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藏语文的魅力

 

【作者】 白玛次旦

【机构】 西藏日喀则地区第二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进步和发展。文字从属于语言,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也是人类进入文明史的重要标志。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丰富多采的民族语言文字,藏语文就是其中独具魅力的典型代表。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和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四个地区。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四个国家,也有不少人会说藏语。藏语分成三大方言:卫藏方言(即拉萨话)、康方言(德格话、昌多话)和安多方言。
  藏语由30个字母和4个母音组成,据记载,松赞干布统治西藏的吐蕃时期,由于当时没有文字,于是派他宠爱的大臣桑布扎到天竺一带去学习。桑布扎在天竺学业期满返藏后,从梵文的26个元音中挑出4个创制了符号式的藏文元音字母。又从梵文34个辅音字母中,取掉了5个反体字和5个重叠字,制定出4个元音字母及30个辅音字母的文字。桑布扎创制藏文后,即献藏文颂词一首给吐蕃王松赞干布。松赞干布很高兴,赞赏不止。为了带动全臣民们学习文字,他首先拜桑布扎为师,一时间在全藏区掀起学习藏语文的高潮。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藏语文也占有一席之地。从1993年开始研制藏文编码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经过藏语文、计算机、信息技术标准专家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研制藏文编码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最终方案的任务,并经过国际标准组织的多道严格的程序和数轮投票,于1997年获得顺利通过,使藏文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字中成为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获得全球信息高速公路通行证的文字。目前,分隔千里的藏族同胞可以在互联网上互相聊天,用E-MAIL互相问候。
  藏语文用的最多的还是生活中。在西藏,藏语成为最为普遍使用的语言交际工具。除了百姓的普通生活,在很多正式的场合,藏语也有它应有的位置。在山南地委宣传部,平时见到本单位里很多藏族同事聊天时都是用藏语;陪同记者到基层采访时,必须有藏族同事一同去,因为在基层只有用藏语才能采访到好的新闻,才能了解百姓的心态。
  藏语虽与汉语有着较大的差别,但两者在语言发生学的分类上有亲缘关系。在词汇上,汉藏两种语言之间有较多的同源词;在语音上,汉藏两种语言都有以声韵母为单位的独特的语音结构,所不同的是汉语没有藏语那么多的复辅音声母;在语法上,汉藏语两者都具有以虚词和词序作为表达语法意义的共同框架,但是在词序上有宾述和述宾的差别。
  藏语有自己的一套严格的语法规则,汉语的动词不因人称而异,藏语对不同身份的人,必须使用不同的动词。有次在陪同记者采访的时候,地区外事办的翻译讲了个笑话,说某个汉族领导在大会开始时自己先讲了两句藏话开场白,本是为检验自己学藏语的水平,结果话一出口,全场哄堂大笑。他是这样说的“额阿朗诵达诵达,切朗年达年达”即“我说说,你听听”的直译。在汉语这说法无可不可,那为什么令在座所有人笑他呢?翻译告诉说,错在他用敬语说自己,自称“额阿”(我),不该是“额阿朗”(第一人称尊称),而“诵达”(说)是非第一人称用动词,而且是敬语,就别说其它语言、语音、语调的准确性了。
  在藏区,我感受到藏族同胞说话彬彬有礼。有许多民间谚语是阐述言谈艺术的,如“慢慢熬出来的茶味道好,慢慢讲出来的话意思明”;“不放盐的茶没喝头,不加谚语的话没听头”;“话未出口先考虑,鸟未展翅先鼓翼”;“没套嚼子的马嘴巴硬,缺少礼貌的人口气大”;“马要跑在平滩上,话要讲在道理上”等等。这些语言的精妙,不仅在于比喻形象和辞藻华美,而且在于它们寓意的深刻,在这些谚语中浓缩着丰富的人性内容。
  语言并非虚饰之物,它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折射着社会和人们的意识。在藏族同胞的习惯中,说话直来直去,不须有那么多的顾虑,也不须有什么防卫,而是舒展自己的心灵,就像开在阳光下的花一样。藏族禁止以恶语伤人,在藏语中实实在在找不出粗鲁的脏话来。当一个牧人和对方争执起来而激动了的时候,充其量不过是辱骂对方说:“你这个白痴”,“你这个恶蛇”,“你这个麻疯病患者”,这已是胜过杀人刀子的、使对方难以容忍的言辞了。
  藏族同胞对他人称呼时,语言是十分娴雅的,为了表达亲切,常在称谓或人名前后添加助词,有些地方习惯于在称谓或人名之后加“拉”字音,如“阿米拉”、“阿伊拉”等;有的地方习惯于在男性的名前添加“侠布”的助词,如“侠布多日杰”、“侠布当周才郎”等;有的地方当呼唤同辈或晚辈的名字时,习惯用“嘎”或“洛”的音加上名字的第一个音来表示钟爱,如把罗桑达杰称作“罗嘎”,把丹增吉布称作“丹嘎”等。藏族在习惯上不准对老年人直呼全名,如有位老人叫南加才郎,晚辈只能称他为南加老爹,而南加只是他名字的一半。
  语言是历史的沉淀,能以它独具的性质帮助人们认识一个民族的过去;语言又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的工具,它也直接关照现代生活。  
  学习藏语文,了解博大精深的藏文化,在我们援藏干部中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有幸在西藏工作和生活,学点当地的语言本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可是,由于诸多原因我一直没有学好。最近,我准备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要学好这门语言。我觉得,在西藏很有必要学一些藏语,这样不仅有利于自己的工作,也更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融合。
  • 【发布时间】2025/3/27 20:41:37
  • 【点击频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