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例谈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起步较晚,机器设备相对落后。教师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创造性开设好信息技术课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针对孩子的认知水平,教师应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下功夫,大胆尝试游戏等教学方式,巧设妙引,为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 信息技术 教学例谈
目前,小学都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游戏入门,吸引兴趣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创设情景 ,激发学习
美国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借助演示来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探究、动手操作的欲望,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如我在教四年级学生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演示文稿》时,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前学生的作品。多彩漂亮的字体、神奇的动画效果、优美的音乐……学生看呆了,羡慕极了。“真漂亮!”“他们是怎么完成这么好的作品的?”……看到他们眼中流露出的强烈求知欲望。我及时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在PowerPoint软件中制作出来的。”并激励学生:“只要开动你们的大脑,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你们同样也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他们做的更好。”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了。通过创设情景,制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激情,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
三、直观教学,巩固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教学“认识键盘”时,我先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筛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四、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老师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
五、交流评价 增强自信
现代教育评价主张,教育评价应以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为价值判断的准则,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教育价值增值。我始终坚信这样一句名言:人无全才,但人人都有才。我在信息技术教学时,在每节课即将结束时,都有这样一个环节:要求学生先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然后自评、互评,谈一谈自己的和其他学生的作品有哪些成功之处,存在哪些问题,最后全体学生一致通过,选出最佳作品。通过欣赏和评价作品,学生得到了一次提高改进和取长补短的学习机会。把课堂评价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评价他人作品。这是既是对学生成果的肯定,又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鼓励。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时被选为最佳作品后,成功的喜悦与自豪充满了整个课堂。
六、整合学科,全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只有孩子们的激情被点燃了,探究的欲望才会强烈,教师也才会教得更加轻松。
关键词:小学 信息技术 教学例谈
目前,小学都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游戏入门,吸引兴趣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创设情景 ,激发学习
美国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借助演示来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探究、动手操作的欲望,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如我在教四年级学生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演示文稿》时,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前学生的作品。多彩漂亮的字体、神奇的动画效果、优美的音乐……学生看呆了,羡慕极了。“真漂亮!”“他们是怎么完成这么好的作品的?”……看到他们眼中流露出的强烈求知欲望。我及时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在PowerPoint软件中制作出来的。”并激励学生:“只要开动你们的大脑,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你们同样也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他们做的更好。”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了。通过创设情景,制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激情,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
三、直观教学,巩固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教学“认识键盘”时,我先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筛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四、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老师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
五、交流评价 增强自信
现代教育评价主张,教育评价应以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为价值判断的准则,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教育价值增值。我始终坚信这样一句名言:人无全才,但人人都有才。我在信息技术教学时,在每节课即将结束时,都有这样一个环节:要求学生先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然后自评、互评,谈一谈自己的和其他学生的作品有哪些成功之处,存在哪些问题,最后全体学生一致通过,选出最佳作品。通过欣赏和评价作品,学生得到了一次提高改进和取长补短的学习机会。把课堂评价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评价他人作品。这是既是对学生成果的肯定,又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鼓励。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时被选为最佳作品后,成功的喜悦与自豪充满了整个课堂。
六、整合学科,全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只有孩子们的激情被点燃了,探究的欲望才会强烈,教师也才会教得更加轻松。
- 【发布时间】2025/6/26 11:44:24
- 【点击频次】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