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精神

 

【作者】 陈全琼

【机构】 鼓楼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育创新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想象力;熏陶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有兴趣的学习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语文论文网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1、以悬念激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我们就可以向学生提出: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三万联军,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呢?这样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潮,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2、以情境激趣。小学语文大多文质兼美,有的课文文笔清晰;有的课文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课文富有幻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去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草原》第一自然段中,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澜的草原景色,这是作者对草原无比热爱的直观因素。上课时,教师可以先用美读示范,让学生受到感染,然后让学生小声读———放声读———欣赏读,这样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草原的美,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除了上述的做法以外,还有以游戏激趣、以导语激趣、以活动激趣等常用方法,教师应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能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线”,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新离不开想象,可以说没有良好的想象力就没有创新。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能力。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方面,语文有其独特的学科优势,不少的课文,特别是一些文学作品很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我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我就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通过对诗歌精练语言的理解,体会其优美的意境,捕捉诗人强烈而含蓄的思想感情,“猜测”出诗歌背后的深层的意蕴,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进行散文教学时,我注意培养学生通过对文中普普通通的人和事的描写,领会作者对人生或者自然的感悟,通过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比如教《背影》时,我就注意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体会到作者之所以被父亲去买桔的背影感动得眼泪“很快地流了下来”,是因为他感受到了深深的父爱,而以前的“聪明”,正是没有领会到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同样是父爱,作者从不理解到理解,就是他对人生的一个感悟过程,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感悟,才能把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物写得如此感人至深。其他,如小说、戏剧文学、寓言、神话等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此就不再举例了。
  培养想象能力的另一个途径是作文教学。传统的作文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写前指导、写中指导、写后指导,这有其可取的一面,然而也会对学生形成束缚,尤其是写前指导和写中指导对学生的束缚更大,不利于学生的自由发挥。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很少进行这样的指导,而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放开胆子,大胆想象,写出优秀的作文来。在题材方面,也有偏重,多写有利于学生想象的文章,如《相会2020年》、《假如我是校长》、《太空遨游》等等。
  三、实行熏陶式教学
  语文教育目标不再是能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而是熏陶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进行批判的继承,继承中创新。教学内容不再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而是注重思想的熏陶,文化的积淀和思维的创新。每篇课文是涉及的思想文化都让学生们各抒己见,讨论其值得借鉴的精华部分,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例如:我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让学生重点讨论庄子与惠子谁是辩论的赢家,熏陶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从辩论的结果看,庄子是赢家,巧妙而幽默的回答了惠子的问题;从逻辑上分析,惠子式赢家,庄子是在偷换概念,有悖于常理,属于诡辩的范畴。这一问题的探究,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分析和理解传统文化,并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受到感染,达到思维活动的充分拓展与人文精神的极大滋润。 
  此外,熏陶式教学不重点搞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而是通过文化的熏陶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不教阅读却会阅读不教写作却会写作的效果。注重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经史子集,天文地理等等无不涉猎,并且直接引入课堂和考试范围。
  • 【发布时间】2025/2/23 21:47:03
  • 【点击频次】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