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有很多方法,例如丰富语文课堂形式、应用现代技术资源、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展现教师的个人魅力等等。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效率
初中生富有活力,个性鲜明。此时,生理发育虽迅速,但心理却易处在在不平衡状态,在学习中易产生心理问题。初中是学习的重要阶段,如何引导他们在课堂上安心学习是个问题。处理不当易起抵触情绪,产生厌倦情绪。语文课堂如果把握不好,单纯的讲解,易使学生厌倦课堂。如何为学生创建一个兴趣盎然、高效的课堂,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丰富语文课堂形式
有人说“语文课好上,照本宣科即可”;有人说难上。笔者认为要想上好的确不易。45分钟内上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实属不易。首先,语文教材知识丰富,涉及各学科。语文教材改版后增色不少,内容更丰富了。与历史、地理、生物、自然等学科不可分割。其次,语文教材结构科学,能力要求渐高。教材的每单元都安排了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等与能力水平训练密切有关的环节。课改后语文教材内容安更科学,但涉及的面更广了。有文言文、古诗词、中外现代文、诗歌;阅读上,有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因此,若仍按应试教育的教法,只对课文讲解满堂灌,非但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反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依赖不主动学习,被动学习。我认为非也。我班上的学生是爱上语文课的。其原因如下。
首先,扣紧教材、故事引导入题。在每节语文课前,语文教师应安排一些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顺利地导入新课。例如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时,就会讲一些相关作者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诗、对人都有进一步接触的欲望。
其次,积极引导学生讨论,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讲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探讨,各抒己见。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探讨中若得到教师的肯定,表现的就会越积极,学生就会期盼上语文课,等待一展身手的机会。
最后,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根据课程内容开展不同的教学形式。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我鼓励学生创作现代诗歌,并将优秀诗歌装订成册,放在教室的“我的创作天地”里供大家观赏。课堂上,更是形式多样,老师讲、学生讲、同桌讲,请别的老师讲、请家长讲。如此,放飞了学生思维,彰显了学生个性。整堂语文课合作协调、探讨激烈、思考严谨。学生是主角,老师成了配角。这正是新课标所强调的学生主体性。于是,学校月考、联考、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试我班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二、应用现代技术资源
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效率,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的读、背是不够的。多媒体网络技术给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可以让学生看到更多、更美的画面,更好地理解体会每篇课文的意境。
所谓的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利用现代科技设备(电脑、电视、幻灯片等),通过光、电、声、像、影向学生呈现的一种“图文并茂”。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笔者有以下两个方法:
首先,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每篇课文都应是有情、有景、有意、有声的。例如,幻灯片展示图片。通过展示图片,展示出课文时代背景,再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引领学生同文中的主人公共呼吸。学生对课文背景的认识、了解更加深刻了。有事半功倍之效。同样,在一边用课件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音乐的同时,一边讲解课文内容,一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思古论今。有诗情,有画意,使学生在享受中完成课堂教学。
其次,多媒体配合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在主动和辅助两点上来回穿插,既引领了整个课堂教学,又辅助了学生主动学习。笔者认为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板书依然重要。在平时讲解知识时,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一目了然整堂课的过程。优秀的板书布局,飘逸的粉笔字,抑扬顿挫的讲解,可以捕获学生的心。多媒体和板书相得益彰共同打造语文课堂的氛围。
三、营造和谐平等氛围
师者,答疑解惑也。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因为有提问就说明他在思考。要消除课堂上不和谐的气氛。例如,课堂上教师不能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势,学生会觉得课堂气氛紧张,即使有问题也不愿意提、不敢提。有的教师不喜欢学生在课堂提问。因为,有的问题不是语文问题,涉及到其他方面,教师会认为这不是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不愿作答。此外,师生有代沟,这给营造和谐课堂气氛和取得课堂高效率增加了难度。因此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很重要。
首先,教师要会微笑。不偏爱成绩好的、不无视成绩不好的。只要回答正确,都要微笑地表扬他、鼓励他。不敢举手的,教师要微笑鼓励;回答错误的,教师要微笑地肯定他,并指出离正确答案还差一点点再努力想想,下次就能正确……课堂气氛轻松愉悦了,学生才会毫无顾虑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
其次,教师要会眼神交流。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根据课程内容,把课堂导演成正剧、喜剧,同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演出中当好“演员”的角色。教师要和谐平等的氛围中,融入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大哥大姐。课堂上,要同学生眼神交流,读懂每个学生的心,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时刻都在关心他、爱他。
所以,往往能看到优秀老师都有一张爱笑的脸,不管有多大的私事,也不把情绪带到课堂。老师就是一个演员,掌控情绪的能力必须具备。护士微笑会减轻病人的病痛,老师微笑会令学生觉得课堂轻松、愉悦、幸福。
四、展现教师个人魅力
一堂课的成败,教师的个人魅力也是十分关键的。人格魅力,指人的外表和个人的修养和内涵。名师的课,就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或许有人说,这是他精心备的课,都是设计好了的,是在作秀。
笔者并不认同。去年下半年,我有幸被邀请去兄弟学校上示范课,因为提前打了招呼,我做了很多的准备,信心满满。但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异常的安静,不管怎么启发、调动,学生始终金口不开。我所有的努力学生就是不买账。自己的满腔热情被学生的一盆冷水浇得个“透心凉”。事后自我安慰,或许是学生怕生吧!跟我的教学艺术无关。可大师是从不带自己的学生的,无论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基础如何,课堂总是那么生动、愉悦呢?效果总是那么棒呢?这跟他们的个人魅力有关,是大师的魅力吸引了学生。这就是气质。气质依托内涵、修养来维系。内涵体现在知识的渊博。优秀老师无论遇到什么状况都能游刃有余。像我碰到的问题,名师会不急不燥,积极探寻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有不依拖预设的教案,另起教案,但课堂主旨不变。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源头就是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学习知识、更新知识,知识技能才是彰显人格魅力的关键。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方法有很多,关键把握在教师的手里。对于初中生群体,教师应该在自己的教学课堂多下功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向45分钟的课堂要效率。
参考文献:
[1] 方展画 庞红卫.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探索.2009.4
[2] 曹利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华中师大(硕士学位论文).2007.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效率
初中生富有活力,个性鲜明。此时,生理发育虽迅速,但心理却易处在在不平衡状态,在学习中易产生心理问题。初中是学习的重要阶段,如何引导他们在课堂上安心学习是个问题。处理不当易起抵触情绪,产生厌倦情绪。语文课堂如果把握不好,单纯的讲解,易使学生厌倦课堂。如何为学生创建一个兴趣盎然、高效的课堂,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丰富语文课堂形式
有人说“语文课好上,照本宣科即可”;有人说难上。笔者认为要想上好的确不易。45分钟内上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实属不易。首先,语文教材知识丰富,涉及各学科。语文教材改版后增色不少,内容更丰富了。与历史、地理、生物、自然等学科不可分割。其次,语文教材结构科学,能力要求渐高。教材的每单元都安排了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等与能力水平训练密切有关的环节。课改后语文教材内容安更科学,但涉及的面更广了。有文言文、古诗词、中外现代文、诗歌;阅读上,有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因此,若仍按应试教育的教法,只对课文讲解满堂灌,非但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反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依赖不主动学习,被动学习。我认为非也。我班上的学生是爱上语文课的。其原因如下。
首先,扣紧教材、故事引导入题。在每节语文课前,语文教师应安排一些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顺利地导入新课。例如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时,就会讲一些相关作者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诗、对人都有进一步接触的欲望。
其次,积极引导学生讨论,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讲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探讨,各抒己见。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探讨中若得到教师的肯定,表现的就会越积极,学生就会期盼上语文课,等待一展身手的机会。
最后,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根据课程内容开展不同的教学形式。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我鼓励学生创作现代诗歌,并将优秀诗歌装订成册,放在教室的“我的创作天地”里供大家观赏。课堂上,更是形式多样,老师讲、学生讲、同桌讲,请别的老师讲、请家长讲。如此,放飞了学生思维,彰显了学生个性。整堂语文课合作协调、探讨激烈、思考严谨。学生是主角,老师成了配角。这正是新课标所强调的学生主体性。于是,学校月考、联考、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试我班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二、应用现代技术资源
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效率,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的读、背是不够的。多媒体网络技术给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可以让学生看到更多、更美的画面,更好地理解体会每篇课文的意境。
所谓的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利用现代科技设备(电脑、电视、幻灯片等),通过光、电、声、像、影向学生呈现的一种“图文并茂”。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笔者有以下两个方法:
首先,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每篇课文都应是有情、有景、有意、有声的。例如,幻灯片展示图片。通过展示图片,展示出课文时代背景,再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引领学生同文中的主人公共呼吸。学生对课文背景的认识、了解更加深刻了。有事半功倍之效。同样,在一边用课件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音乐的同时,一边讲解课文内容,一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思古论今。有诗情,有画意,使学生在享受中完成课堂教学。
其次,多媒体配合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在主动和辅助两点上来回穿插,既引领了整个课堂教学,又辅助了学生主动学习。笔者认为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板书依然重要。在平时讲解知识时,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一目了然整堂课的过程。优秀的板书布局,飘逸的粉笔字,抑扬顿挫的讲解,可以捕获学生的心。多媒体和板书相得益彰共同打造语文课堂的氛围。
三、营造和谐平等氛围
师者,答疑解惑也。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因为有提问就说明他在思考。要消除课堂上不和谐的气氛。例如,课堂上教师不能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势,学生会觉得课堂气氛紧张,即使有问题也不愿意提、不敢提。有的教师不喜欢学生在课堂提问。因为,有的问题不是语文问题,涉及到其他方面,教师会认为这不是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不愿作答。此外,师生有代沟,这给营造和谐课堂气氛和取得课堂高效率增加了难度。因此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很重要。
首先,教师要会微笑。不偏爱成绩好的、不无视成绩不好的。只要回答正确,都要微笑地表扬他、鼓励他。不敢举手的,教师要微笑鼓励;回答错误的,教师要微笑地肯定他,并指出离正确答案还差一点点再努力想想,下次就能正确……课堂气氛轻松愉悦了,学生才会毫无顾虑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
其次,教师要会眼神交流。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根据课程内容,把课堂导演成正剧、喜剧,同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演出中当好“演员”的角色。教师要和谐平等的氛围中,融入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大哥大姐。课堂上,要同学生眼神交流,读懂每个学生的心,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时刻都在关心他、爱他。
所以,往往能看到优秀老师都有一张爱笑的脸,不管有多大的私事,也不把情绪带到课堂。老师就是一个演员,掌控情绪的能力必须具备。护士微笑会减轻病人的病痛,老师微笑会令学生觉得课堂轻松、愉悦、幸福。
四、展现教师个人魅力
一堂课的成败,教师的个人魅力也是十分关键的。人格魅力,指人的外表和个人的修养和内涵。名师的课,就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或许有人说,这是他精心备的课,都是设计好了的,是在作秀。
笔者并不认同。去年下半年,我有幸被邀请去兄弟学校上示范课,因为提前打了招呼,我做了很多的准备,信心满满。但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异常的安静,不管怎么启发、调动,学生始终金口不开。我所有的努力学生就是不买账。自己的满腔热情被学生的一盆冷水浇得个“透心凉”。事后自我安慰,或许是学生怕生吧!跟我的教学艺术无关。可大师是从不带自己的学生的,无论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基础如何,课堂总是那么生动、愉悦呢?效果总是那么棒呢?这跟他们的个人魅力有关,是大师的魅力吸引了学生。这就是气质。气质依托内涵、修养来维系。内涵体现在知识的渊博。优秀老师无论遇到什么状况都能游刃有余。像我碰到的问题,名师会不急不燥,积极探寻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有不依拖预设的教案,另起教案,但课堂主旨不变。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源头就是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学习知识、更新知识,知识技能才是彰显人格魅力的关键。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方法有很多,关键把握在教师的手里。对于初中生群体,教师应该在自己的教学课堂多下功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向45分钟的课堂要效率。
参考文献:
[1] 方展画 庞红卫.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探索.2009.4
[2] 曹利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华中师大(硕士学位论文).2007.
- 【发布时间】2025/3/27 20:38:34
- 【点击频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