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学生自我管理之我见
【关键词】 ;
【正文】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有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这个班主任基本合格;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这个班主任很优秀。”班主任要把工作做到优秀,一个重要的法宝是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学生主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但是只强调班主任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观能动性,会导致班集体管理中只突出一个“管”字,即要求班主任用看管、控制甚至强制,惩罚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看管式”、“保姆式”的管理,扭曲了管理的真正涵义。成才并非只有学习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个人的综合素质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在成才的路上,不光需要社会,学校和老师的约束,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自我管理。
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帮助集体成员担负起主体的职责,发挥其主体的功能,成为真正的学习和教育活动的主体。这就要求班主任重视对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真正的管理是自我管理。
那么,怎样实现班级的自我管理呢?
第一、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班级自我管理的准备
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阶段处于身心发育期,体力、精力以及个人意识的发展,使得他们要求成人把他们当大人看待,他们已有独立的见解,要求独立、急于摆脱大人的监护,什么都想自己干。”班主任,应顺着学生意识发展的规律,激发和引导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他们达到自我意识的高层次——自我教育,倡导和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老师可以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制订一个较为具体的《班级公约》,为班级自我管理提供一个班规做依托。
第二、建立科学的班级管理体系—学生自我管理的保障
学校的有关管理规定是班级行为规范的依据。比如我们学校就发行了《昌乐一中管理手册》。
班主任要建立起群体自我管理的核心——班委会。代表班主任处理一般性偶发事件以及督促值日同学完成值日任务。 班长是班级管理体制的主管;副班长是协助班长做好班级常规工作;舍长负责管理宿舍。学习委员、各科代表主管学习;学习小组负责本小组学习活动的开展。
第三、精心选择班干部,努力培养班干部。
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需要依靠全班同学的努力,特别是依靠学生干部来参与管理。
首先,班干部自身素质要高,综合能力要强。其次,班主任要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开展教育活动,班主任只是一个导演。有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介绍说, 他召开班委会时,总是让班长去通知,会议议题也告诉班长,由班委轮流担任主持人,这样几次班委会后,他们就能自行主持会议,以后,我只是作为列席代表参加会议而已,班级的大小事务处理都由班长牵头其他班委具体负责,真正实现学生管理学生的目的,体现班级管理自主性。最后,尽量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出主意,想办法,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水平。
要废除学生干部的“终身制”。每位班长的产生,可以“毛遂自荐”,也可以由他人推荐,然后由自荐和推荐者发表“施政演说”。演说后,由全班同学无记名投票确定,最后由班长在两天内组成“内阁”——班委。每届班委的任务是:负责处理日常班务,包括劳动、大扫除、值日、座位调整等工作,负责组织两次大型活动,搞好四次班会活动,刊出黑板报。任期期满,班长代表本届班委做书面、口头总结汇报。班主任及全班同学,对他们进行全面考核、评议打分,将结论记入学生档案,卸任班长作为下届班委的顾问。一学年结束时,全班同学根据历届班委的“政绩”,评出“最佳班长”和“最佳委员”。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很好,轮换周期适宜;可以使更多的同学有机会担任干部,当家作主;长期坚持这样做,班级里担任过干部的同学越来越多,实现了学生干部化,班务工作人人有份,减轻了学生干部的负担,使干部队伍始终朝气蓬勃,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第四、班主任的指导和协调——班级自我管理的延伸。
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千万不能是无人负责、无人管理的“放羊”式,教师的主导作用虽不再是直接去管理、教育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而是应通过间接的调控班级。必须让每一位学生明确要求,明确责任,要有有效的检查、考核机制,学生做起事来才会井然有序,班主任管理班级才会事半功倍,省心又省力!
班主任要创造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创设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时要注意到宽松、和谐和健康三个条件。学生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如果周围的气氛太让人压抑的话,学生的自主性无法得到体现,那么学生就很难做到真正的自我管理。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才能促使学生的自我管理效率的提高。另外要创造一个健康的氛围,有了健康的氛围才能够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朝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前进。
班主任还必须花大量精力学生干部进行教育与培训。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教育:第一,工作的意义;第二,高度的责任心;第三,走群众路线;第四,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个人与集体、表扬与批评的关系。可以从讲、学、看、干着手。讲,通过谈话、讲座等向同学传授管理知识;看,让学生干部看班主任处理同学之间纠纷;学,让学生干部拜师学艺;干,让学生干部定期汇报,求得班主任的指点。
班级自我管理真正地体现了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客体,又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体现了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叶圣陶说过这么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也可以借此说,管是为了不管,不管,是班级管理者追求的最高境界,班级自我管理有利于我们达到这一最高目标。
为了学生未来的幸福人生,班主任、学校领导、任课教师以及学生家长需要共同努力,在自我管理理念的引导下努力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健康的氛围,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提供学生自我管理的保障,发展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探索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全面提高,真正成为发展全面、素质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学生主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但是只强调班主任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观能动性,会导致班集体管理中只突出一个“管”字,即要求班主任用看管、控制甚至强制,惩罚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看管式”、“保姆式”的管理,扭曲了管理的真正涵义。成才并非只有学习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个人的综合素质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在成才的路上,不光需要社会,学校和老师的约束,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自我管理。
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帮助集体成员担负起主体的职责,发挥其主体的功能,成为真正的学习和教育活动的主体。这就要求班主任重视对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真正的管理是自我管理。
那么,怎样实现班级的自我管理呢?
第一、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班级自我管理的准备
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阶段处于身心发育期,体力、精力以及个人意识的发展,使得他们要求成人把他们当大人看待,他们已有独立的见解,要求独立、急于摆脱大人的监护,什么都想自己干。”班主任,应顺着学生意识发展的规律,激发和引导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他们达到自我意识的高层次——自我教育,倡导和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老师可以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制订一个较为具体的《班级公约》,为班级自我管理提供一个班规做依托。
第二、建立科学的班级管理体系—学生自我管理的保障
学校的有关管理规定是班级行为规范的依据。比如我们学校就发行了《昌乐一中管理手册》。
班主任要建立起群体自我管理的核心——班委会。代表班主任处理一般性偶发事件以及督促值日同学完成值日任务。 班长是班级管理体制的主管;副班长是协助班长做好班级常规工作;舍长负责管理宿舍。学习委员、各科代表主管学习;学习小组负责本小组学习活动的开展。
第三、精心选择班干部,努力培养班干部。
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需要依靠全班同学的努力,特别是依靠学生干部来参与管理。
首先,班干部自身素质要高,综合能力要强。其次,班主任要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开展教育活动,班主任只是一个导演。有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介绍说, 他召开班委会时,总是让班长去通知,会议议题也告诉班长,由班委轮流担任主持人,这样几次班委会后,他们就能自行主持会议,以后,我只是作为列席代表参加会议而已,班级的大小事务处理都由班长牵头其他班委具体负责,真正实现学生管理学生的目的,体现班级管理自主性。最后,尽量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出主意,想办法,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水平。
要废除学生干部的“终身制”。每位班长的产生,可以“毛遂自荐”,也可以由他人推荐,然后由自荐和推荐者发表“施政演说”。演说后,由全班同学无记名投票确定,最后由班长在两天内组成“内阁”——班委。每届班委的任务是:负责处理日常班务,包括劳动、大扫除、值日、座位调整等工作,负责组织两次大型活动,搞好四次班会活动,刊出黑板报。任期期满,班长代表本届班委做书面、口头总结汇报。班主任及全班同学,对他们进行全面考核、评议打分,将结论记入学生档案,卸任班长作为下届班委的顾问。一学年结束时,全班同学根据历届班委的“政绩”,评出“最佳班长”和“最佳委员”。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很好,轮换周期适宜;可以使更多的同学有机会担任干部,当家作主;长期坚持这样做,班级里担任过干部的同学越来越多,实现了学生干部化,班务工作人人有份,减轻了学生干部的负担,使干部队伍始终朝气蓬勃,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第四、班主任的指导和协调——班级自我管理的延伸。
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千万不能是无人负责、无人管理的“放羊”式,教师的主导作用虽不再是直接去管理、教育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而是应通过间接的调控班级。必须让每一位学生明确要求,明确责任,要有有效的检查、考核机制,学生做起事来才会井然有序,班主任管理班级才会事半功倍,省心又省力!
班主任要创造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创设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时要注意到宽松、和谐和健康三个条件。学生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如果周围的气氛太让人压抑的话,学生的自主性无法得到体现,那么学生就很难做到真正的自我管理。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才能促使学生的自我管理效率的提高。另外要创造一个健康的氛围,有了健康的氛围才能够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朝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前进。
班主任还必须花大量精力学生干部进行教育与培训。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教育:第一,工作的意义;第二,高度的责任心;第三,走群众路线;第四,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个人与集体、表扬与批评的关系。可以从讲、学、看、干着手。讲,通过谈话、讲座等向同学传授管理知识;看,让学生干部看班主任处理同学之间纠纷;学,让学生干部拜师学艺;干,让学生干部定期汇报,求得班主任的指点。
班级自我管理真正地体现了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客体,又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体现了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叶圣陶说过这么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也可以借此说,管是为了不管,不管,是班级管理者追求的最高境界,班级自我管理有利于我们达到这一最高目标。
为了学生未来的幸福人生,班主任、学校领导、任课教师以及学生家长需要共同努力,在自我管理理念的引导下努力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健康的氛围,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提供学生自我管理的保障,发展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探索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全面提高,真正成为发展全面、素质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 【发布时间】2024/10/28 10:41:52
- 【点击频次】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