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快乐识字 轻松阅读

 

【作者】 于振华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6—7岁是语言发展的第二个最佳期。在这个时期,只要引导方法得当,学生的语言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正值这个最佳期,而且他们已经有相当的语言基础,抓住这个最佳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识字;快乐;语言发展;引导方法;语言基础。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识字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在我们低年级的教学中,必须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识字和阅读教学,吸引儿童学习的注意力,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让学生们在课堂内外都能轻松愉快地识字和阅读。 
  一、多种识字途径,激发学习兴趣 
  识字教学要从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为儿童接受新知识提供方便。根据儿童和教材的实际情况,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尽可能把生字的第一印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1.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在的简化字,以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激起学生去探索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2. 字谜识字法。针对学生字形分辨能力差、记不清笔画等问题,我适时采用了字谜识字法,让学生在编字谜、猜字谜中把握字形结构、笔顺、笔画,加强对生字的观察、分析,并通过联想回忆起熟字、熟部首或者某个具体的事物、情景,提高学习兴趣,促进求知欲。如“府”这个字编成谜语:“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有个人,只有一寸长。”学生学会了观察、分析、想象、记忆,就可以自己或合作编字谜。如“弟”字就有学生这样编:“小弟弟,真淘气,头戴小兔帽,身穿弓字衣,一条腿站立,一条腿跷起。” 
  3. 做游戏。兴趣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文字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摘苹果、找朋友、转转盘……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二、听说并用,增强读书的乐趣 
  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听故事、讲故事既可以丰富儿童的知识,又可以发展他们的语言。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儿童的语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在4—9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语言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可塑性。如果花上几年的时间集中精力来攻克汉字,难免对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学必须妥善地解决好“认识汉字”和“学习语言”这一矛盾,使之相得益彰,互相促进。我们发现对刚入学的孩子采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方法来组织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1.听故事。先反复听老师(或录音)讲故事,让孩子听懂故事内容,听熟故事语言。这样既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语感,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听力和理解能力。
  2.讲故事。讲故事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说话的过程,也是孩子们吸收、内化规范的书面语言的过程,在课堂上,我尽量要求每个孩子都要学着讲,都要学会讲。
  3.读故事。故事听熟了,能讲了,再来读课文。一边指读,一边认汉字,反复读几遍,在阅读活动中和生字反复见面,这样既可以帮助记忆生字,训练朗读,还有利于语言的内化。 
  三、读写结合
  识字本身不是目的,识字最直接的作用是学会阅读。早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形成是小学教育的关键。因此,必须把识字同阅读、写作联系起来做系统的教学。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由于低年级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识字量,这为开展阅读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还要让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信息,形成看、听、读一整套的养成性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每天业余活动时间让学生去图书角自由选择读物阅读,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购置很多孩子们爱看的故事书籍,如《大闹天宫》《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等。利用阅读课和下午课前时间来读故事、讲故事、看故事。这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等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让孩子尽早阅读,在阅读中识字,能够开阔孩子的识字范围和识字量。因此,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意识到让学生尽早阅读,快乐识字。
  四、遵循记忆规律,提高识字效率 
  识字的关键是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一阶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动、好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接触形象的、具体的、有趣的东西,记忆力比较强,但易记也易忘。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机械地读抄,孩子会感到厌烦。不仅学习效果不好,还影响了他们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开发无意记忆在识字上的潜能,用听、讲、读的办法分阶段进行阅读识字。第一步是听后阅读,利用无意记忆熟悉汉字。第二步是利用有意记忆分批强化识字。第三步是先识后写,逐步达到四会。实践证明,通过长时记忆来认识汉字,并且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减轻学生识字负担,提高识字效率的好办法。
  总之,识字教学应该在情境中教学,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多种方式进行识字。课堂外,引导他们在课外阅读中畅游,汲取知识营养。身为一名引路人应该深深地铭记:我们教给孩子们的是如何自己去寻找知识的宝藏,而不是找到了宝藏再给他们。
  参考文献:
  1. 葛菊炎;让识字教学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石[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10期 。
  2.冯根林;识字歌谣可以更美丽[J];小学教学(语文版);2008年05期 。
  3.陈少华;在乐趣中学识字[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22期 。
  4.张维芳;寓教于乐,轻松识字——低年级识字教学浅谈[J];新课程(小学);2010年06期 。
  5.黄多成;形成导学模式 学会自主识字——“四步式”识字法初探[J];小学教学设计;2003年03期 。
  • 【发布时间】2025/3/27 20:43:15
  • 【点击频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