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中考复习课堂课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刘玉珊

【机构】 广东省东莞市石排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中考复习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把学生分开层次进行教学,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能较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利用分层教学法的目的是逐步树立学困生学习的信心,激发中等生的学习潜力,扩宽优生的学习面。
  关键词: 分层教学分层评价 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
  复习课是一首“老歌”,它是对学生已有知识、方法及数学思想的回顾,是旧知识的再认识、再巩固、再提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复习各有所得。但是,学生之间数学水平的差距是无法回避的。笔者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分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有差异”地进行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在复习课中要实施分层教学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归纳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他们提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要求,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这应该是分层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利用分层教学法的目的是逐步树立学困生学习的信心,激发中等生的学习潜力,扩宽优生的学习面,全面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以下谈谈我在中考数学复习教学实践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进行分层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参照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大致分为三类: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1.优秀生数学基础要更扎实,数学思维能力要更强,成为数学尖子。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较高要求和开小灶,要求他们除完成课本习题外,尽量多看些有关解题和数学竞赛的数学课外书,鼓励他们提数学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和进行一题多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精神,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有效性。
  2.中等生提高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和数学基本运算技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一部分能向优秀生转化.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问,多提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多鼓励他们一题多解,要求他们在测验时争取优分并追上成绩好的同学。
  3.学困生尽量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部分中等生转化,多耐心辅导教育多鼓励,尽量多提问,提高他们听数学课的兴趣,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和在测验中争取合格以上成绩。
  二.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例题的分层教学
   现在初中阶段的班级都是平衡分班,好、中、差的学生都聚在同一班级上课,要使每个学生各有所得,老师必须要在讲解例题上下功夫。因此,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复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例题:
  条件:已知不等式组a-x?荞07-3x?莛1 问题:(1). 当a=-1时,求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并求出其整数解。(2).如果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2,-1,0,1;求a的取值范围。(3).如果不等式组只有四个整数解,求a的取值范围。
  在同一条件下,构建了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三个问题都涉及了不等式组的核心知识。问题(1)重在巩固不等式组的解法及整数解的求法;问题(2)则通过正整数解的具体值确定a的取值范围;问题(3)只给出了整数解的个数,这比问题(2)难度又加深了,对能顺利解决问题(2)和(3)的学生来说,不仅实现问题(1)的目标,还能训练其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进行数学推理的能力。
  又如,在复习“一次函数及其应用”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例题: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直线AB的解析式。
条件:(1)已知A(4,0),B(0,3);(2)已知函数y=-■x+1与X轴交于点A,函数y=x+3与Y轴交于点B;(3)已知函数y=-■x+1与X轴交于点A,点B为Y轴上的一点,且S△AOB=6(O为坐标系原点)。
        A、B两点坐标的确定,是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的关键,条件(1)直接给出A、B两点的坐标;条件(2)须利用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去求出坐标;条件(3)不仅要求A点的坐标,在求B点坐标时,还必须进行分类讨论,这组例题中,问题虽然相同,但由于给出了不同的条件,例题的层次就变得清淅了,条件(2)、(3)在回顾待定系数法的同时,还回顾了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逐渐出现了学困生易学,中等生乐学,优生好学的良好局面。
         复习课例题的选择,应是最有代表性和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习题。应能突出重点,反映新课标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对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作用,有意识有目的地在例题的基础上作系列的变化,达到能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实现复习的知识从量到质的转变。
  由于条件的不断变化,使学生不能再套用原题的解题思路,从而改变了学生机械的模仿性,学会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达到了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从而在知识的纵横联系中,提高了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对作业分层布置
  对作业分层布置运用的是阶梯原理,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步骤,只有分层布置作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前面已取得的学习成果。
  四.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基础进行分层辅导
  分层辅导学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层次学生可以利用老师辅导的机会及时解决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学困生的辅导,我主要强调新旧知识的连贯,帮助学困生巩固以前的知识,理解并简单运用新知识。对于中等生,教师主要强调对本节知识的巩固掌握,采取练习的形式来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对于优生,除了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新知识以外,主要强化他们对本节知识和其它已有知识的(下转第72页)(上接第32页)综合应用,以及与后续知识的联系。简而言之,教师对学生的分层辅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扎实旧知识—巩固新知识—新旧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后续知识的联系。”
  五.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动力。对于学困生,评价应该偏向对他们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看待自己取得的学习成绩,对于他们的一小点进步,我觉得同样应该给予鼓励与肯定;对于中等生,也需要树立自信,进行激励,帮助他们审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解决问题的计划;对于优生,正确的肯定他们的成绩,但要注意掌握分寸,帮助他们认清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寻求解决办法,然后引导他们作好下一阶段学习的准备,调整心态,继续努力。不同的评价会取得同样的效果,那就是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共同提高数学成绩。
  总之,实施分层教学法确实是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在时间、精力、课前教学准备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实践,使用分层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差生减少了,而优生增多了,教学质量提高了。
  参考文献:
  1. 周俊 肖婵婵   《分层导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中学数学研究》2000年第6期
  2.李铁军 <《数学课 “激趣”方法小议》《中学数学研究》   2002年第1期
  3.印东建 《分层设例,让复习贴“生”而行》《初中数学教与学》2012年第10期.
  • 【发布时间】2025/7/28 20:52:22
  • 【点击频次】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