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利用“信息”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的活力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借鉴“生活世界”的信息,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利用信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利用最新的科技信息,激起学生的探究活力。
关键词:信息;激发;探究;物理;知识
有人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才能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性活动的展开与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又可以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活力呢?
一、借鉴“生活世界”的信息,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俗话说:生活是最好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细致入微的渗透生活观念,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并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引入“生活世界”中常见的场景和问题,而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问题能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例如,在学完初二“大气压强”内容后,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先提了一个问题:你们在打吊针时,有什么发现吗?问题一出,学生就议论开了,通过几分钟的讨论、归纳,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们总结了以下发现:①输液瓶口插了两根管子;②药瓶要吊在高处;③输液瓶如果挂得太低,或输液瓶里没有了药液,血会倒流;④药瓶中的药液是匀速滴注的。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几个问题,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先通过组内讨论,共同拿出一个最佳答案,然后进行组际交流,随着讨论甚至争论的不断展开,他们很快就解决了一个个疑问。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完全不同的,传统的教学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再由学生来回答,学生的思维方式、范围都受到了限制,而这种“由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它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当学生的思维产生困惑时,他们就会主动的与别人进行交流。这样既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每个人都争着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整节课就在学生讨论、探讨中进行着,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价值”,并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从而激起学生探究的活力。
二、利用信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思维,积极的思维往往是由疑问开始的,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置疑问情境,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新颖,刺激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探究的欲望。在学习初二《摩擦力》内容时,笔者首先请一个同学从一个小口罐里试着用筷子夹出一乒乓球,当这位同学急的满头大汗也夹不出来时,其他同学在下面都跃跃欲试,趁势笔者再点上两位同学先后“上场表演”,结果还是一样。顺理成章地引入本堂课的课题《摩擦力》。大家都知道:人的思维最活跃是在新的有趣的问题亟待解决之时。笔者这样把知识和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进行新一轮学习,它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并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使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最浓烈状态。用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究性活动中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把探究内容由书本知识向社会事件延伸,并把探究活动由外在兴趣转化为学生的内动力。
三、利用最新的科技信息,激起学生的探究活力
目前,我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速度都很快,许多高新技术如通信技术、现代交通技术、纳米技术等的发展都与物理学密不可分,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一个崭新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时代已经来到,随着信息量的日益增多,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了解过去,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关心并认清明天。因此,教师在平时除了悉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外,还应时时注意物理科学的新动向。例如,在学习“磁现象的应用”时,我先结合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向大家介绍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建成情况,并把它的快速性、安全性向学生作了简单介绍。当学生听完介绍后对磁悬浮列车很感兴趣,课后他们还不断向我提出问题,这时我灵机一动,没有马上给出他们想要的答案,而是趁势引导他们,教他们通过哪些方法、哪些途径去查阅相关资料。还做出一个决定,让对此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写一篇有关磁悬浮列车的小论文,两个星期后,大部分学生交上作品,我对他们所写的每篇论文都作了肯定,还评出了各种奖,过后我发觉我的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变得更浓了。用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有效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把探究内容由教材知识向社会事件延伸,并把探究活动由外在兴趣转化为学生的内动力。
当然,当我们在大谈如何利用信息激发学生探究活力的同时,还应该利用好信息让学生在平时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德。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德的形成不是靠教师的说教能完成的,我们应把它跟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教学资源、社会事件,抓住一切时机进行教育,让学生通过体验自己去领悟。
总之,在探究活动中,我们应利用信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并从中获得学习上的独立和探究中的成功感,丰富学生成功的体验,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对自我价值得到体会。
关键词:信息;激发;探究;物理;知识
有人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才能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性活动的展开与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又可以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活力呢?
一、借鉴“生活世界”的信息,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俗话说:生活是最好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细致入微的渗透生活观念,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并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引入“生活世界”中常见的场景和问题,而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问题能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例如,在学完初二“大气压强”内容后,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先提了一个问题:你们在打吊针时,有什么发现吗?问题一出,学生就议论开了,通过几分钟的讨论、归纳,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们总结了以下发现:①输液瓶口插了两根管子;②药瓶要吊在高处;③输液瓶如果挂得太低,或输液瓶里没有了药液,血会倒流;④药瓶中的药液是匀速滴注的。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几个问题,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先通过组内讨论,共同拿出一个最佳答案,然后进行组际交流,随着讨论甚至争论的不断展开,他们很快就解决了一个个疑问。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完全不同的,传统的教学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再由学生来回答,学生的思维方式、范围都受到了限制,而这种“由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它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当学生的思维产生困惑时,他们就会主动的与别人进行交流。这样既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每个人都争着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整节课就在学生讨论、探讨中进行着,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价值”,并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从而激起学生探究的活力。
二、利用信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思维,积极的思维往往是由疑问开始的,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置疑问情境,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新颖,刺激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探究的欲望。在学习初二《摩擦力》内容时,笔者首先请一个同学从一个小口罐里试着用筷子夹出一乒乓球,当这位同学急的满头大汗也夹不出来时,其他同学在下面都跃跃欲试,趁势笔者再点上两位同学先后“上场表演”,结果还是一样。顺理成章地引入本堂课的课题《摩擦力》。大家都知道:人的思维最活跃是在新的有趣的问题亟待解决之时。笔者这样把知识和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进行新一轮学习,它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并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使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最浓烈状态。用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究性活动中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把探究内容由书本知识向社会事件延伸,并把探究活动由外在兴趣转化为学生的内动力。
三、利用最新的科技信息,激起学生的探究活力
目前,我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速度都很快,许多高新技术如通信技术、现代交通技术、纳米技术等的发展都与物理学密不可分,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一个崭新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时代已经来到,随着信息量的日益增多,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了解过去,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关心并认清明天。因此,教师在平时除了悉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外,还应时时注意物理科学的新动向。例如,在学习“磁现象的应用”时,我先结合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向大家介绍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建成情况,并把它的快速性、安全性向学生作了简单介绍。当学生听完介绍后对磁悬浮列车很感兴趣,课后他们还不断向我提出问题,这时我灵机一动,没有马上给出他们想要的答案,而是趁势引导他们,教他们通过哪些方法、哪些途径去查阅相关资料。还做出一个决定,让对此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写一篇有关磁悬浮列车的小论文,两个星期后,大部分学生交上作品,我对他们所写的每篇论文都作了肯定,还评出了各种奖,过后我发觉我的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变得更浓了。用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有效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把探究内容由教材知识向社会事件延伸,并把探究活动由外在兴趣转化为学生的内动力。
当然,当我们在大谈如何利用信息激发学生探究活力的同时,还应该利用好信息让学生在平时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德。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德的形成不是靠教师的说教能完成的,我们应把它跟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教学资源、社会事件,抓住一切时机进行教育,让学生通过体验自己去领悟。
总之,在探究活动中,我们应利用信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并从中获得学习上的独立和探究中的成功感,丰富学生成功的体验,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对自我价值得到体会。
- 【发布时间】2025/2/23 21:43:49
- 【点击频次】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