示“圆圆”,接着双手叉腰挺着“大肚子”,露出调皮的表情,憨态可掬,情态各异又恰到好处地动作对青蛙说:“我是夏天。”有的学生表演“谷穗”,只看他穿着金黄色的衬衫,她很有礼貌弯下腰,然后双手从身体两边伸起来,变成一个弯的形状,然后不停的摆动说:“我就是谷穗,这些沉甸甸的谷穗,在太阳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同学们我就是秋天,秋天来了。”同学们看着他们的精彩的表演,好像如临其境,犹如走进美丽的秋天。
2、表演诗人。扮演角色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课文的实际进行表演。如教学古诗《画》一课,学生们大都理解能背了,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扮演小诗人,演一演当时的情景。一位学生举起手,站在这幅图画的面前,有表情地说:“前面有几座山,山上的树木真多,绿油油的,多美啊!”接着走近画面,侧耳倾听:“咦,怎么山上的声音一点也没有?”看看这朵,又瞧一瞧这朵,然后又指着画上的花说:“现在春天都过去了,花还在盛开,太美了。”他皱起眉头说:“这只鸟见了我怎么还不走?”他做个赶鸟的动作,然后恍然大悟:“哦,原来这只是一幅画呀!”同学看着他扮演得像诗人一样逼真,被他的生动表演吸引住了,发出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3、表演导游。让学生进行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表演,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体现。如教完《小小竹排画中游》一文后,教师要求学生扮演一位‘导游’把我们故乡的情况各位旅客介绍。”这时一位学生自告奋勇当表演“小导游”:“各位旅客,我是一位导导游,姓叶,名叫小芬,大家叫我小芬吧。我家乡是莞城,是东莞的文化、政治、商务中心,也是市民旅游的好去处,这里有历史悠久的可园,有城市绿洲之称的人民公园,还有山清水秀的黄旗山森林公园,还有东莞博物馆和少年活动中心,欢迎你们到这里观光旅游,我的介绍完毕,谢谢大家,祝你们旅途愉快,再见!”当这位“小导”向学生介绍完毕后,同学们发出热烈的掌声。其他的同学也发生了兴趣,也想扮演“小导游”过一下瘾,于是,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表演,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三、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任何一篇课文总有一个重点,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然后让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学习能力。
1、学习重点。为了避免胡子和眉毛一齐抓,教师在教学时,要围绕重点进行教学。如教《燕子》一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后,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二段,主要通过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如细雨、微风、嫩叶等,认识春天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是一个勃勃生机的春天。接着重点学习第二部分,一是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四段。二是要求学生读时找出燕子飞行的姿势,飞行时的动作,当教师检查学生的时候,有的学生回答:“燕子在天空斜飞动作、斜着、掠过、叫着、飞到”;燕子在天空飞行动作有:横掠、沾;燕子飞倦时情境有落在、停着,通过学生的阅读,学生找出燕子飞行的各种各样的动作和姿势,让人们看见春天的天空燕子飞行,地下万物吐艳,构成了一个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春天。
2、突破重点。在小学课文中有的篇幅比较长,有的课文内容比较深奥难懂,为了帮助学生化难为易,教师在教学时程中突破重点进行教学。
3、训练重点。为了让学生将学习的新知识化为技能,教师要围绕教学重点让学生进行训练。如教完《北京》之后,要求学生抄写“我会认”“我会写”“读读记记”,通过抄写使学生掌握字、词,丰富学生的词汇。
总之,大道致简,教无定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绝非语文教学的单一,而是在找准乐学点,创造表演支点和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扎扎实实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从课堂低效率走向春华秋实的新课堂。
参考文献:
(1) 李经民 《课堂教学改革与有效性和谐统计一》 《教学参考》 2008年第5期
(2) 陈天东 《我是这样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小学教学》 2009年第7期
(3) 卫小勤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 《小学教学研究》 2007年第8期
- 【发布时间】2025/7/28 21:14:51
- 【点击频次】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