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微型课堂研究性学习”教学法探讨

 

【作者】 栾 旭

【机构】 青岛第六十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微型课堂研究性学习”教学法的一般模式:创设情景- 建立课题-  实验探究 -  成果汇报:(共享)-   汇总(归纳分析)-  得出结论-评估 。“微型课堂研究性学习”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利于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微型  研究性   实验探究  兴趣  创造力
        “边学边实验”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已久,随着课改的深入,这种教学法正在逐步体现出它的优势。它不仅与新课改的精神相统一,更重要的是,它能把课堂教学从平淡推向高潮,从抽象推向具体,从乏味推向浓兴,从而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带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实施 “边学边实验”教学法的过程中,我又尝试一种新的物理教学方法——“微型课堂研究性学习”教学法。它既可以说是“边学边实验”教学法的一个分支,也可以说是“边学边实验”教学法的一种升华。
        一、“微型课堂研究性学习”教学法的一般模式
  所谓“微型”,是指它可以应用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多次反复地使用。“研究性学习”是指它可以不局限学生的思维,发挥想象,去探究更深层的、课本以外的知识。
  “微型课堂研究性学习”教学法的一般模式第一步:创设情景由一个演示实验、一个生活情景、一个疑难问题、一种具体做法等开始,让学生亲身感受,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步:建立课题
        由学生自己根据情景的感受,建立一个研究性课题。
        第三步:实验探究
        学生根据建立的课题,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并利用学具盒中(或自行准备)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
        第四步:成果汇报:(共享)
        学生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向全体同学汇报研究成果。汇报内容:(1)实验过程(步骤)(2)实验现象(数据)(3)得出的初步 结论
        第五步:汇总(归纳分析)
        通过讨论、反驳等形式,统一各个初步结论。
        第六步:得出结论
        第七步:评估
        (1)讨论实验中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2)发散思维:建立新课题。
        范例:初中物理第七章第1节   力的作用效果
        (一)创设情景:比比谁的力气大:  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掰一握力棒,男同学效果明显。(学生回答男同学力气大)再让这两名同学举一湿地板擦,男同学从一端举(没有举起或很吃力),女同学从中间举,轻而易举。(学生纷纷评论不公平)讨论:到底谁的力气大?(激发求知欲)
        (二)设立课题:(学生自己设立)
        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的关系。   2、力的作用效果与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位置的关系。  3、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三) 实验探究:根据自己设立的课题(亦可借用别人的课题),用桌子上的器材进行实验。
        (四)成果汇报:
        第一组:用力捏矿泉水瓶,瓶子变形大,说明用力越大,效果越明显。
        第二组:用磁铁吸引小钢球,钢球可向任意方向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用力的方向有关。
        第三组:一把锯条,用力掰完的大,向左用力就向左弯,掰两头比掰中间更容易把锯条掰弯,说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在物体上的位置(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第四组、第五组……
        (五) 归纳分析: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六) 得出结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七)评估(提出新课题)
        学生一:用同样的力,捏橡皮泥很容易使其变形,但是捏钢球就不容易变形?
        学生二:用力拿住小钢球,小钢球不运动,而一松手小钢球反而向下运动,这是为什么(有力作用没改变运动状态,没有力的作用反而改变了运动状态?)
        二、怎样运用“微型课堂研究性学习”教学法
        1、实验器材的准备是“微型课堂研究性学习”教学法顺利实施的基础。
  “微型课堂研究性学习”教学法是“边学边实验”教学法的变革。它要求学生手中要有丰富的实验器材,每名学生手中的学具盒就是其中之一,当然学生还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准备一些简易的实验器材。如:一张纸、一块橡皮泥、一只瓶子等等。
        2、良好的自主实验能力是“微型课堂研究性学习”教学法顺利实施的关键。
  在初步实施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微型课堂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模式,通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练习,使学生养成自己动手、自主实验的习惯。学会怎样建立课题,怎样设计实验,如何汇报实验成果,怎样进行实验评估。并能以此模式去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规律。
        3、教师灵活的驾驭课堂能力是“微型课堂研究性学习”教学法顺利实施的保障。
  研究性学习,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有发挥想象、独立操作的空间。但教师的指挥、引导作用也犹为重要。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地研究教材,设立各种能在本堂课中起到穿针引线作用的物理场景,并适当增加课外内容,使本堂课的内容丰满。
        三、“微型课堂研究性学习”教学法在新课改中发挥的作用
        1、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微型课堂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微型课堂研究性学习”可以系统的让学生掌握设计物理实验的整体思路,并在实验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从器材的选择,到实验的设计,及数据、现象的处理和结论的得出,全部由学生自己进行,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微型课堂研究性学习”教学法的指导思想就是调动学生的思维蕴藏,展开丰富的科学想象,大胆创新,去探究物理知识。
  • 【发布时间】2025/7/28 20:53:11
  • 【点击频次】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