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生物教学与素质教育浅说

 

【作者】 王 琴

【机构】 神木第四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素质教育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每位教师所面临的崭新课题。本文试图结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切身体会和实践经验谈一孔之见。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如果注意让学生提出问题,但却不能及时点拨指导、精心筛选,而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随着学生散乱的提问和思路,热烈讨论和研究。一堂课下来,学生是主体是体现了,但留给学生的只有关于课本的散乱印象,所谓是“雪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没有教师的适时引导,学生就犹如没有源头活水的涸辙之鱼,只能在自己小小的水坑中挣扎。如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成就感。 
  二、注重生物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
   研究表明,联系实际生活是一个好办法,它能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生活中的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去研究。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究,去做他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无疑是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这一知识时点时,可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相关器具培植几棵常见作物,分别用自来水、蒸馏水和土壤溶液等进行浇灌,观察实验结果。既联系学生实际,又是一种探究活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当然,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角度很多,再比如,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俗语、谚语有一定的认识,运用好这些内容,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霜叶红于二月花”在气温下降,叶绿素分解消失的时候,叶子里面的糖分大量转变成为红色的花青素,于是,绿叶变红了。“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粪肥中含有多种丰富的无机盐,这句谚语强调了植物生长过程中施用粪肥的重要性。“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下面的树荫,没有阳光照射气温较低;大树的蒸腾作用增加了周围大气的湿度;大树的光合作用增加了周围大气的氧气。“秋风扫落叶”,落叶是温带地区的阔叶树减少蒸腾作用,准备安全过冬的一种本领。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当我们适当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有机会深入生活,投入到自然和社会中去,就可以获得相关的知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课堂教学服务,就可以为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得到运用、检验和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生物教学中,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看书自学、独立思考,让学生进行质疑、讨论、辩论、练习,甚至是自己组织“游戏、对话、角色扮演”等积极尝试以探索为主的“探究式”“发现式”“主动式”学习。例如:在“骨的成分”教学中,在学生实验后,教师问:用手捻一捻燃烧骨的感觉?学生回答:质硬。教师追问:被燃烧的是什么物质?剩下不能燃烧的是什么物质?学生讨论辩论,然后回答:被燃烧的是有机物,剩下不能燃烧的是无机物。学生质疑:经稀盐酸浸泡的另一块骨后剩下的是什么物质呢?学生讨论、辩论,然后回答:有机物。教师又追问:用手使其弯曲有什么特性?学生自己动手,然后回答:柔韧并可打结。教师过渡:现在,哪个同学能全面归纳一下骨有什么成分和物理特性?话没落音,几乎全班的同学自豪地高高地举起自己的手,争先恐后地回答,此时真有水到渠成的良好感觉。 
  四、切实加强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使其学习更主动,从而收到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必须加强课堂实验教学。另外,适量地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实验,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等,这样的实验安排学生观察时间长、看得仔细,观察到实验的全过程,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为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为此,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显微镜,学习兴趣很浓厚,积极性也很高,有些学生还没等我把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介绍好,就开始动手观察起来。当时提供的实验材料是洋葱表皮装片,一些学生却很好奇地把头发、纸片放在显微镜下,要看看这些材料的结构。看到这些,我没有阻止他们的行为,但他们因没有出现期望的结果而提问的时候,我先肯定了他们的探究意识,然后把他们的疑问在全班范围内提出后,学生们主动积极发言,大胆推断,很快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五、不断改进生物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改掉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 
  首先应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做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其次应以学生为主体。生物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水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必须站在学习者的立场耐心地向学生“导”之以“法”,帮助学生找到最佳记忆诀窍。这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满了自信,怀着成功感,激发了浓厚的热情,消除生物学习中的畏怯心理。
  总之,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只要教育工作者强化素质教育的意识,肩负起教育者的使命,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时刻围绕素质教育这个核心理念,一定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 【发布时间】2024/11/26 15:28:51
  • 【点击频次】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