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历史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浅析

 

【作者】 王建勇

【机构】 相州镇相州初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比较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历史总复习阶段教学中,通过比较历史现象的异同,发现本质规律,可以使学生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记忆能力、驾驭史料能力和联想能力。
  关键词:比较法  初中历史教学
  比较法在初中历史教学,尤其是初中历史总复习阶段,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历史,就应该做到的是通过学习历史事件,形成历史概念,并进而探求出事件中存在的客观规律。因而,从教学的目的和学生应试要求的角度看,比较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多年的历史教学,我在让学生记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方面灵活地采用了比较法。让新旧材料对比、甲乙概念对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除了我采用的哪几种比较法之外,还可以采用认知主体用比较的方法,探究出历史现象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中的个性和共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是认知的基本途径。包括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由表及里思维过程,进行的是形式比较和内容比较。由浅入深的思维过程,进行的是现象比较和本质比较。进行本质比较可以发现历史中存在的本质特点。
  一、用好比较法,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明确认识主体,扩大比较范围,做到微观和宏观相结合,探求历史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如,探求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历史,除了比较各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外,还可以从中国古代土地赋役制突破,比较均田制,租庸制,两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制,可以发现封建国家抑制地主扶植小农的能力削弱,土地赋役制度的演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衰落。比较赋役制度使我们对中央集权制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
  2.分析史料,明确中心。我们需要对史料进行认真的比较分析,如列宁所说:“尽量确切地把两种事实研究清楚,使它们在相互关系上表现为不同的发展阶段,而特别需要的是同样确切地一系列的状态,它们的连贯性以及各个发展阶段间接联系研究清楚。”如果不清楚了解中国维新变法和法国启蒙思想产生的背景的话,就搞不清楚在推动社会发展,两者发挥作用的差异。
  3.坚持唯物史观,得出科学结论。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综合分析,归纳科学结论,探求出历史本原。比较主体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现象,并且现象之间存在可比性是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两个基本条件。
  二、用好比较法,要有自己的模式
  1.纵横交结式。纵向的时间和横向的空间交织成的网络即为历史。任何历史人物事物都是网络中的一个交叉点。当研究历史事物时,可扩散网络,以求全面了解。把握历史事物之间的纵横联系,分析归纳异同的教学模式即为纵横交错式。具体实施起来,以时间为轴,寻找历史交错点。或以空间为轴,探求处于相同或不同时期的相似或不相似的事件。如1861年的俄国改革和1868年的明治维新等,比较分析总结规律。采用纵横交结式教学,会产生三种方式,横向不同纵向同,纵向不同横向相同,横向和纵向均不同。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点面结合,把握好知识的层次感,培养学生的联想力,以便增强同一时期的历史现象和同一现象在不同时期相互关系的认识。这种比较方式难度较大,耗时较长,比较抽象枯燥,在综合复习中应用广泛,能过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其研究主题多为重大事件,一般历史问题可简单陈述,避免过于繁杂。
  2.承上启下式。社会历史的进步发展,无一不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辩证否定的过程。只有对历史现象之间的继承关系变化趋势和数量关系等重要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才能较为准确地揭示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内在规律。这就是所谓的用承上启下的方式进行历史学习。如,比较北魏的均田制,隋唐均田制。会发现其具有承上启下的关系。不同时期的均田制都是在不触动地主利益的基础上,政府处理荒地,恢复生产,增加税收,巩固统治的制度。将分配的土地划为两份,一部分要在农民死后交还政府,剩下的可由子孙耕种。而农民就须承担服徭役兵役,缴纳租调的义务。
  3.主次对应式。所谓主次对应式,是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为了使主题明确,说服力增强,编排正反两方面史料,使之形成两条主次明暗的线索,形成反差,以求增强效果,增强渲染的教学形式。如,在讲授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时,可采取主次对应比较的方法,明线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暗线则是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这样正反一对比就可以增强说服力。揭示的真相本质即为国民党因为采取片面的抗战路线,政局上的保守使抗日力量存在劣势,导致抗战相持阶段时的败退。而相反,中国共产党通过全面抗战路线,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争取广大人民,使敌人处于孤立地位,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带领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在探究一些没有历史异议,存在明确是非的历史问题上,我们往往采取主次对应式。这种方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增强历史说服能力有很大帮助。教师在运用这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意列举历史事实,通过事实讲道理,让别人心服口服。
  任何的教学的方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变化的。在特定的条件和范围中,适当地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意想不到显著的效果。我们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比较法的时候,也需要做到灵活多变,不是僵硬麻木套用,须做到因人而异,切勿一棒子打死,一成不变。我们要不断调整教学模式,采用最合适相当的教学方法,力求收获最为理想的最佳教学成果。
  • 【发布时间】2025/6/26 11:45:32
  • 【点击频次】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