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实验教学,开启科学之门的金钥匙

 

【作者】 王洪春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开展好实验教学,让其成为学生学好科学课程的金钥匙,是我们每一个实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课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分组实验,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拓展实验,有利于学生思维潜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   兴趣   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实验教学在科学教学中更有一种得天独厚的优越感。我们知道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还能验证猜想提高说服力。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兴趣性、实验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潜能,是一种培养学生分析、归纳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集于一身的一种教学方式。开展好实验教学,让其成为学生学好科学课程的金钥匙,是我们每一个实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用好这把金钥匙呢?
  一、导课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激起学生积极思维及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如:我在教《杯子变热了》一课时,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金鱼生活在怎样的水温里?学生异口同声的说:生活在温水里。我说:“我能让它在沸水里自由自在的游泳你们信吗?”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不可能,那不喝鱼汤了吗?于是我为学生们做了有名的沸水活鱼实验。我把一个烧瓶里倒入适量水,然后放上一条漂亮的金鱼,然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烧瓶的瓶口处,直至烧瓶里瓶口处的水沸腾,可是金鱼却在烧瓶里活蹦乱跳,自由自在的游泳呢?学生们惊讶了、蒙了,我顺势引导学生说:“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学生们不假思索的说:“想!”这样的激趣实验对学生来说既惊奇又有趣,也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了悬念,接下来的实验可以说他们会顺理成章的、全心全意的去完成。这样的导课方式是任何导课形式所不可比拟的。引起了学生的极大的探究热情和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开发了思维潜能,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分组实验,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科学课倡导的是让学生亲历实验的全过程,分组实验是学生亲历全过程的最好方式。分组活动是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制定方案,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过程,它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发展认识能力和激发学习兴趣的主要方法。例如我们在做‘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时,我为学生准备好了大量的实验材料,先让学生猜想,再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利用桌面上的材料小组成员合作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学生们像一个个小小的科学家那样一丝不苟的做着实验。他们在交流汇报时,其中有个小组汇报说:我们用的材料是塑料瓶和气球。我们把没气的气球套在塑料瓶口处,然后用皮筋扎紧后挤压塑料瓶,瓶内的气就跑到气球里去了,气球就鼓起来,这说明空气占据空间。另一个小组汇报说:我们用到的材料是水槽、玻璃杯、纸团和水。我们把水槽里倒入三分之二的水,把纸团放到玻璃杯的瓶底,并按一按。然后我们把玻璃瓶倒过来瓶口朝下,水平向水槽往下按,直至按到水槽的底部,只见玻璃杯里没有水,再轻轻地把玻璃杯水平上移出水面,我们发现玻璃杯里的纸团是干的,说明空气占据空间。多么精彩的汇报交流,如果没有小组合作实验,哪来这么有说服力的实验结论。学生在整个的分组实验活动中,不但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实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整个的实验过程学生们是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他们体验了科学实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三、拓展实验,有利于学生思维潜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学实验并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它不光体现在课堂上,课后拓展实验同样能巩固知识,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验技能。教学中我们要尽量为学生设计各种形式的课外拓展实验。如我在教《瓶“吞”鸡蛋的秘密》一课时,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们利用实验解开了瓶“吞”鸡蛋的秘密。就在下课的那一刻,我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挑战活动:前面瓶子将鸡蛋“吞’’进了“肚子”里,你们能想办法在保持瓶子和鸡蛋完好的情况下将鸡蛋顺利地“吐”出来吗?瞬时,同学们鸦雀无声,过了一会,有的同学说能,有的同学说不能。其中课代表站起来说:“既然瓶子能将鸡蛋“吞”进去,就一定能将鸡蛋“吐”出来。”我接着说:“只凭猜想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想证明自己的猜想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学生们毫无疑问说:“用实验来证明。”拓展实验就这样顺水推舟的抛在了学生面前。接下来,我静观其变,孩子们忙的不可开交,他们有的出谋划策,有的忙着找实验材料,他们还自制了实验支架。具体的实验设计和过程是这样的:先在广口瓶里加入适量的凉水,迅速摇晃广口瓶,使整个瓶子口朝下放置在支架上,使鸡蛋正好堵在瓶子口外,把瓶口堵得严严的。再从广口瓶上部浇热水,浇了一会奇迹出现了,鸡蛋从瓶子里“吐”出来了,这不正是课上学的大气压力原理吗?瓶中冷空气遇热膨胀,瓶内压力强增大,瓶内气压大于瓶外气压,所以将鸡蛋“推”出瓶子。
  当他们把“吐”出的鸡蛋交给我的时侯,我显得格外的激动,我真为孩子们的举动而感到自豪和欣慰。是呀,在科学面前只要每个人都善于动脑筋,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所有的问题都会找到答案的。孩子们的思维潜能和创新能力就在我的一个拓展试验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几年的实验教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我们平时把握好实验教学这把金钥匙,就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实验教学一定会呈现出巨大的生命力。所以在今后的科学实验教学中,我会继续把握好这把金钥匙,为孩子开启一扇通往科学的大门。
  • 【发布时间】2025/2/23 21:42:11
  • 【点击频次】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