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在课文朗读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作者】 郭世贵

【机构】 白花镇碾子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兴趣是一个人认识、探究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标志着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心理学家也曾实验证明,一个人在认识某一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的优劣,在智商相同的情况下,主要取决于这个人对于这一事物兴奋程度。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教学应在读中步步落实语言文字,这样既可以保证思想内容教学的顺利完成,又可保证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实验中,我们主要加强学生在朗读课文中落实语言文字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语言文字积累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积累训练,没有引起多数老师的重视。因为多数老师认为,在低年级进行语言文字积累,实际上是徒劳无功,是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低年级的重头戏,还应该是识字写字,而不应把太多的时间花在积累上,积累应在中高年级中进行。因此,很多的低年级语文课堂,还是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识字写字上,语言文字积累十分欠缺。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课文内容繁琐的分析,而忽视了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只注重“理解语言”训练,而忽视了“积累、表达、运用”的训练。如此状况会使我们的学生只会学语文,而不会用语文。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积累训练的有效策略。 
  有感情地朗读是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有效方法,叶老曾誉之为“美读”。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应该引导学生认真读,反复读,以此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可以理解词语的内涵,领悟作者写作的情感和目的。在悟情的基础上自然地理解祖国的可爱之处,然后让学生举例畅谈祖国的大好河山,特别是班级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要让他们说说家乡各种风俗、美景、特产等,让本地的学生说说家乡这几年的巨大变化。最后以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文化灿烂、民族伟大、奋发开拓等词来提纲挈领地串连全诗,复述诗句,达到以读悟情、以读解词、以词概文的目的。   
  三、通过熟练背诵,促进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   
  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黄金时代。趁着小学生的记忆好,在他们的小脑袋里装点诗文佳作,并为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文字做好一定的铺垫,尤其是对于学生“不会表达”的缺憾是一种很好的补偿。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尽量做到精讲多练,挤出时间指导学生背诵。要求学生会背的课文,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先会背,与生同背,与之同乐。同时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下列活动:1、每日背一句。低段学生可由老师选择一句简单优美的课内外语句、诗句。每天早上利用5分钟时间带领学生背诵。2、每周背一诗。教师每周选择一首适合学生的古诗,要求学生不仅会背诵而且能理解其意,感悟其情。背诵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而且形式多样,可检查性地抽背,巩固性地小组背、齐背,可游戏性地同桌  
  四、指导学生在运用语言中增强积累语言的乐趣。
  (一)熟读课文,运用多种形式落实生字教学
  生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是一大难题之一。面对每篇课文的生字,既不能单独教认,又不能置之不理。怎么办呢?后来我们从古人的名言中得到了启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读书,书中的意思都能自己理解,让学生反复读课文,何愁其字不识?于是,每篇课文我们都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读准字音。有些课题也有生字,如九年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翠鸟》的“翠”,《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富饶”等,我们又采用课题出示法,板书课题后注上拼音,让学生齐读几遍课题,扫除课题中的“拦路虎”。对于课文中一些特殊的生字,在让学生读的过程中,指导识字方法。《翠鸟》一文中的“腹部”的“腹”,《爬天都峰》一文中的“攀着”的“攀”字,我们从分析字形入手,教学生读字音。分析“腹”字是左右结构,右半边的“复”中间是“曰”,“攀”字是上中下结构,上面是两个“木”,中间是“撇、点、撇、点”,在小语第五册第三课《小摄影师》一文教学中,“胶卷”这两个生字,我们运用出示实物的方法,把已经冲洗过后整卷底片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两个生字。
  (二)细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进行词语理解
  词语的理解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翠鸟》一文中,描写翠鸟外形美的词有“小巧玲珑”。这个词学生通过查字典知道是“形体小而精巧”的意思。这是这个词本身的意思,本文用它来描写翠鸟的外形美又是什么意思?我指导学生们反复读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学生最后弄清楚了“小巧玲珑”一词在本文是说翠鸟很灵巧、灵活的意思。同时,我们还把“贴着”的“贴”,“疾飞”的“疾”这些词放在句子中,用做手势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比较推敲理解。我们出示了这样两组句子:“翠鸟贴着水面飞”和“翠鸟贴着水面疾飞”,让学生通过比较推敲,理解了“贴”是紧靠水平,几乎挨着水面,“飞”字的前面加上一个“疾”,表示翠鸟飞得很快的意思。这两组句子中的“贴”与“疾”字用得好,向我们展示了翠鸟飞行的高超本领与飞行的速度。翠鸟又为什么能贴着水面疾飞呢?我们又让学生反复读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不仅知道翠鸟能贴着水面疾飞与它的外形有关,而且对“小巧玲珑”一词又加深了理解。
  (三)精读课文,在了解词句的运用中理解课文内容
  我们的教科书,是我们语言文字的典范。它那简洁的语句,优美的文字,把世间的万事万物描写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我们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特别是描写西沙群岛鱼多这一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再出示投影片,让学生进行描述。在描述过程中,指导学生找出了“成群结队”、“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词句,再让学生朗读写鱼多的句子,思考作者为什么将这两个词句分别用在段头、段尾这个问题,经过反复朗读课文思考,弄清了作者是意在分别总述,总结西沙群岛的鱼多。学习这一段的过程中,还知道了作者用“有的……有的像”的句式,突出了西沙群岛鱼的有趣特点,用“布满彩色的条纹”“一簇红缨”等比喻,形象地描述了西沙群岛鱼的形状、色彩。在此基础上,我们出示了“有的……有的……”,“有的像……有的像……”等句式让学生进行练习,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验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都要从训练的实际需要出发,讲求实效,决不可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
  • 【发布时间】2025/4/24 12:24:19
  • 【点击频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