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理解

 

【作者】 邢志平

【机构】 平邑县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还语文课堂琅琅书声。 下面就谈谈笔者在实践中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首先要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读。要读的书有很多,不可能同时全部读完,应该有缓急、轻重之分。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读书计划,确定读书方向,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可以先攻读和学习、学科有关的书籍,再尽量扩大范围,读力所能及的各种各样的书籍,循序渐进,不断增加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其次要保证足够的时间。而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为了追求结果、追求分数,一篇课文,课堂上他们只是让学生在讲解文章前读一遍,边讲边读一遍,讲完后读一遍,这样课文也就算学完了。课后学生的时间都已被课程表和作息表安排得丝毫没有一点缝隙,他们整天都浸泡在这样或那样的作业和练习之中。试问,时间都保证不了,又如何去博览群书、如何提高阅读水平、写作能力,我们还有质量可言吗?
   第二、做到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相统一。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首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是语言材料与语言技巧自外而内的吸收,是理解语言的能力,是写作素材的积累;“写”是语言材料与语言技巧自内而外的表达,是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对所积累的素材的重新整理。运用语言的能力要以理解语言的能力作基础。实践证明,阅读能力提高后,读者可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与表达方式反映思想内容的,并经过咀嚼消化,可以变成自己的东西,吸收文章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使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更精炼,更有条理,同时也丰富了自身的写作素材。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就充分说明“多读”和“熟读”对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作用。其次,阅读和写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他们辩证统一,相辅相成。通过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丰富的词语,掌握用词造句等知识;通过复述课文,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又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一句话,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反过来,通过作文教学,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能够加深理解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知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文字语言的能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把读和写的教学活动统一起来,就能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收到多方面的积极效果。
  第三、教师的讲与学生的“说”相统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把语文知识转化为技能,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于语言实际。只讲不练,是空头理论,结果是徒劳无功;只练不讲,是盲目实践,结果是事倍而功半;又讲又练,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处理得当,才能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我们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经常发现他们的作文要么中心不突出、要么说服力不强或语句不通顺,不能正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是由于学生讲得少,练不多的原因造成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好“口语交际”,贯彻讲练结合,要在“精”字上下功夫,讲得精,才能为说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充裕的时间;练得精,才能为讲巩固已得的成果,并练出较高的水平。
  总之,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 【发布时间】2025/7/28 20:57:24
  • 【点击频次】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