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课堂考查法的研究与探索

 

【作者】 刘学峰

【机构】 沂南县山大华特卧龙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学科知识结构存在着内在的机理。学生对已学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新课程教学的效果、进度、深度。课堂考查成为教师开展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环节,课堂考查方式已成为学界探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考查;提问;引导                         
        数学学科内容具有内在严密的逻辑、科学体系,其教与学都是一个系统联贯的过程。对于初中数学来说,既承载着链接小学与高中乃至高等数学的环扣机理,又蕴涵着自身内在密织的知识结构。因此,就教学法而言,不断巩固教学内容,温固知新,是推进初中数学教学发展的基本策略。课堂考查则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思路。但如何利用课堂的有限性实施课堂考查教学已成为学界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了如下几点认识。
        一、以教师课堂提问,学生做答为主要考查方式
        这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课堂考查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目前,教师提问的基本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口头提问,学生现场口头做答;一种是教师在黑板上出题,抽取学生用粉笔做答。两种方式均以即兴考查学生学习能力为主,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记忆力、理解力、思维力都有较为全面的考查。然而,很多教师虽然在教学实践中积淀了很多丰富的经验和考查方式,但依然在课堂提问的环节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课堂考查过于形式化,不注重考察内容的深度、广度、尺度,使得课堂考查有名无实;不注重综合考量学生学习状况,一味追求教学进度,使得教与学脱节现象严重;不注重学生年龄、性格、性别、学习层次存在差异的现实状况,把考查重点放在极少数学生和知识点上,无法实现教学的全面推进;等等。
        教学中出现这些问题,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经验、知识结构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应当从多角度、全方位,加以全面、综合整合。在所提问题的内容上,要重点围绕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加以发问,特别是对于诸如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一次函数等一些最基本的、应用最为广泛的数学概念,要全面、灵活考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灵活应用。在问题的难易度上,应把学生学习现状与教学计划综合起来考量,加以综合把握,既要突出基础知识的全面性,又要适当增加难度,逐步引导,发散学生思维。在时间的分配上,由于课堂时间合理分配的有限性,教学内容的课堂考查时间非常宝贵,但考查直接关系到接下来的新教学质量,十分必要,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必须明确考查的尺度、范围、要点,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考查目标;考查完毕后,教师还应把考查的实际情况与教学计划相结合起来,及时适当调整教学进度、深度、广度,实现教与学的循序渐进。
        二、以教师课堂引导,学生思考为主要考查手段
        在当下素质教育的新阶段,教师与学生的新型关系日益明朗,即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上新的平台,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师课堂的引导地位受到足够重视。这种势态已经深入作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考查学生能力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实践和思考自然地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笔者认为,首先应当着眼于知识的应用与巩固,并灵活应用。课堂检验本来就是建立在学生学习并课外巩固过知识点的基础上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可以大概对前面所教的知识点进行概括总结,再通过一组或几组题加以考查,逐步引导学生巩固和发掘知识点。教师除了可以使用实验教材中的例题与“随堂练习”的变式材料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现实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习题作为补充,在此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变式考查,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不断变化的题目。
        教师的引导策略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实践是掌握知识的最为有效的方法。教师的引导应当是针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的前奏。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做一做”、“想一想”等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数学活动,是一种必要的考查手段。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动脑独立思考,经过实验、操作、观察、类比、归纳、猜想等活动,自己“发现”数学结论,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最后,教师的引导应着眼于已学知识与新知识的衔接,促进学生的思考向新知识推进。数学知识寓新于旧。因此,以旧引新是最基本的教学策略,也是课堂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
        三、以教师课堂纠正,学生改进为主要考查思路
        在课堂中推行新课前考查不仅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状况的过程,也是查漏补缺,发现新问题的重要步骤。学生对所学知识存在忘记概念、误解原理、漏解步骤、思路受阻、盲目解析等状况。因此,教师课堂纠正,让学生及时改进则成为课堂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笔者以因式分解为例来探讨一些数学知识点的误解与改正措施。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由于许多学生不明确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意义,通常会出现这样些错误:把乘法运算与因式分解混为一谈,例如x2-16=(x+4)(x-4)=x2-16;遗漏多项式的分解项,例如x2+8x+16=x(x+8)+16;还有就是不知道分解到哪一步,想当然地结束分解。教师在考查因式分解的过程中,一旦发现诸如这些问题的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学生的错误。一般可以这样做:类比分解质因数提出分解多项式的问题,并明确多项式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分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的概念,而乘法运算是把几个整式“乘出来”的概念,引导学生做出鲜明的类比,从而分清概念;以不同的范例让学生全面认识到能够继续分解的一定要分解到底为止。
        教师在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过程中,不仅要帮助他们找到错误的根本症结在哪里,而且要提出注意点,给出改正方法,巩固所学知识,恰当地发散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在纠正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向新知识引导,完成授课的自然转接。初中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特殊的学科,知识的内在结构把已学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有机联系在一起。可见,有效地完成课堂内的知识考查是推进新知识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注意课堂考查的全面性、针对性、侧重点是有效的措施。发掘学生掌握的薄弱环节,并思考薄弱点与即将教授知识的联系程度,恰当安排新知识的教学深度和广度是教学的基本规律。否则,只注重教学进度,而不讲求教学效率只能是失败的教学。庆幸的是认识的意识趋向成熟,实践的步伐坚实有力。
  • 【发布时间】2025/7/28 21:00:33
  • 【点击频次】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