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让“自理能力”与孩子的成长同行
【关键词】 ;
【正文】镜头一:语文课上,小悦忘记带作业本了,老师问她原因,她却理直气壮的说:“作业我写了,都是妈妈不好,她早晨给我整理书包时忘了给我放进去了。”
镜头二:放学半个小时了,值日生还没扫完地,校外的家长就陆陆续续的挤进了教室,有的在帮孩子扫地,有的在擦黑板……
镜头三:(校门口)上午8:10了,学涵的家长给我打电话,说孩子因为迟到怎么也不肯进教室,实在没办法了,就让我去领(这已经是第三次了)。我把孩子送进教室后,实在忍不住了就问家长原因,她妈妈说:“孩子每天早晨赖床,好不容易叫起来了,光穿衣、洗脸就要拖拉半个小时,不怕老师笑话,我们家每天早晨就跟打仗似的。”
为何今天的学生会缺乏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什么学生又对家长的付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究其原因,是父母、长辈们剥夺了孩子们学会承担责任进行劳动的机会。做父母的一怕孩子进行各种劳动耽误了他们的学习时间;二是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年龄还小,做的慢、做的不好,久而久之,家长就代替了学生。在家长的过分溺爱中,学生的责任感和自理能力逐渐淡化和消失。
应当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呢?通过和其它班主任一番交流之后,我决定先从与学生自理能力相关的班级卫生管理的细微处入手,润物无声。
一、在班争创“卫生小标兵”,激发学生的“自理”上进心。
案例对策:放学后,我对班里所有同学的课桌洞卫生进行检查,并用粉笔在课桌面上按照我的评分标准画五角星。第二天我一进教室门,学生就七言八语的说:
“老师,谁在我的课桌上画了五角星!”
我说:“是我画的,你得了几颗?”
“老师,我有一颗!”
“我两颗!”
“我最多,我有三颗呢!”
得了星星的同学以为自己什么地方表现的好得到了表扬,高兴的手舞足蹈,我笑了笑,又问:“没有得星星的同学请举手!”仅有的几个同学羞答答的举起了手。我把得零、一、二、三颗星的同学数清点了一下,做完统计后,便对孩子们说了我的评分标准:“同学们,你们知道你们为什么得星星吗?昨天放学后,我对全班每一个同学的课桌洞进行了检查,为了便于记录,我在桌洞脏的桌面画一颗星星,又脏又乱的画两颗星星,卫生特别不好的画三颗,所以今天受到表扬的应该是没有得星的同学。”说着,我把提前写好的“二年级一班卫生小标兵”证书发给没得星的同学。一时间,班级的笑和羞换了过来。接着,我向全体同学宣布:老师和同学们一样,都有自己的课桌,讲桌就是老师的课桌,从今天起老师负责讲台、讲台上书本的整理及讲台周边的卫生,而同学们负责自己课桌、书包整理及课桌周边卫生,坚持每天整理、打扫,每周一评比,并颁发班级卫生小标兵证书。
教育智慧:身教胜于言传。小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有了老师的以身作则,和在同学中树立的榜样,再加上一堂让学生记忆深刻的“画星课”,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鼓舞,此时号召他们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从整理书包、收拾桌洞、捡拾教室垃圾这样的小事出发,不仅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而且让我们的班级整洁卫生,一举两得。
二、设立明确的奖罚制度,增强学生的“自理”责任心。
案例对策:下课时,一名学生扔废纸,不小心扔到垃圾桶外,但却视而不见,被同学发现还百般推脱后才承认时,我对他说:“犯了错不要紧,关键是改正的态度,今天就请你捡拾咱们走廊的纸花吧。”
冬季学生的外套脱了后,有几名学生的外套没叠,乱七八糟的堆放在其它学生整齐的衣服上,叫来那几名学生,请会叠衣服的学生负责教授叠衣服的方法,然后对他们说:“请你们用咱班同学的衣服来练习练习叠衣服吧!”
教育智慧:和学生一起,集体讨论制定班级卫生奖罚制度。在对学生进行自理能力方面的培养时,不仅有表扬,同时也要制定相应的惩罚制度,做到奖惩适当。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让学生知道自己错在那里,并从小树立对自己错误能主动承担的责任心。
三、家校分工合作,提升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执行力。
案例对策:本学期,学校开展“十万亲子共同做家务活动”,此举正好和我的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教育相符合,借此机会我和学生家长联系,为我班的学生在家里设立自己的劳动岗位,如:扫地、拖地、倒垃圾、叠衣服、自己的校服自己洗等,并每天设立家务劳动作业。利用每周一的班队会课,抽出十分钟时间,在班级内举行“二年级一班家务劳动大比拼活动”,进行整理书包、穿衣服、叠衬衣、系鞋带、刮土豆、摘芹菜的比赛,每周一个比赛主题,对比赛的前十名学生进行全班表彰,并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家务劳动比赛。看着学生手捧一张张“叠衣服小能手”“家务劳动小明星”的奖状开心的样子,和盼望在下一次家务比赛中大显身手的神情,我也深知孩子们在平时真的动手实践了。
教育智慧: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是一项复杂而长久的任务,既不是向学生讲述有关的道理就能奏效,也不是简单的几次情景感染就会成功的。采取家校分工合作的方法,发动家长一起参与班级活动,为学生设立家庭劳动岗位,并定期举办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家务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坚持,在实践中成长。
镜头二:放学半个小时了,值日生还没扫完地,校外的家长就陆陆续续的挤进了教室,有的在帮孩子扫地,有的在擦黑板……
镜头三:(校门口)上午8:10了,学涵的家长给我打电话,说孩子因为迟到怎么也不肯进教室,实在没办法了,就让我去领(这已经是第三次了)。我把孩子送进教室后,实在忍不住了就问家长原因,她妈妈说:“孩子每天早晨赖床,好不容易叫起来了,光穿衣、洗脸就要拖拉半个小时,不怕老师笑话,我们家每天早晨就跟打仗似的。”
为何今天的学生会缺乏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什么学生又对家长的付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究其原因,是父母、长辈们剥夺了孩子们学会承担责任进行劳动的机会。做父母的一怕孩子进行各种劳动耽误了他们的学习时间;二是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年龄还小,做的慢、做的不好,久而久之,家长就代替了学生。在家长的过分溺爱中,学生的责任感和自理能力逐渐淡化和消失。
应当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呢?通过和其它班主任一番交流之后,我决定先从与学生自理能力相关的班级卫生管理的细微处入手,润物无声。
一、在班争创“卫生小标兵”,激发学生的“自理”上进心。
案例对策:放学后,我对班里所有同学的课桌洞卫生进行检查,并用粉笔在课桌面上按照我的评分标准画五角星。第二天我一进教室门,学生就七言八语的说:
“老师,谁在我的课桌上画了五角星!”
我说:“是我画的,你得了几颗?”
“老师,我有一颗!”
“我两颗!”
“我最多,我有三颗呢!”
得了星星的同学以为自己什么地方表现的好得到了表扬,高兴的手舞足蹈,我笑了笑,又问:“没有得星星的同学请举手!”仅有的几个同学羞答答的举起了手。我把得零、一、二、三颗星的同学数清点了一下,做完统计后,便对孩子们说了我的评分标准:“同学们,你们知道你们为什么得星星吗?昨天放学后,我对全班每一个同学的课桌洞进行了检查,为了便于记录,我在桌洞脏的桌面画一颗星星,又脏又乱的画两颗星星,卫生特别不好的画三颗,所以今天受到表扬的应该是没有得星的同学。”说着,我把提前写好的“二年级一班卫生小标兵”证书发给没得星的同学。一时间,班级的笑和羞换了过来。接着,我向全体同学宣布:老师和同学们一样,都有自己的课桌,讲桌就是老师的课桌,从今天起老师负责讲台、讲台上书本的整理及讲台周边的卫生,而同学们负责自己课桌、书包整理及课桌周边卫生,坚持每天整理、打扫,每周一评比,并颁发班级卫生小标兵证书。
教育智慧:身教胜于言传。小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有了老师的以身作则,和在同学中树立的榜样,再加上一堂让学生记忆深刻的“画星课”,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鼓舞,此时号召他们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从整理书包、收拾桌洞、捡拾教室垃圾这样的小事出发,不仅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而且让我们的班级整洁卫生,一举两得。
二、设立明确的奖罚制度,增强学生的“自理”责任心。
案例对策:下课时,一名学生扔废纸,不小心扔到垃圾桶外,但却视而不见,被同学发现还百般推脱后才承认时,我对他说:“犯了错不要紧,关键是改正的态度,今天就请你捡拾咱们走廊的纸花吧。”
冬季学生的外套脱了后,有几名学生的外套没叠,乱七八糟的堆放在其它学生整齐的衣服上,叫来那几名学生,请会叠衣服的学生负责教授叠衣服的方法,然后对他们说:“请你们用咱班同学的衣服来练习练习叠衣服吧!”
教育智慧:和学生一起,集体讨论制定班级卫生奖罚制度。在对学生进行自理能力方面的培养时,不仅有表扬,同时也要制定相应的惩罚制度,做到奖惩适当。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让学生知道自己错在那里,并从小树立对自己错误能主动承担的责任心。
三、家校分工合作,提升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执行力。
案例对策:本学期,学校开展“十万亲子共同做家务活动”,此举正好和我的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教育相符合,借此机会我和学生家长联系,为我班的学生在家里设立自己的劳动岗位,如:扫地、拖地、倒垃圾、叠衣服、自己的校服自己洗等,并每天设立家务劳动作业。利用每周一的班队会课,抽出十分钟时间,在班级内举行“二年级一班家务劳动大比拼活动”,进行整理书包、穿衣服、叠衬衣、系鞋带、刮土豆、摘芹菜的比赛,每周一个比赛主题,对比赛的前十名学生进行全班表彰,并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家务劳动比赛。看着学生手捧一张张“叠衣服小能手”“家务劳动小明星”的奖状开心的样子,和盼望在下一次家务比赛中大显身手的神情,我也深知孩子们在平时真的动手实践了。
教育智慧: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是一项复杂而长久的任务,既不是向学生讲述有关的道理就能奏效,也不是简单的几次情景感染就会成功的。采取家校分工合作的方法,发动家长一起参与班级活动,为学生设立家庭劳动岗位,并定期举办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家务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坚持,在实践中成长。
- 【发布时间】2025/4/24 12:23:06
- 【点击频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