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音乐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中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 ;
【正文】 那是去年前的一天,一个很平常的工作日,上午第四节课,一想到是四年级的音乐课,我就很头疼。因为学生们虽然喜欢音乐,可他们在课堂纪律上表现不好,对音乐的参与性也不强。
开始上课了,我按惯例给学生讲解《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这段音乐后,开始播放这曲优美的音乐,音乐播放的过程中,只有几个学生在认真听,脸上露出几许兴奋笑容,更多的学生则是低头不语,木然的脸上看不出一丝表情,这个时候,作为老师,笔者感觉这样的音乐课很失败,心情很低落,同时我也很郁闷:问题出在哪呢?
课堂继续进行,当课程进行到让学生为歌曲进行表演时,我发现班上两个“小调皮”居然玩起了他们的铅笔盒,我没有制止。当音乐进行到第一句前奏的时候,我听见铅笔盒“奏”出了××|××|有强有弱,动听的节奏声,我笑了。其他学生看到我没有批评他们俩,也纷纷拿起手中的“乐器”(铅笔、尺子……)“玩”起来,顿时,教室里奏起了动人的“交响乐”。表演中,我发现他们脸上的表情在一点点生动起来,脸上立刻洋溢起灿烂笑容。他们一定很奇怪,也很得意,一个课堂上的小动作竟能得到老师的肯定。
这是因为笔者想到了《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4/4拍,大调式。歌曲的速度稍快,情绪活泼,节奏紧凑。旋律以发展的递进式乐句组成,在弱起节奏及附点八分的动力性节奏推动下,给人以活泼、稚气的跳跃式行进感,旋律以音程扩展的手法展开,在出现全曲最高音后,呈波浪式旋律结束在主音上。歌词采用了儿童生活中的动作,游戏性强,歌曲生动有趣,适合边唱边做。
接下来笔者便用开心的声音说:“同学们,今天的这节音乐课是我们的才艺展示课,不妨就请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多才多艺的一面!”同学们个个都很兴奋,他们都纷纷举起手来,你唱我和,你唱我跳,教室里成了欢乐的海洋。特别是在接下来的创编表演歌曲中,笔者把学生分成优等、中等和后进生三个等次,引导他们互相合作,再要求后进生改一个词、中等生编一乐句、优等生编两个乐句,最终组编成一首新歌。谁知同学们表现的都很积极、很认真,其乐融融。
见此情景,笔者也把事先准备好的《走口琴模具游戏》游戏转为小组交往,让学生自己找出并唱好较难乐句,讨论歌曲情绪、力度的处理,从而唱好歌曲。最后再通过“小小擂歌台”、“小歌手评比”等活动,引导他们进行集体交往、合作,各抒已见,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出谋划策。
从此以后,同学们上音乐课都非常投入,气氛热烈,课堂纪律出奇的好!音乐的源泉就这样悄悄地流进了同学们的心中,让同学们迅速爱上了音乐。尽管这节音乐课被笔者临时改成一节不够规范的综合性性学习实践活动课,但这对于笔者和正在成长的孩子们,都将是一次有意义的转折点,令人难忘,让笔者明白了很多道理!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现代教育观认为:“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激励儿童思考,为儿童提供‘自由空间’,给儿童提供帮助和支持。”可见教师应走下“权威”的讲台,深入到学生中,与学生进行交往、合作,成为他们的“顾问”,成为一个相互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同时鼓励学生与同学、教师广泛交往,营造民主、平等、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二、丰富自觉的合作方式
根据交往的范围不同,可以把交往分成同桌交往、小组交往、集体交往和自由组合。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不同的交往方式。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不同的交往方式。例如让学生学会唱歌词,选择与同桌交往:一人唱旋律,一人有感情地(或按节奏)朗读歌词,这样运用起来方便、灵活。当然,一堂课的交往也可以由多种方式相结合,自如运用。这样做自然就丰富了交往合作的方式,且能把学生的个人独立学习、小组讨论学习、集体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他们懂得:“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能掀起骇浪;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中,才能真正体现个人才华”的道理,从而促进合作的自觉化。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影响学生活动尤其是学习活动最重要的情境因素。因此,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构建一个可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教学活动模式,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可以很容易地感到,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这时教师的角色同传统课堂不同,应当灵活、及时地变换,有时是指导者,有时是参与讨论的一员,有时可以是联络员,有时是总结发言人。也就是说,要把一堂课的主角交给学生。当然,这么多的学生主角,他们担负的责任也有主次之分,即分层合作学习。
分层次合作学习,是一种建立在互相合作基础上的,以异质小组(优、中,后进三种类型的学生并存)为单位的教学形式,是老师组织下的学生间的合作,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伙伴型学习”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以引导者,促进者,赞叹鼓励者的身份出现,坐到学生中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因此可以放手由组长带领全体组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不同程度的学到知识,从而可提高学生分析、理解、鉴赏美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在上述介绍的创编表演歌曲中,分三等学生互相合作,后进生改一个词、中等生编一乐句、优等生编几乐句,组成一首新歌,效果就非常明显。由此可见,合作学习,也就是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可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
四、培养良好的创造精神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和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都会有所不同。
当然,“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也是丰富多彩的,因此,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班级学生会创造出不同的成果作品。
总之,音乐学科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需要学生的各个感官都积极参与,而且更需要大家形成一股合力,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完成。只有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才能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才能获得音乐审美体验,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开始上课了,我按惯例给学生讲解《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这段音乐后,开始播放这曲优美的音乐,音乐播放的过程中,只有几个学生在认真听,脸上露出几许兴奋笑容,更多的学生则是低头不语,木然的脸上看不出一丝表情,这个时候,作为老师,笔者感觉这样的音乐课很失败,心情很低落,同时我也很郁闷:问题出在哪呢?
课堂继续进行,当课程进行到让学生为歌曲进行表演时,我发现班上两个“小调皮”居然玩起了他们的铅笔盒,我没有制止。当音乐进行到第一句前奏的时候,我听见铅笔盒“奏”出了××|××|有强有弱,动听的节奏声,我笑了。其他学生看到我没有批评他们俩,也纷纷拿起手中的“乐器”(铅笔、尺子……)“玩”起来,顿时,教室里奏起了动人的“交响乐”。表演中,我发现他们脸上的表情在一点点生动起来,脸上立刻洋溢起灿烂笑容。他们一定很奇怪,也很得意,一个课堂上的小动作竟能得到老师的肯定。
这是因为笔者想到了《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4/4拍,大调式。歌曲的速度稍快,情绪活泼,节奏紧凑。旋律以发展的递进式乐句组成,在弱起节奏及附点八分的动力性节奏推动下,给人以活泼、稚气的跳跃式行进感,旋律以音程扩展的手法展开,在出现全曲最高音后,呈波浪式旋律结束在主音上。歌词采用了儿童生活中的动作,游戏性强,歌曲生动有趣,适合边唱边做。
接下来笔者便用开心的声音说:“同学们,今天的这节音乐课是我们的才艺展示课,不妨就请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多才多艺的一面!”同学们个个都很兴奋,他们都纷纷举起手来,你唱我和,你唱我跳,教室里成了欢乐的海洋。特别是在接下来的创编表演歌曲中,笔者把学生分成优等、中等和后进生三个等次,引导他们互相合作,再要求后进生改一个词、中等生编一乐句、优等生编两个乐句,最终组编成一首新歌。谁知同学们表现的都很积极、很认真,其乐融融。
见此情景,笔者也把事先准备好的《走口琴模具游戏》游戏转为小组交往,让学生自己找出并唱好较难乐句,讨论歌曲情绪、力度的处理,从而唱好歌曲。最后再通过“小小擂歌台”、“小歌手评比”等活动,引导他们进行集体交往、合作,各抒已见,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出谋划策。
从此以后,同学们上音乐课都非常投入,气氛热烈,课堂纪律出奇的好!音乐的源泉就这样悄悄地流进了同学们的心中,让同学们迅速爱上了音乐。尽管这节音乐课被笔者临时改成一节不够规范的综合性性学习实践活动课,但这对于笔者和正在成长的孩子们,都将是一次有意义的转折点,令人难忘,让笔者明白了很多道理!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现代教育观认为:“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激励儿童思考,为儿童提供‘自由空间’,给儿童提供帮助和支持。”可见教师应走下“权威”的讲台,深入到学生中,与学生进行交往、合作,成为他们的“顾问”,成为一个相互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同时鼓励学生与同学、教师广泛交往,营造民主、平等、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二、丰富自觉的合作方式
根据交往的范围不同,可以把交往分成同桌交往、小组交往、集体交往和自由组合。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不同的交往方式。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不同的交往方式。例如让学生学会唱歌词,选择与同桌交往:一人唱旋律,一人有感情地(或按节奏)朗读歌词,这样运用起来方便、灵活。当然,一堂课的交往也可以由多种方式相结合,自如运用。这样做自然就丰富了交往合作的方式,且能把学生的个人独立学习、小组讨论学习、集体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他们懂得:“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能掀起骇浪;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中,才能真正体现个人才华”的道理,从而促进合作的自觉化。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影响学生活动尤其是学习活动最重要的情境因素。因此,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构建一个可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教学活动模式,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可以很容易地感到,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这时教师的角色同传统课堂不同,应当灵活、及时地变换,有时是指导者,有时是参与讨论的一员,有时可以是联络员,有时是总结发言人。也就是说,要把一堂课的主角交给学生。当然,这么多的学生主角,他们担负的责任也有主次之分,即分层合作学习。
分层次合作学习,是一种建立在互相合作基础上的,以异质小组(优、中,后进三种类型的学生并存)为单位的教学形式,是老师组织下的学生间的合作,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伙伴型学习”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以引导者,促进者,赞叹鼓励者的身份出现,坐到学生中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因此可以放手由组长带领全体组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不同程度的学到知识,从而可提高学生分析、理解、鉴赏美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在上述介绍的创编表演歌曲中,分三等学生互相合作,后进生改一个词、中等生编一乐句、优等生编几乐句,组成一首新歌,效果就非常明显。由此可见,合作学习,也就是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可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
四、培养良好的创造精神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和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都会有所不同。
当然,“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也是丰富多彩的,因此,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班级学生会创造出不同的成果作品。
总之,音乐学科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需要学生的各个感官都积极参与,而且更需要大家形成一股合力,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完成。只有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才能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才能获得音乐审美体验,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发布时间】2025/4/24 12:24:43
- 【点击频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