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正确使用“评价”,全面“评价”学生
【关键词】 ;
【正文】 在小学阶段,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有些孩子平时学习成绩比较优秀,但期末考试却没考好;有些孩子平时一直学习不怎么好,但期末考试出成绩意外的高。我们能说最后成绩好的就是优生,成绩不好的就是后进生吗?这显然不合理。我们学校每年新学期都要重新编班,同一级部的所有班主任就要把自己原班级里学生按学习水平平均分成几组,再重组新的班级。如果我们按学生最后的期末成绩来分,这肯定是不能达到合理分配,使班级间学生学习水平均衡的目的。怎样才能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呢?
新课改提到不能仅仅以终结性价来评价学生,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重视过程性评价。但正如专家提出有些人说:“新课改这么多年,我们按新的理念在教,也按新的评价去评,可是我们学生的考试成绩不行了。”也确实还存在案例中讲到的这个问题,就是说教学中大家很高兴,但是最后一评价,孩子的成绩不是我们所希望那样,即所谓“教学过程热热闹闹轰轰烈烈,教学效果凄凄惨惨惨不忍睹”。
这种情况,我以前也曾经体验过。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
课标指导:(1)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新课程理念和新的模式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评价不是为了简单获取数据,教育评价,特别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的评价,具有参与和干预课程的功能。
(2)评价应采用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3)评价关注每一个学生。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英语课堂上指导学生使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因为我们小学英语还是以听、说为主,而在一节课上,教师不可能检查到全部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让学生检查学生,并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但其实更应该关注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日常教学中的评价,应该伴随教学发生,为教学服务。它具有随机、灵活、简单等特点。它可以通过一般测试形式加以灵活运用,也可以融入到日常的各种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展示语用能力和情感、合作、学习策略等学习能力。
为合理使用评价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年来我一直采用小组合作制,并在教学中,不断调整、改进,使之更有效。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的小组,给学生制定详细的小组评价机制。比如:上课主动回答问题,每人次给组里加1分,精彩问答加2分,全组主动合作展示加4分;完成作业较好加1分,优秀加2分;组里同学在本节课完全所有任务加4分,有进步加4分等等。上课小组长累计记录分数,下课统计在黑板侧边栏进行累积加分,每两个周评选二分之一优秀组,并评选每个组里2名优秀组员,给优秀组和优秀组员在学期统计表中分加别加上红花。每个月,针对优秀组和优秀组员进行总结表扬,并给家长发表扬的短信。每个学期查看小组和个人累积的红花数,评选学期优秀组和优秀组员,给他们拍照打印贴在展示板上。为能使家长收到老师表扬自己的短信,为使自己的“靓照”展示在家长和其他班同学的眼前,同学们都想尽各种办法为组里挣分,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我在实践中总结出,这种小组评价方式要求教师要做到:1.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分组要均衡,否则小组竞争无意义。2.评价要做到公平、公正,不能对某些组或某些孩子偏爱,否则学生不会真心投入到竞争中来。3.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评价,不能今天想起来,加上分,明天忘了又没有加分,这样评价就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了。4.要关注小组间的竞赛,也要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当他能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也要给予肯定,可以体现在优秀组员的评选中。
在课堂上我以鼓励学生为主,也力争学习英语语言评价的多样性、具体化,并一定让学生知识我所表扬他们的英语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关注他的,是爱他们的。当有些小组落后的时候,我会找优秀组向他们介绍经验,并帮助他们寻找进步的方法。我经常找优生在班级里介绍自己好的学习方法,并通过让学生反思自己学习不合理的地方的方式促进他们共同进步。有时候,我还会自己花钱给学生买一些小礼物奖励给有上进心、认真对待学习的孩子,给他们一些惊喜。学生们对英语课很感兴趣,而且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怎么可能学不好呢?
我们的终结性评价就是期末考试,我从来不以期末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这个成绩也不能完全代表学生这一个学期以来的所有学习状态和表现。就像期末考试里有30个孩子考了满分,你能说这30个孩子的英语水平都是一样的吗?我们还是以整个学期学生在整个班级、在小组里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分数是不与学生见面的,那只是一个参考。当然,到现在很多家长还是最关注学生的学期末考试,我们也要试着与家长沟通,试着改变这种传统的观念,否则学生一个学期的努力只因为最后一次的考试失误,可能就化成泡影。
课程标准还重点论述了课堂教学相关的评价任务、方法和实施注意问题。
1. 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功能(guiding and leading)
2. 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3.依据课程目标要求确定评价内容与标准
4.注意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样性
5.形成性评价要有利于监控和促进教与学的过程
6.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7.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8.小学的评价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
9.合理设计和实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我的很多关于评价的做法也是在摸索与改进中,不够成熟。这些都是在我一次次失败,反思并试着改进的过程中寻找的适合我的班级孩子的一些评价方式,其中必然存在一些问题。而课标里这些详细而实用的指导理论,能帮助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完善我给学生制定的评价机制,并引导我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还给学生一个真实的自我!
新课改提到不能仅仅以终结性价来评价学生,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重视过程性评价。但正如专家提出有些人说:“新课改这么多年,我们按新的理念在教,也按新的评价去评,可是我们学生的考试成绩不行了。”也确实还存在案例中讲到的这个问题,就是说教学中大家很高兴,但是最后一评价,孩子的成绩不是我们所希望那样,即所谓“教学过程热热闹闹轰轰烈烈,教学效果凄凄惨惨惨不忍睹”。
这种情况,我以前也曾经体验过。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
课标指导:(1)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新课程理念和新的模式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评价不是为了简单获取数据,教育评价,特别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的评价,具有参与和干预课程的功能。
(2)评价应采用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3)评价关注每一个学生。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英语课堂上指导学生使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因为我们小学英语还是以听、说为主,而在一节课上,教师不可能检查到全部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让学生检查学生,并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但其实更应该关注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日常教学中的评价,应该伴随教学发生,为教学服务。它具有随机、灵活、简单等特点。它可以通过一般测试形式加以灵活运用,也可以融入到日常的各种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展示语用能力和情感、合作、学习策略等学习能力。
为合理使用评价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年来我一直采用小组合作制,并在教学中,不断调整、改进,使之更有效。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的小组,给学生制定详细的小组评价机制。比如:上课主动回答问题,每人次给组里加1分,精彩问答加2分,全组主动合作展示加4分;完成作业较好加1分,优秀加2分;组里同学在本节课完全所有任务加4分,有进步加4分等等。上课小组长累计记录分数,下课统计在黑板侧边栏进行累积加分,每两个周评选二分之一优秀组,并评选每个组里2名优秀组员,给优秀组和优秀组员在学期统计表中分加别加上红花。每个月,针对优秀组和优秀组员进行总结表扬,并给家长发表扬的短信。每个学期查看小组和个人累积的红花数,评选学期优秀组和优秀组员,给他们拍照打印贴在展示板上。为能使家长收到老师表扬自己的短信,为使自己的“靓照”展示在家长和其他班同学的眼前,同学们都想尽各种办法为组里挣分,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我在实践中总结出,这种小组评价方式要求教师要做到:1.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分组要均衡,否则小组竞争无意义。2.评价要做到公平、公正,不能对某些组或某些孩子偏爱,否则学生不会真心投入到竞争中来。3.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评价,不能今天想起来,加上分,明天忘了又没有加分,这样评价就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了。4.要关注小组间的竞赛,也要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当他能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也要给予肯定,可以体现在优秀组员的评选中。
在课堂上我以鼓励学生为主,也力争学习英语语言评价的多样性、具体化,并一定让学生知识我所表扬他们的英语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关注他的,是爱他们的。当有些小组落后的时候,我会找优秀组向他们介绍经验,并帮助他们寻找进步的方法。我经常找优生在班级里介绍自己好的学习方法,并通过让学生反思自己学习不合理的地方的方式促进他们共同进步。有时候,我还会自己花钱给学生买一些小礼物奖励给有上进心、认真对待学习的孩子,给他们一些惊喜。学生们对英语课很感兴趣,而且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怎么可能学不好呢?
我们的终结性评价就是期末考试,我从来不以期末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这个成绩也不能完全代表学生这一个学期以来的所有学习状态和表现。就像期末考试里有30个孩子考了满分,你能说这30个孩子的英语水平都是一样的吗?我们还是以整个学期学生在整个班级、在小组里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分数是不与学生见面的,那只是一个参考。当然,到现在很多家长还是最关注学生的学期末考试,我们也要试着与家长沟通,试着改变这种传统的观念,否则学生一个学期的努力只因为最后一次的考试失误,可能就化成泡影。
课程标准还重点论述了课堂教学相关的评价任务、方法和实施注意问题。
1. 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功能(guiding and leading)
2. 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3.依据课程目标要求确定评价内容与标准
4.注意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样性
5.形成性评价要有利于监控和促进教与学的过程
6.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7.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8.小学的评价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
9.合理设计和实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我的很多关于评价的做法也是在摸索与改进中,不够成熟。这些都是在我一次次失败,反思并试着改进的过程中寻找的适合我的班级孩子的一些评价方式,其中必然存在一些问题。而课标里这些详细而实用的指导理论,能帮助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完善我给学生制定的评价机制,并引导我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还给学生一个真实的自我!
- 【发布时间】2025/4/24 12:22:28
- 【点击频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