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目前的中小学教学中几乎都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痛苦,而且学生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就是说老师和学生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说到底也就是效率低下。针对这个问题,本篇主要介绍了有效教学的几点意见。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历史教学被打入冷宫,学生把历史课看作是加在他们身上的“徭役负担”,他们不愿意承当这种徭役,在课堂上学习起来自然就很被动,没精打采了。虽然,现在我们的中考、高考制度都将做很大的改革,但历史的学科地位难以有很大的提高。面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困境,我们必须穷则思变,寻找出路.
一、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
1、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除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可以是学生分组竞赛,也可以评选课堂最佳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课堂每次是一样的,让学生感觉到没有变化。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活动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多样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联系生活实际,拓宽知识,发展学习兴趣
人的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找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发现学过的知识能解决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学习的欲望便会愈来愈强烈。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适当拓宽知识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5、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要以设疑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产生兴趣,又带着疑问探究知识,乐在其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后续课程打下了埋伏,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6、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历史教学的情境环境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举例来说。中国近现代史主要讲述的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落后和所受到的屈辱以及中国人民是如何抗争并一步步走向近代化走向繁荣的。整段历史的学习是要通过社会发展进程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激励学生为国奋斗的精神。所以,在处理《鸦片战争》这一节时通过课件的展示、电影《林则徐》《鸦片战争》的经典片段、再加上简短的语言渲染。很快就将学生带到了一个清政府腐败落后,列强恃强凌弱的情境中,很快,通过对史实的认识分析后学生自己就认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教学效果理想。
二、精心组织课堂,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率.
从教师这方面来看。首先教师要备好课,做好教学设计。要对这节课有一个全局的把握,知道本节课的主线是什么,围绕着这条主线教材的各个部分是如何安排展开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突破的。我感觉到现在的教学设计不再是我会什么我用什么,而是学生会什么学生需要什么我用什么。设计教学环节时,一要充分考虑到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要关注社会面向生活,培养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关注。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依据教案及课堂的实际情况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有人说最高级的历史课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教师“导”出来的。例如我看过一个教案,它是这样导入的:
案例:老师用两张幻灯片来导入本课。
第一张是:同学们,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位传奇人物,说她传奇,是因为毛主席跟她握过手,周总理给她敬过酒,江总书记称赞过她。她就是中国唯一连续当选一至十届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之一,因此申纪兰可以说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见证人。
再看第二张:这是第一至第十届人代会序列表,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申纪兰参加过的十届人代会,问学生有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学生观察、讨论,发现问题:第三届至第四届之间即1965-1975年十年间未召开过人代会,老师向学生提问: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认识?要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出现了波折。老师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由此导入新课。
这样的导入设计能够一下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清楚的知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从学生这方面来看。我们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好坏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所以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能很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还在不断的探索中,从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教学实践中提炼和总结,更好的运用在教学上,切实提高历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新课程放方案学习资料汇编》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2000年11月
2、《激活创造的潜能——南京金陵中学研究型课程探索与实践》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8月版
3、研究型课程探微,课程教材教法——安桂清2000(3)
4、《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得方法与范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历史教学被打入冷宫,学生把历史课看作是加在他们身上的“徭役负担”,他们不愿意承当这种徭役,在课堂上学习起来自然就很被动,没精打采了。虽然,现在我们的中考、高考制度都将做很大的改革,但历史的学科地位难以有很大的提高。面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困境,我们必须穷则思变,寻找出路.
一、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
1、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除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可以是学生分组竞赛,也可以评选课堂最佳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课堂每次是一样的,让学生感觉到没有变化。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活动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多样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联系生活实际,拓宽知识,发展学习兴趣
人的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找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发现学过的知识能解决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学习的欲望便会愈来愈强烈。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适当拓宽知识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5、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要以设疑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产生兴趣,又带着疑问探究知识,乐在其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后续课程打下了埋伏,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6、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历史教学的情境环境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举例来说。中国近现代史主要讲述的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落后和所受到的屈辱以及中国人民是如何抗争并一步步走向近代化走向繁荣的。整段历史的学习是要通过社会发展进程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激励学生为国奋斗的精神。所以,在处理《鸦片战争》这一节时通过课件的展示、电影《林则徐》《鸦片战争》的经典片段、再加上简短的语言渲染。很快就将学生带到了一个清政府腐败落后,列强恃强凌弱的情境中,很快,通过对史实的认识分析后学生自己就认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教学效果理想。
二、精心组织课堂,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率.
从教师这方面来看。首先教师要备好课,做好教学设计。要对这节课有一个全局的把握,知道本节课的主线是什么,围绕着这条主线教材的各个部分是如何安排展开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突破的。我感觉到现在的教学设计不再是我会什么我用什么,而是学生会什么学生需要什么我用什么。设计教学环节时,一要充分考虑到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要关注社会面向生活,培养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关注。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依据教案及课堂的实际情况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有人说最高级的历史课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教师“导”出来的。例如我看过一个教案,它是这样导入的:
案例:老师用两张幻灯片来导入本课。
第一张是:同学们,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位传奇人物,说她传奇,是因为毛主席跟她握过手,周总理给她敬过酒,江总书记称赞过她。她就是中国唯一连续当选一至十届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之一,因此申纪兰可以说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见证人。
再看第二张:这是第一至第十届人代会序列表,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申纪兰参加过的十届人代会,问学生有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学生观察、讨论,发现问题:第三届至第四届之间即1965-1975年十年间未召开过人代会,老师向学生提问: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认识?要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出现了波折。老师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由此导入新课。
这样的导入设计能够一下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清楚的知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从学生这方面来看。我们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好坏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所以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能很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还在不断的探索中,从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教学实践中提炼和总结,更好的运用在教学上,切实提高历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新课程放方案学习资料汇编》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2000年11月
2、《激活创造的潜能——南京金陵中学研究型课程探索与实践》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8月版
3、研究型课程探微,课程教材教法——安桂清2000(3)
4、《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得方法与范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发布时间】2025/4/24 12:18:55
- 【点击频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