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让音乐课堂乘上情境的翅膀
【关键词】 ;
【正文】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关注人的教育。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呼声是一浪高过一浪,对于音乐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充分依托学生、吸引学生、训练学生,从而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我认为,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入情入景的环境下实施音乐教学,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所谓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或选择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以其直观、鲜明和富有情绪感染力的景象,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色彩去观察、体验客观情景,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并在情感的驱动下,展开积极的想象和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小学音乐课的情境教学,是培养少年儿童审美情趣,增强少年儿童审美意识,完善少年儿童人格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形象、直观、客体鲜明、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始终渗透着对客观事物美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从而引导少年儿童感受作品和意境的美,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之目的,并为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创设了良好的条件。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由于被授对象的记忆和思维特征以直观、形象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在认知过程中无意注意处于主导优势,有意注意极不稳定,常常伴随着活泼、好动,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特点。那么,教师就需要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发育特征和教学内容,在施教过程中创设好教学情境,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音乐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目的。
怎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创设好情境呢?笔者通过自身教学实践,认为可以通过几种形式来实现。
一、师生对唱共创情境
由于儿童思维发展和认识活动都仍然直接与感性相联系,带有很强的直观性。从心理结构上来说,好奇、好思是他们的特征。在练声时,让学生模拟容易成功的可爱的小动物的叫声,教师则用语言描述情境,师边唱边问,生边唱边答,一问一答,刺激了儿童的感官和已有的经验,加上想象,学生就可以将抽象的动物叫声用自己的声音表现出来。例如,练声曲:
1 2 3 4 | 5 — | 5 5 | 5 — |
(师)小 猫 怎 样 叫, (生)miao miao miao,
(师)小 鸡 怎 样 叫, (生)ji ji ji,
(师)小 狗 怎 样 叫, (生)wang wang wang,
(师)小 鸭 怎 样 叫, (生) ga ga ga,
简单明了,与学生的生活很贴近近,低年级儿童很容易理解与演唱。我在教的时候,学生兴趣盎然,很投入,师生之间能够产生共鸣,学生有信心完成练声曲,一方面我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快乐,另一方面也达到了练声的目的。
二、多媒体展示再现情境
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去思维的。”法国哲学家卢梭说过:“在达到理智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可见因为儿童年龄的特点,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形象思维相对较有优势,直观、形象的客体,更容易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因此,在教学时利用简笔画等再现教学情境,把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化。特别是运用教学课件,就更能够通过新颖、真切和具有动画效果的画面来再现情境,这样更容易被小学生们接受和理解。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描绘春天的课件:“三月里,柔和明媚的阳光正爬上花的枝头。那些美丽的花,脸上也绽放出了明媚的阳光般的温暖与柔和。恰似孩子们的微笑写在了这花瓣上,微笑里淡淡的芳香徜洋在花的整张脸庞……”即刻将学生带入这充满春天气息的场景,从而也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情绪和求知的欲望,伴随着歌曲优美的旋律,全心身地投入到音乐中来。如在教一年级歌曲《小雨沙沙》时,首先拿出一粒种子问“种子是怎样生长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接着让学生欣赏一段美丽的春天景色的画面,然后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边说、边画、边贴图,以有趣的故事情节自然的引入新课,在上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目光,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之中感受音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再如在五线谱识谱教学中,为了使抽象的音乐知识形象化,在地板上画上五条线代表五线谱,让学生象跳格子一样,在上面边唱边跳,这样识谱既好玩又有趣,学生易于接受,识谱能力在玩中得到了提高。
三、角色扮演体验情境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就需要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去体会,教学时把歌曲中的艺术形象再通过教师的声、情的表达来感染学生,为其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使得学生利用“想象”过角色,这种“想象”也就是使“抽象”变为“形象”的过程。如带领学生欣赏《龟兔赛跑》一课时,那些龟呀、兔呀等小动物头饰一戴,教室里的气氛马上沸腾起来。同学们一个个高兴非常,争相扮演。歌曲中的角色一下子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孩子们成了热情的演员或观众,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这种生动的表演形式,不仅使歌曲中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而且罩上了他们自己的感情色彩,使得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学生的胆量、表演能力都有提高,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学生也充分理解了歌曲内容,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四、生动语言描绘情境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在采用各种形式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辅以富有示范性、启发性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地参与学习。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将起着导向和决定性的影响。如教一年级歌曲《小青蛙找家》时,我先讲述了一个故事:一群可爱的小青蛙长大了对妈妈说,我们要自己去劳动。它们高高兴兴的跳啊游啊,可是却发现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很着急的叫啊叫啊,好像在唱:“我的家在哪里,我的家在哪里?”这时我突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助小青蛙找到家吗?”一下子学生的学习劲头被调动起来,纷纷表示能帮助小青蛙。我马上引导学生观看图形谱,听着旋律学习歌词。孩子们就在一个故事,一个提问,一段音乐的激发下轻松愉快地学会了歌曲。
总之,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情境是帆船”,教师本人只是“引航人”。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坐在船里饱览优美的风光,还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向着目标前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顺利达到希望的彼岸。这正是学生主体性课堂在音乐课上的最好体现。
所谓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或选择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以其直观、鲜明和富有情绪感染力的景象,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色彩去观察、体验客观情景,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并在情感的驱动下,展开积极的想象和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小学音乐课的情境教学,是培养少年儿童审美情趣,增强少年儿童审美意识,完善少年儿童人格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形象、直观、客体鲜明、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始终渗透着对客观事物美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从而引导少年儿童感受作品和意境的美,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之目的,并为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创设了良好的条件。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由于被授对象的记忆和思维特征以直观、形象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在认知过程中无意注意处于主导优势,有意注意极不稳定,常常伴随着活泼、好动,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特点。那么,教师就需要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发育特征和教学内容,在施教过程中创设好教学情境,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音乐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目的。
怎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创设好情境呢?笔者通过自身教学实践,认为可以通过几种形式来实现。
一、师生对唱共创情境
由于儿童思维发展和认识活动都仍然直接与感性相联系,带有很强的直观性。从心理结构上来说,好奇、好思是他们的特征。在练声时,让学生模拟容易成功的可爱的小动物的叫声,教师则用语言描述情境,师边唱边问,生边唱边答,一问一答,刺激了儿童的感官和已有的经验,加上想象,学生就可以将抽象的动物叫声用自己的声音表现出来。例如,练声曲:
1 2 3 4 | 5 — | 5 5 | 5 — |
(师)小 猫 怎 样 叫, (生)miao miao miao,
(师)小 鸡 怎 样 叫, (生)ji ji ji,
(师)小 狗 怎 样 叫, (生)wang wang wang,
(师)小 鸭 怎 样 叫, (生) ga ga ga,
简单明了,与学生的生活很贴近近,低年级儿童很容易理解与演唱。我在教的时候,学生兴趣盎然,很投入,师生之间能够产生共鸣,学生有信心完成练声曲,一方面我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快乐,另一方面也达到了练声的目的。
二、多媒体展示再现情境
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去思维的。”法国哲学家卢梭说过:“在达到理智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可见因为儿童年龄的特点,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形象思维相对较有优势,直观、形象的客体,更容易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因此,在教学时利用简笔画等再现教学情境,把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化。特别是运用教学课件,就更能够通过新颖、真切和具有动画效果的画面来再现情境,这样更容易被小学生们接受和理解。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描绘春天的课件:“三月里,柔和明媚的阳光正爬上花的枝头。那些美丽的花,脸上也绽放出了明媚的阳光般的温暖与柔和。恰似孩子们的微笑写在了这花瓣上,微笑里淡淡的芳香徜洋在花的整张脸庞……”即刻将学生带入这充满春天气息的场景,从而也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情绪和求知的欲望,伴随着歌曲优美的旋律,全心身地投入到音乐中来。如在教一年级歌曲《小雨沙沙》时,首先拿出一粒种子问“种子是怎样生长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接着让学生欣赏一段美丽的春天景色的画面,然后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边说、边画、边贴图,以有趣的故事情节自然的引入新课,在上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目光,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之中感受音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再如在五线谱识谱教学中,为了使抽象的音乐知识形象化,在地板上画上五条线代表五线谱,让学生象跳格子一样,在上面边唱边跳,这样识谱既好玩又有趣,学生易于接受,识谱能力在玩中得到了提高。
三、角色扮演体验情境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就需要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去体会,教学时把歌曲中的艺术形象再通过教师的声、情的表达来感染学生,为其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使得学生利用“想象”过角色,这种“想象”也就是使“抽象”变为“形象”的过程。如带领学生欣赏《龟兔赛跑》一课时,那些龟呀、兔呀等小动物头饰一戴,教室里的气氛马上沸腾起来。同学们一个个高兴非常,争相扮演。歌曲中的角色一下子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孩子们成了热情的演员或观众,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这种生动的表演形式,不仅使歌曲中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而且罩上了他们自己的感情色彩,使得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学生的胆量、表演能力都有提高,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学生也充分理解了歌曲内容,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四、生动语言描绘情境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在采用各种形式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辅以富有示范性、启发性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地参与学习。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将起着导向和决定性的影响。如教一年级歌曲《小青蛙找家》时,我先讲述了一个故事:一群可爱的小青蛙长大了对妈妈说,我们要自己去劳动。它们高高兴兴的跳啊游啊,可是却发现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很着急的叫啊叫啊,好像在唱:“我的家在哪里,我的家在哪里?”这时我突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助小青蛙找到家吗?”一下子学生的学习劲头被调动起来,纷纷表示能帮助小青蛙。我马上引导学生观看图形谱,听着旋律学习歌词。孩子们就在一个故事,一个提问,一段音乐的激发下轻松愉快地学会了歌曲。
总之,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情境是帆船”,教师本人只是“引航人”。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坐在船里饱览优美的风光,还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向着目标前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顺利达到希望的彼岸。这正是学生主体性课堂在音乐课上的最好体现。
- 【发布时间】2025/2/23 21:58:44
- 【点击频次】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