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 “程序设计”教材的方方面面

 

【作者】 王 浩

【机构】 张家口市宣化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材的质量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下面仅教材的内容改革谈一些具体做法以及对信息技术教材的一些思考。
  一、职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改革与编写
  Visual Basic语言作为程序设计教学平台,大量职业高中教材中“程序设计初步”对VB语言基础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其中“程序设计方法及应用”通过大量的例题,都进一步说明了设计VB应用程序的步骤和方法。其教材的改革与编写值得我们思考:
  1.采用Visual Basic语言作为程序设计教学平台
  目前,就我校的信息技术教材仍以QBASIC语言作为程序设计教学的载体。但是QBASIC是基于DOS环境下命令行界面的,而当前主流的操作系统WinXP或Win2000是基于图形界面的,使用这些传统编程工具编写具有Windows风格的程序,难度非常大。而Visual Basic语言却又独特之处。
  2、教材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
  现行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忽视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材中应增设“实践与探索”、“思考与讨论”、“信息卡”等栏目。 
  3、注重知识的渗透,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职业高中程序设计教学的目是要通过程序设计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会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科书中无法面面俱到的介绍程序设计的各种知识,如算法效率的评价是程序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了有效的进行解题,不仅要保证算法正确,还要选择方法简单、运算步骤少、能尽快得出正确结果的算法”。评价算法的好坏,通常有三个方面的考虑:①算法的时间开销;②算法的空间开销;③算法是否易懂,程序设计的难易程度。简单选择排序的时间开销,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算法的时间开销”的概念,但是,通过层层剖析,首先要基本明确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渗透了“选择好的算法”的思想。另外,在教材中设置“信息卡”栏目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如:BASIC语言发明人约翰·凯梅尼, “编译器之母”格蕾斯·莫里·霍波,最先察觉“goto有害”的计算机科学大师埃·狄克斯特拉等。通过“信息卡”讲述了科学家们在计算机诞生与发展历程中留下的动人故事和他们在科学道路上执着追求、顽强拼搏的献身精神,这些内容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理解,进而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在人类文化与社会进步过程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对信息技术教材思考
  1、整合不是信息技术课程及信息技术教材的惟一出路
  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正成为信息技术教育的热点话题,不少人认为应把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融入到其他学科之中,认为没有必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似乎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惟一出路。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以下一些现实:
  首先,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教育发展水平较低,教育发展与人们的受教育愿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种现状客观造成了高考升学的压力,高考升学率依然是各级各类学校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指挥棒”,职教同样如此。如果整个以应试教育为背景的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模式、评价方式得不到根本的转变,课程整合就难以健康发展。
  其次,实现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需要一定条件,数量足够的硬件设备、丰富的软件资源、具备信息化教学理念且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配套的教材和健全的管理体制。其中的关键因素是教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设计技能等。然而,当前的农村学校教师高龄教师素质状况,还不足以胜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际需要。若在近期内不在农村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绝大多数师生将没有机会接受最基本的信息技术教育。 
  2、“任务驱动”不是信息技术教材的惟一编排方式
  “任务驱动”本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目前,也成为信息技术教材的一种重要编排方式。但是,任务驱动型教材中的一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是任务驱动手法的单一化。如,程序设计与信息技术课程其它内容相比,具有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更适合采用以程序设计知识的逻辑顺序组织编排,而现有的一些信息技术教材,强行用诸如“设计钟表”、“计算图形面积”等任务,硬套知识,反而造成内容拉杂、大而不当、驱而不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广泛,不同的内容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呈现教学内容的教材也应有不同的编排方式,不应该以“任务驱动”而“任务驱动”。
   二是任务的形式化和孤立化。设计任务时,应注意任务的分解和任务链的建构,使各个“任务”体现的知识点形成一定的系统性,前后内容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当然,程序设计部分则不适宜采用这种方式,每个例题就是一个任务。
  总之,不同的教学内容可能适合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材中也应采取不同的呈现方式,应采取综合知识、能力与观念取向的编排,不能把“任务驱动”作为教材编排的惟一方式。
  3、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应结合知识学习、能力培养贯穿教材始终
  在课程改革中强调: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为了突出其重要性 ,而现有的信息技术教材中几乎都是把它作为对应的一个章节集中编排,内容也大同小异,基本包括计算机安全、计算机病毒及清除、黑客及其防范、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规及条例。从形式来说,仅是条文的简单罗列,缺乏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更缺少实例,给人一种空洞说教的感觉。网络这部分内容中,关注更多的仍然是技术。然而,因特网上的信息庞杂多样,打开搜索引挚,除了搜到需要的信息外,还夹杂着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如何评价和判断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教材中关注却很少。
  • 【发布时间】2025/3/27 20:47:00
  • 【点击频次】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