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对高中当前体育教学中常见问题的分析

 

【作者】 郭 涛

【机构】 神木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时代的车轮即将辗过二十世纪,转入二十一世纪的轨道,人们都祈盼着新世纪曙光的到来。随着“科教兴国”在我国大地上勃然兴起,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初露曙光,尤其是《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把学校体育又推向一个新的历史彼岸。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面临的任务之艰巨,责任之重大,担子之沉重,自然不言而喻,许多新问题都等待着我们去世思考、去解决。
        关键词:体育教学  教师  问题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学科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要求现代社会培养大批新型优质人才。因此,现代社会新教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赋予新的历史使命。遵照邓小平同志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去考虑学校体育的任务,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体育同学校的其他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现就跨世纪体育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发表自己的一点浅见。
        一、教学方法不标准,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素质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主动地、活泼地进行学习。与此相适应,在体育教学设计上,也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能象过去那样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或“练习机器”去安排教学。在体育教学手段上,要从教师单纯“灌输”为主的方法体系转向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为主”的学法设计;由简单的“一刀切”方法手段转向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在一定的统一要求的基础上,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从而尽可能地为学生学习和锻炼创造条件,满足和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我们面临的是中国第一代“小皇帝”,他们是每个家庭中的“宠物”,是长辈们手中的明珠。他们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是在恭维话中长大的一代。当他们出现坭事件时,应该“冷”处理而不能“热”加工,更不能挖苦嘲笑甚至体罚,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或者事们功半,我们应该因势利导,正面诱导,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让他们从根本上、从内心深处认识错误的存在,并寻求改正的方法,这样的教育才会行之有效,学生才会心服口服。当然,教学中必须先了解学生个性,所谓“导人必因其性,治水必因其势”就是这个道理。
        二、没有健全和完善的考评制度
        评价不仅要考虑教学近期显性效应,更要注意远期隐性效应。在评价过程中不能把测评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教师也应该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基础差异,要重视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想结合。比如在跳高教学中,由于学生身高的差异,矮个子同学非常努力,技术动作好,但成绩不好;而高个子同学练习不勤快,技术动作差,但是成绩较好,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只根据考试成绩来评定一个学生的最终成绩,那显然是不对的,这样会打击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反过来却助长了另一部分同学骄傲自满的思想。又如在篮球模块教学中,一开始学生们的水平参差不齐,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和练习,部分同学的篮球水平突飞猛进,而一部分同学的水平进步不明显,这个时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成绩要客观,不能只能按最后的考试成绩来决定学生最终成绩。
        三、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是关于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如注意、情感与意志等,这些都是调节器学习积极性的因素。教学过程就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所构成的两个系统共同的活动,教师就应有机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做到教学心理学化,来达到预定目标。如现代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的问题是中长跑教学,任务最难下达,目标最难达成,但只要把握学生心理,教育得法,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中长跑的锻炼价值,它能促进人体骨骺的生长,使人体骨质增厚,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肺活量及人体免疫能力,增强人体肌肉力量及弹性。其次,让学生懂得它可以培养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及坚韧不拨的意志。再次,可以通过不同的游戏方式,消除学生对中长跑的恐惧心理,使整个锻炼过程充满愉快、欢乐的气氛,让学生在享受体育乐趣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素质,达到强身育心的目的,完成中长跑的教育内容。
        总之,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还必须通过有效途径,首先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沟通学生的心理,把握学生的心理实施教学。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经过毕生的教育研究和实践,集大成于一点,精辟地指出:“教育要心理学化”。所谓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教学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大脑,积极参与,认真后动,处于正常的兴奋状态,发挥心理功能,如果学生的心理(大脑的功能)没有参与教学,就不能接受任何教学的信息,就有可能把教师的讲授当成“耳边风”或者“心猿意马”,“身在曹营心在汉”,或者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或者干脆不买教师的账等,造成课堂目标很难达成。教学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活动有两大心理因素参与:一是智力因素,一是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关于认识过程本身所要求的,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等,这些都是认识过程所必须的心理因素。
        参考文献:
        [1]张洪波.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及解决措施[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4).
        [2]张勇.高中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6).
        [3]丁军宏.对职业高中体育教学分项教学现状的研究报告[J].中学教学参考,2011(12).
        [4]高家明. 高中体育选项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困惑[J].中国学校教育, 2011(01) -45.
  • 【发布时间】2025/2/23 21:41:16
  • 【点击频次】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