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探究幼儿结构游戏的协同支持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结构游戏是学龄前儿童极为热衷的一类活动,孩子们利用积木、插塑玩具、橡皮泥、桌面玩具、乐高等多种材料,动手动脑,发挥想象力,开拓创造力,大胆创造出他们心目中的世界。是幼儿在幼儿园和家里经常开展的游戏。本文将跳出原有框架,将观察儿童、分析儿童、以发展的目光将幼儿结构游戏拓展至更多样化的环境支持之中,本文研究了结构游戏的重要性,并探究了家、园协同在幼儿开展结构游戏时的支持策略。
关键词:探究;幼儿;结构游戏;协同;支持策略
结构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和家里经常玩的游戏。结构游戏的材料丰富,可变性强,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家长们不难发现,小朋友尤其是小男孩们,对这类游戏情有独钟。在家里经常玩的就是结构游戏。因此,他们常常会为孩子购买各种结构材料,以满足他们的搭建热情。
然而,面对孩子们投入的结构游戏,许多家长却感到力不从心,不知道该如何给予恰当的指导和支持。于是,家庭中的积木时光往往就变成了孩子们独自玩耍的时刻,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孩子的自主性,但也让家长的引导作用大打折扣。幼儿的游戏水平也得不到提升。在幼儿园里,结构游戏也是教师们经常开展的游戏活动,也受到了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如何对幼儿的结构游戏进行有效的支撑与支持呢?我们进行了一下探究:
一、幼儿开展结构游戏的重要性
幼儿园结构游戏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它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心理需求,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自由和快乐,它还具有合作性和挑战性,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涵养幼儿的合作、自主、分享等品格。
1.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根据游戏材料对游戏进行计划与实施,这些活动促进了幼儿感知觉、想象力、思维的发展。
2.提升幼儿想象空间能力
在结构游戏中幼儿可以大胆想象、大胆创作。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根据自主构建各种造型,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艺术审美和空间想象、空间构建能力。
3.促进幼儿动作发展
结构游戏不仅涉及手部精细动作,还包括了全身各部位的运动。在搭建积木时,幼儿需要不断地移动身体、调整姿势,这有助于锻炼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
4.培养幼儿耐心和专注力
幼儿在进行结构游戏时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来完成一个作品,这要求幼儿具备足够的耐心和专注力。在游戏过程不断地尝试、调整和改进,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二、幼儿园结构游戏现状
1. 教师的预设与干预过多,幼儿没有独立思考不够。
结构游戏中,教师还不能真正做到“闭上嘴”“管住手”“竖起耳”,在活动中喜欢“指手画脚”。当老师们“放手”之后,幼儿的游戏中的依耐性较强思考不够。幼儿园常常会为了预设教育目标,或配合当时主题活动、宣传活动需要,要做出所谓的课程特色,而去介入游戏;老师知道孩子是主动学习者,自己是观察者、支持者,在实践中却无知无觉地干涉孩子。
2.家庭对幼儿游戏的支持不力。
幼儿在家里的结构游戏大多无目的性、无计划性随意拼搭,没有真正的自主。面对孩子的随意搭建时家长不知所措,有的给幼儿一堆材料让其随意拼搭,有的让幼儿按模照拼,有的甚至代替幼儿直接搭建。可见,家长指导意识模糊,没有方向、没有策略,指导幼儿高质量搭建是家长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幼儿结构游戏中的支持策略
在幼儿结构游戏指导中,首先需要家长与老师的观念协同,遵循“尊重幼儿主体性原则”“家园协同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三项原则的前提下,做到两个敢于。
1.三项原则
(1)尊重幼儿主体性原则:以尊重幼儿游戏主体性为首要原则。在结构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幼儿是发展的主体,老师、家长不要“导”得过多,尽量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在实际的操作中获得经验、获得成长。
(2)家园协同原则:家园协同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家园协同追求的最终目标。在结构游戏活动中,家园要密切沟通,明确教育目标,协同教育理念,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支持。同时,幼儿还可以将家中的作品带到幼儿园,放置于班级结构区、搭搭乐、啄木堂等区域。还可以利用专题家长会、亲子结构游戏等方式促进家园联系,家园齐发力,提升幼儿游戏水平。
(3)循序渐进原则: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动手能力的标准不同。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基本建议,结合实际结构游戏的开展,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动手能力发展给予不同的支持,要基于幼儿的发展规律开展活动。
2.两个“敢于”
(1)敢于动手:对幼儿来说,在各种行动方面对成人具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性,但是我们要鼓励幼儿自己动手、自主尝试,成人要用儿童的眼光看待幼儿的结构活动,给予正面的引导,增强其自信心。
(2)敢于放手:敢于放手主要是对家长及教师提出的要求,孩子有“自己做”的权利,把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获得能力的发展。
(一)协同支持策略
在幼儿园、家庭创设适宜的幼儿结构游戏环境,捕捉幼儿兴趣,满足幼儿需求,分年龄段给家长建议家庭结构游戏材料清单,有层次的投放游戏材料,达到家园协作,共创环境,增强幼儿结构游戏的兴趣,为幼儿结构游戏提供有利的支持。
1.游戏材料的支持:幼儿动手游戏离不开材料,教师、家长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游戏活动开展情况提供低结构、开放性材料。
2.游戏环境的支持:可以为幼儿游戏提供能大显身手的班级结构场地,幼儿园提供搭搭乐、户外大场域。家长要为幼儿营造结构的环境,让幼儿有想结构的愿望。
(二)科学支持策略
教师与家长的科学支持是幼儿结构游戏能力的提升关键。我们可以丛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1.以鼓励为抓手:幼儿的游戏能力是循序渐进的,它需要在日常生活与教育实践中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对幼儿来说,在结构游戏活动中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困难,需要幼儿不断地尝试与探索,这时,教师与家长应给幼儿提供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多鼓励,帮助幼儿在不断尝试与失败中获得经验。
2.适时介入:家长和教师作为游戏的伙伴,发现幼儿因为本身的经验与能力不足,致使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这时我们就要适时介入了。让幼儿的游戏继续进行下去。比如:当幼儿之间因材料发生争执时,我们应该帮助其冷静思考,共同分析其原因,自主商讨解决办法。
3.方式多样:支持方式应该多样化,除了语言指导,我们还可以亲自示范、观看视频、讨论流程图等。针对幼儿游戏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情况、活动难易程度的不同等,为幼儿提供多方位的支持。
(三)“3×3”纵横深入策略
在开展幼儿结构游戏过程中,充分挖掘幼儿、教师、家长自身优势,利用家、园的资源、环境,为幼儿提供场域、材料、经验、支持,从而促进幼儿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能力提升。
(四)“涂鸦——线条——符号”绘画表征
在进行结构游戏过程中,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年龄特征采用不同方式进行绘画表征(小班:涂鸦、中班:线条、大班:符号),幼儿用绘画表征的独特方式制定计划、记录在操作中的发现、记录游戏过程。教师、家长一对一倾听并对想法和体验给予支持。把“绘画表征”运用到幼儿自主结构游戏中来,不仅能帮助幼儿整理结构思路,支持幼儿系统性地进行思考,对幼儿创新思维以及反思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五)双向迁移策略
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对其他活动的影响,我们要促进幼儿自主结构游戏能力在生活中的正向迁移。
1.双向迁移:虽然我们的研究是以结构游戏为载体,但是孩子的能力可以迁移在其他活动中,比如将计划的经验迁移到美美哒、绘本馆、宝贝秀,将获得的能力迁移到成长中的其他方面。
2.能力与品格并重:在结构游戏中除了培养幼儿搭建、拼接、组合等各种结构技能与能力,还能培养其良好的品格。让孩子们通过结构游戏获得合作、自主、分享等品格的发展。
关键词:探究;幼儿;结构游戏;协同;支持策略
结构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和家里经常玩的游戏。结构游戏的材料丰富,可变性强,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家长们不难发现,小朋友尤其是小男孩们,对这类游戏情有独钟。在家里经常玩的就是结构游戏。因此,他们常常会为孩子购买各种结构材料,以满足他们的搭建热情。
然而,面对孩子们投入的结构游戏,许多家长却感到力不从心,不知道该如何给予恰当的指导和支持。于是,家庭中的积木时光往往就变成了孩子们独自玩耍的时刻,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孩子的自主性,但也让家长的引导作用大打折扣。幼儿的游戏水平也得不到提升。在幼儿园里,结构游戏也是教师们经常开展的游戏活动,也受到了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如何对幼儿的结构游戏进行有效的支撑与支持呢?我们进行了一下探究:
一、幼儿开展结构游戏的重要性
幼儿园结构游戏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它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心理需求,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自由和快乐,它还具有合作性和挑战性,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涵养幼儿的合作、自主、分享等品格。
1.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根据游戏材料对游戏进行计划与实施,这些活动促进了幼儿感知觉、想象力、思维的发展。
2.提升幼儿想象空间能力
在结构游戏中幼儿可以大胆想象、大胆创作。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根据自主构建各种造型,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艺术审美和空间想象、空间构建能力。
3.促进幼儿动作发展
结构游戏不仅涉及手部精细动作,还包括了全身各部位的运动。在搭建积木时,幼儿需要不断地移动身体、调整姿势,这有助于锻炼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
4.培养幼儿耐心和专注力
幼儿在进行结构游戏时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来完成一个作品,这要求幼儿具备足够的耐心和专注力。在游戏过程不断地尝试、调整和改进,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二、幼儿园结构游戏现状
1. 教师的预设与干预过多,幼儿没有独立思考不够。
结构游戏中,教师还不能真正做到“闭上嘴”“管住手”“竖起耳”,在活动中喜欢“指手画脚”。当老师们“放手”之后,幼儿的游戏中的依耐性较强思考不够。幼儿园常常会为了预设教育目标,或配合当时主题活动、宣传活动需要,要做出所谓的课程特色,而去介入游戏;老师知道孩子是主动学习者,自己是观察者、支持者,在实践中却无知无觉地干涉孩子。
2.家庭对幼儿游戏的支持不力。
幼儿在家里的结构游戏大多无目的性、无计划性随意拼搭,没有真正的自主。面对孩子的随意搭建时家长不知所措,有的给幼儿一堆材料让其随意拼搭,有的让幼儿按模照拼,有的甚至代替幼儿直接搭建。可见,家长指导意识模糊,没有方向、没有策略,指导幼儿高质量搭建是家长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幼儿结构游戏中的支持策略
在幼儿结构游戏指导中,首先需要家长与老师的观念协同,遵循“尊重幼儿主体性原则”“家园协同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三项原则的前提下,做到两个敢于。
1.三项原则
(1)尊重幼儿主体性原则:以尊重幼儿游戏主体性为首要原则。在结构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幼儿是发展的主体,老师、家长不要“导”得过多,尽量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在实际的操作中获得经验、获得成长。
(2)家园协同原则:家园协同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家园协同追求的最终目标。在结构游戏活动中,家园要密切沟通,明确教育目标,协同教育理念,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支持。同时,幼儿还可以将家中的作品带到幼儿园,放置于班级结构区、搭搭乐、啄木堂等区域。还可以利用专题家长会、亲子结构游戏等方式促进家园联系,家园齐发力,提升幼儿游戏水平。
(3)循序渐进原则: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动手能力的标准不同。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基本建议,结合实际结构游戏的开展,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动手能力发展给予不同的支持,要基于幼儿的发展规律开展活动。
2.两个“敢于”
(1)敢于动手:对幼儿来说,在各种行动方面对成人具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性,但是我们要鼓励幼儿自己动手、自主尝试,成人要用儿童的眼光看待幼儿的结构活动,给予正面的引导,增强其自信心。
(2)敢于放手:敢于放手主要是对家长及教师提出的要求,孩子有“自己做”的权利,把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获得能力的发展。
(一)协同支持策略
在幼儿园、家庭创设适宜的幼儿结构游戏环境,捕捉幼儿兴趣,满足幼儿需求,分年龄段给家长建议家庭结构游戏材料清单,有层次的投放游戏材料,达到家园协作,共创环境,增强幼儿结构游戏的兴趣,为幼儿结构游戏提供有利的支持。
1.游戏材料的支持:幼儿动手游戏离不开材料,教师、家长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游戏活动开展情况提供低结构、开放性材料。
2.游戏环境的支持:可以为幼儿游戏提供能大显身手的班级结构场地,幼儿园提供搭搭乐、户外大场域。家长要为幼儿营造结构的环境,让幼儿有想结构的愿望。
(二)科学支持策略
教师与家长的科学支持是幼儿结构游戏能力的提升关键。我们可以丛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1.以鼓励为抓手:幼儿的游戏能力是循序渐进的,它需要在日常生活与教育实践中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对幼儿来说,在结构游戏活动中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困难,需要幼儿不断地尝试与探索,这时,教师与家长应给幼儿提供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多鼓励,帮助幼儿在不断尝试与失败中获得经验。
2.适时介入:家长和教师作为游戏的伙伴,发现幼儿因为本身的经验与能力不足,致使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这时我们就要适时介入了。让幼儿的游戏继续进行下去。比如:当幼儿之间因材料发生争执时,我们应该帮助其冷静思考,共同分析其原因,自主商讨解决办法。
3.方式多样:支持方式应该多样化,除了语言指导,我们还可以亲自示范、观看视频、讨论流程图等。针对幼儿游戏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情况、活动难易程度的不同等,为幼儿提供多方位的支持。
(三)“3×3”纵横深入策略
在开展幼儿结构游戏过程中,充分挖掘幼儿、教师、家长自身优势,利用家、园的资源、环境,为幼儿提供场域、材料、经验、支持,从而促进幼儿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能力提升。
(四)“涂鸦——线条——符号”绘画表征
在进行结构游戏过程中,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年龄特征采用不同方式进行绘画表征(小班:涂鸦、中班:线条、大班:符号),幼儿用绘画表征的独特方式制定计划、记录在操作中的发现、记录游戏过程。教师、家长一对一倾听并对想法和体验给予支持。把“绘画表征”运用到幼儿自主结构游戏中来,不仅能帮助幼儿整理结构思路,支持幼儿系统性地进行思考,对幼儿创新思维以及反思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五)双向迁移策略
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对其他活动的影响,我们要促进幼儿自主结构游戏能力在生活中的正向迁移。
1.双向迁移:虽然我们的研究是以结构游戏为载体,但是孩子的能力可以迁移在其他活动中,比如将计划的经验迁移到美美哒、绘本馆、宝贝秀,将获得的能力迁移到成长中的其他方面。
2.能力与品格并重:在结构游戏中除了培养幼儿搭建、拼接、组合等各种结构技能与能力,还能培养其良好的品格。让孩子们通过结构游戏获得合作、自主、分享等品格的发展。
- 【发布时间】2025/2/23 21:43:27
- 【点击频次】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