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导入

 

【作者】 韦松宇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思想共鸣的过程,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师生心理相融的体现,也是师生智力活动和谐融洽、配合默契的需要。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时代召唤着我们,要用不懈的努力去探索、掌握、创造教学艺术,从而使新课程所倡扬的“三维目标”得到有效兑现。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艺术 ;导入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娴熟地运用知识、方法、技巧和创造力的综合表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主动渴求知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体现出数学的教学艺术呢?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个变化万千的艺术,因此,教师熟练地运用各种讲授的艺术,去组织教学、传授知识、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在新课堂改革更尤为重要。下面就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点初浅的认识。
  一、充分认识课堂教学导入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节新课的导入,就是教师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出该节课的内容,把学生引入学习的大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对新传授内容的巧妙的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积极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有利于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始终保持旺盛状态。然而有的老师对新课的引入认识不足,这是没有掌握导入新课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单一,备课不认真,缺少必要的知识和资料的一种表现。
  学生对什么都感兴趣,有着强烈的探索精神。如学生经常问些奇怪的问题,如果我们以“没时间和你说这些”、“以后你就会明白了”等敷衍、塞责的话回应他们,这恰恰扼制了他们的好奇心。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始于他在苹果树下的好奇与思索:“为什么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而不飞到天上去?”正是注意到知识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实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而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知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发现问题,并追根寻源,激发思考,引起探索欲望,开始创新活动。
  许多看似偶然的发现其实都隐含着一种必然:发现者必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这段话一语道破了创新和发现的真谛:好奇心理、问题意识以及锲而不舍的探求,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前提。教师决不可能通晓一切。尤其在信息社会到来的今天,老师应该在学生面前坦率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与学生共同研讨和思考,应当是21世纪师生关系的聪慧选择。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对于增强年轻人的自信心,对于形成激励思考、勇于创新、不怕出错和露短的氛围大有好处。
  二、如何导入新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导入新课,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课题。那么如何导入新课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与各位共勉。
  2.1 直接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新课是指教师在讲解新课时直接出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直接将学生带到学习数学的环境中,让学生注意教师的提醒,了解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直接导入在以前的教学中经常使用,授课开始就接触教学内容的主题,点明本课所讲问题的重点及中心,尽可能使学生心中有数、一目了然的一种常见方法。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时,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等基本知识后,直接提出问题:“对于形如 的方程,如何求解?”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特殊情形“a㎡=b(a、b为常数且a≠0)的解法”,然后导出新课题:“直接开平方法”。
   2.2采用类比的方法导入
  采用类业的方法导入的教学方法,是将以前学过与即将学习的有联系的新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例如:在讲“圆的对称性”时,先复习轴对称图形的内容,即如果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前面我们用折叠的方法研究了轴对称图形,今天我们继续用前面的方法来研究圆的对称性。这样的引入,学生能从所学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探究圆的对称性的方法。当然,此法中与学知识的引入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所学知识的深入和新知识的诱发;学过的知识是基础,新知识是拓展与新的构建。它不是教师生硬地灌输,而是学生思维的自然发展,水到渠成。
  三、结束语
  教师善“导”,学生方能“入”。 导入设计远远不止以上几种,但无论哪种导入都要重视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数学实际,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科学设计、灵活运用。比如,对生源比较弱的班级可以实施游戏导入、故事导入等,而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多用问题导入。 另外,不是每一节课的内容都有十分巧妙的导入,所以不必每一节课都要绞尽脑汁去设计, 有时可以开门见山“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开始就明确目标,单刀直入。无论是设计情境以刺激学生的动机, 还是提出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目的都是启发引导,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主动投入、积极思维,所以要短小精悍,达到目的即进入正题, 切忌拖拉, 影响新课教授。另外,预设的导入方案要通过教学实践得到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调整,提高实际效果。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勤思、勤学、勤想,就能很好的把学生带到生机盎然的数学世界,为我们的数学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之师有所授,生有所得。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张春莉、王小明.数学学习与教学设计[M].上理学的理论与技术[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皮连生.教学设计——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陈宏伯.初中数学典型课示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奚定华.数学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 【发布时间】2025/6/26 11:52:23
  • 【点击频次】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