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对结构计分法评定语文成绩进行探索

 

【作者】 杨再军

【机构】 江口县何坝九年一贯制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是教学全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一方面,它受教学目标制约,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另一方面,它又反作用于教和学,起不容忽视的导向作用。
        一般情况下,学校沿用的对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评价方法,是以学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参照学生平时成绩,最后评定学生的学期或学年成绩。这种评价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方法,至少存在以下三方面弊端: 
        1.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素质。学生的语文素质,至少应包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两项内容,而语文能力,人们公认应包括读写听说四个方面。现行评定学生语文成绩的方法,并不能有效涵盖学生语文素质的各主要方面,以书面考试为主的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将语文教学导向重视读写,轻视乃至忽略听说的方向,语文教 学大纲中规定的活动课等项内容也就形同虚设了。 
        2.不符合语文学科的学习规律。人们一直探索语文知识的锁链式结构,但此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或许语文知识根本就不可能形成锁链式结构。现行教材中,语文知识点分散,相当一部分知识重现率极低。因此知识积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手段,学语文的功夫必须下在平时,语文能力训练也是如此。而过分强调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只会将学生引向考前突击的路子。学生在短期内可能会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时间一长,必然会在整个 语文知识、能力网络中形成大量漏洞,语文成绩自然每况愈下。一些天资较好的学生语文成绩却很差,根源大 多在此。 
         3.不能为贯彻语文教学大纲服务。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语文课型、语文课外活动等方面,都作了较详细的规定,而现行评价学生语文成绩的方法却不能为全面贯彻大纲服务,即使学校、教师不按 大纲要求去做,依然可完成对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评价,这样,评价手段就失去了对教学各环节进行检查的作用。 
        二、结构计分法 
        从1989年起就开始在部分年级试行结构计分法。我们认为,结构计分对改革现行语文成绩评价 方法是有所启发的,因此不揣浅陋,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1.基本原则。结构计分的基本原则是一个全面和三个结合,即全面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各个方面,平时成 绩与期中、期末成绩相结合,课内学习成绩与课外学习成绩相结合,奖励与惩罚相结合。
  2.具体方案。1989年2月, 我们制订了《语文成绩评定方法(试行)》,现抄录如下: 
        语文成绩评定方法(试行) 
        (一)学年成绩:学年成绩由第一学期成绩与第二学期成绩构成,第一学期占40%,第二学期占60%。 
        (二)学期成绩:学期成绩由期末、期中、单元测验、作文、生活随笔、讲话练习、课外阅读等成绩构成 。期末占40%,期中占20%,两次单元测验占10%,六次大作文占12%,生活随笔(按,相当于小作文或自由 命题作文,在课下完成)占8%,讲话练习占5%, 课外阅读占5%,另有奖惩成绩[见第三项(2)(4)(5) 条]。 
         (三)具体标准: 
        (1)作文:六次大作文,每次最高积2分,共积12分。每次作文成绩90—100分,积2分;80—89分,积1. 5分;70—79分,积1分; 60 —69分,积0.5分;不及格,积0分。每次作文,若第一次成绩不理想,允许作第 二次,以成绩高的一次计算所积分数。 
        (2)生活随笔:每学期生活随笔(共10篇)共积累8分,计入学期成绩。其中优等文占1/2以上,积8分; 占1/3以上,积6分;不足1 /3,积5分。有一次未完成,只积5分;有二次未完成,积3分;三次未完成,积0 分。或者,生活随笔共8分,每个优等文得1分,得满为止; 欠一次扣3分,欠二次扣6分,欠三次扣8分;评改 仔细认真,奖励1分。 
        (3)讲话练习:共累积5分,计入学期成绩。其中讲话占4分, 评议占1分。讲话练习按学号轮流进行,一 人讲完另一人进行评议, 每学期轮流一次。 
        讲话要求:内容完整,语音洪亮,神态自然,没有语病,有一定感情。完全符合要求,积4分;做到前4条 ,积3分;做到前3条,积2分;做到前2条,积1分;只做到第1条,积0.5分。 
        评议要求:能较完整、准确地指明优缺点,讲话流利自然,没有语病,积1分;只做到后2条,积0.5分。 
       (4)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共积累5分,计入学期成绩。 
        能认真、按时完成全部必读课外书,有完整的笔记及较有水平的读后感的,积5分;只做到第一条,并书写 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的,积3分。 
        除规定的必读书外,阅读了其它有益的课外读物(三本以上)并有较好的读书笔记的,奖励1分,计入学期成绩。 
        (5)浮动分。共积累3分,计入学期成绩。
        作业一 绩的;对语文教学提出较好建议的,均可获得浮动分。 
        补充说明:此办法在一些班级试行后,我们发现由于各年级情况不同,教学侧重点不同,因而有些规定并 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年级。所以我们又规定,在总体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对分数分配的具体比例,对构成分数 的各项内容,任课教师可作适当调整。 
        三、效果 
        1.实行结构计分法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逐渐形成了师生的共识,并有了操作系统的保证。由于结 构计分法着眼于对学生读写听说能力作综合评价,使课内语文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所以自然引导师生把注 意力由单纯注重书面表达及阅读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扭转了一部分人在语文学习上中高考考什么就 学什么,不考就不学的不良倾向。教师也更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努力探索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的方法及途径。例如口语表达的训练,就由无序的训练,逐步过渡到按年级特点进行的系列训练。初中阶段, 由口述见闻开始,进而介绍书籍、文章、语文知识,最后发展为对社会现象进行评论。这一训练序列与初中语 文学习序列正好吻合,取得的训练效果自然更好。同时,由于结构计分法本身固有的特点,就更好地保证了在 语文教学中全面贯彻教学大纲的要求。说得更确切些,教师如果不全面贯彻大纳要求,将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成 绩作出评价;学生不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也不可能得到好的成绩。 
        2.减轻了考试压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引导到注重日常积累,注重平时努力的正确轨道上来。实行结构计分法后,有的学生自己算了一笔账,即使期中、期末、单元测验考试成绩均得90分,也仅积了 63分;反之,注重平时的语文学习,完成好作文、生活随笔、课外阅读、口语训练,并争得奖励分的话,就可 以积30 分以上,艺10分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 这样, 即使所有考试都仅得50分,最终成绩也可以及格。所以,每次作文后,都有近20人次要求重新改写,生活随笔质量也明显提高,一些学生的课外 阅读量也加大了。当然,这一切好现象的保持,不能仅靠分数刺激,还要辅以有效的思想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 
        1.由于初中语文教学有一定差异,本办法在实行还存在众多不适应的地方,至今尚未形成科学、完 整的方案,只是贯彻了结构计分法的基本原则。
        2.计分方法比较繁琐,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 
        3.计分方法与现行中考并不完全一致,在毕业班实行时,阻力较大。
  • 【发布时间】2024/11/26 15:29:47
  • 【点击频次】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