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课的衔接研究
【关键词】 ;
【正文】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强调科学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人教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而以探究为主要方式,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过程,探究既是目标,又是学习方式。初中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其核心也是科学探究。
(2)结合我校科学课和初中物理课教学的现状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小学、初中从来是井水不犯河水,各人自扫门前雪。中小学教师相互之间缺少沟通,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还发现,因学校在科学教师的配备以及科学课的规范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比其它学科显著得多,学校不够重视,没有配备专职的科学教师,将小学科学课搭给小学的数学教师、语文教师等;导致上科学课的教师不重视,认为科学课上与不上差别不大,照本宣科和精心设计的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方面没什么区别;导致学生无论在知识储备还是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尽管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差异导致的严重后果,但在小学科学教学和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的问题上缺乏研究,导致升入初中后的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滑落;再加上我校属于农村学校,社会、家长对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学科学习的认识有偏差,对科学和物理不重视,这些现象已经严重阻碍了我校科学教学和物理教学的发展。所以,探寻具有我校特色的初中物理和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的策略研究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课题的实践意义或者理论意义
鉴于以上的原因,我们认为进行“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课衔接研究”是
小学科学课教学和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初中物理教学和小学科学教学衔接问题的解决将使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的教与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有利于“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师生”的双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完善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教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有利于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使小学科学教学和初中物理教学得到优化,大幅度提高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步入良性循环,对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实施具有深远的意义。
初中物理和小学科学教学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教学地位的差异
由于小学侧重于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因此无论是学校、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不重视。尤其是学校在师资配备上也不到位,据我们了解农村小学基本上没有专职的科学教师,尤其是我们乡就连中心校都没有专职的小学科学教师。而初中物理学科虽然有专职的物理教师,但是由于课程紧张,很难在课堂上开展一系列的充分给予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而鼓励学生勤于观察、勤于动手、又是物理教学环节不可或缺的部分而。
(2)教学方法的差异
小学科学课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形式活泼多样,学生积极性很高,从情感态度来看,小学科学学科,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是第一位的。初中物理课程由于教学指向性,往往侧重于科学知识的传授,相对注重思维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被漠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据了解,我国的小学科学课程基本以综合为主,其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侧重于科学常识的掌握上,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了解一些事实”,“掌握一些规律”。而初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教学内容都不同程度的含有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而初中的物理和化学则统称为科学。
虽然以上专家学者就中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及策略做了大量实践和论证。但目前我国的小学科学教学和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实践指导性不是很强,局限性较大。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课衔接的研究”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整体入手,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通过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小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以及《人教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中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衔接问题的研究。本课题旨在研究我校初中物理和小学科学课教学如何和谐地衔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力求减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不必要的重复性劳动,提高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效性,全面发展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教师的教学上主要实现以下两个衔接:
(1)教学内容的衔接
小学科学教师和初中物理教师都要相互熟悉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教材体系的内在联系,比如: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的我看到了什么与初中物理教学要求学生勤于观察;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与原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磁铁与原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电与磁;四年级上册的声音与原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四年级下册的电与原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电流电路;五年级上册光与原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光现象;运动和力与原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五年级下册沉和浮与原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与原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六年级下册微笑世界与原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紧密联系。教学内容从三年级一直到六年级都有不同的内容与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紧密相连。
(2)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科学教师要明确小学科学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观察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初中物理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观察能力,重点还要培养学生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还要清楚的了解初中物理课程到底包含了小学科学课程里的哪些方面的内容,以便有目的地设计可行性的教学方案,并在自己的教学中注意将学生学过的内容有机结合,以便做到融会贯通,达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与衔接。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内容的主要途径,内容与方法的统一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集体备课、双向听课及研讨,熟悉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掌握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教学规律,明确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异同,并适当相互渗透。在教学方法上解决好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
学生学习上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衔接:
(1)学习习惯的衔接: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叶圣陶。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等内容。小学重在做好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初中则要求学生将学习习惯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形成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稳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物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能围绕学习目标,吸取他人的学习方法,并结合自身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
(2)学习兴趣的衔接
小学科学内容简单、易学,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是边学边玩。而且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玩,而他们几乎都是带着这种心态步入中学,学习任务加重,再也不能将好玩带进课堂,所以教师要把注意力放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如何保持学生兴趣的同时,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各种直观教具、电子白板营造生动的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知识,体验学习物理知识的趣味性,享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3)学习能力的衔接
初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感知能力、识记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小学阶段相比较处于定型前的快速发展阶段。根据这一特点,小学教师要从小学阶段注重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学会记录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初中物理教师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生勤于观察、勤于动手、勤于思考、重在理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强调科学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人教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而以探究为主要方式,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过程,探究既是目标,又是学习方式。初中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其核心也是科学探究。
(2)结合我校科学课和初中物理课教学的现状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小学、初中从来是井水不犯河水,各人自扫门前雪。中小学教师相互之间缺少沟通,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还发现,因学校在科学教师的配备以及科学课的规范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比其它学科显著得多,学校不够重视,没有配备专职的科学教师,将小学科学课搭给小学的数学教师、语文教师等;导致上科学课的教师不重视,认为科学课上与不上差别不大,照本宣科和精心设计的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方面没什么区别;导致学生无论在知识储备还是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尽管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差异导致的严重后果,但在小学科学教学和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的问题上缺乏研究,导致升入初中后的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滑落;再加上我校属于农村学校,社会、家长对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学科学习的认识有偏差,对科学和物理不重视,这些现象已经严重阻碍了我校科学教学和物理教学的发展。所以,探寻具有我校特色的初中物理和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的策略研究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课题的实践意义或者理论意义
鉴于以上的原因,我们认为进行“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课衔接研究”是
小学科学课教学和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初中物理教学和小学科学教学衔接问题的解决将使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的教与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有利于“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师生”的双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完善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教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有利于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使小学科学教学和初中物理教学得到优化,大幅度提高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步入良性循环,对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实施具有深远的意义。
初中物理和小学科学教学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教学地位的差异
由于小学侧重于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因此无论是学校、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不重视。尤其是学校在师资配备上也不到位,据我们了解农村小学基本上没有专职的科学教师,尤其是我们乡就连中心校都没有专职的小学科学教师。而初中物理学科虽然有专职的物理教师,但是由于课程紧张,很难在课堂上开展一系列的充分给予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而鼓励学生勤于观察、勤于动手、又是物理教学环节不可或缺的部分而。
(2)教学方法的差异
小学科学课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形式活泼多样,学生积极性很高,从情感态度来看,小学科学学科,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是第一位的。初中物理课程由于教学指向性,往往侧重于科学知识的传授,相对注重思维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被漠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据了解,我国的小学科学课程基本以综合为主,其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侧重于科学常识的掌握上,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了解一些事实”,“掌握一些规律”。而初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教学内容都不同程度的含有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而初中的物理和化学则统称为科学。
虽然以上专家学者就中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及策略做了大量实践和论证。但目前我国的小学科学教学和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实践指导性不是很强,局限性较大。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课衔接的研究”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整体入手,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通过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小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以及《人教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中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衔接问题的研究。本课题旨在研究我校初中物理和小学科学课教学如何和谐地衔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力求减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不必要的重复性劳动,提高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效性,全面发展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教师的教学上主要实现以下两个衔接:
(1)教学内容的衔接
小学科学教师和初中物理教师都要相互熟悉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教材体系的内在联系,比如: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的我看到了什么与初中物理教学要求学生勤于观察;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与原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磁铁与原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电与磁;四年级上册的声音与原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四年级下册的电与原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电流电路;五年级上册光与原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光现象;运动和力与原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五年级下册沉和浮与原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与原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六年级下册微笑世界与原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紧密联系。教学内容从三年级一直到六年级都有不同的内容与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紧密相连。
(2)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科学教师要明确小学科学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观察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初中物理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观察能力,重点还要培养学生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还要清楚的了解初中物理课程到底包含了小学科学课程里的哪些方面的内容,以便有目的地设计可行性的教学方案,并在自己的教学中注意将学生学过的内容有机结合,以便做到融会贯通,达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与衔接。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内容的主要途径,内容与方法的统一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集体备课、双向听课及研讨,熟悉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掌握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教学规律,明确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异同,并适当相互渗透。在教学方法上解决好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
学生学习上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衔接:
(1)学习习惯的衔接: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叶圣陶。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等内容。小学重在做好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初中则要求学生将学习习惯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形成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稳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物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能围绕学习目标,吸取他人的学习方法,并结合自身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
(2)学习兴趣的衔接
小学科学内容简单、易学,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是边学边玩。而且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玩,而他们几乎都是带着这种心态步入中学,学习任务加重,再也不能将好玩带进课堂,所以教师要把注意力放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如何保持学生兴趣的同时,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各种直观教具、电子白板营造生动的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知识,体验学习物理知识的趣味性,享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3)学习能力的衔接
初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感知能力、识记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小学阶段相比较处于定型前的快速发展阶段。根据这一特点,小学教师要从小学阶段注重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学会记录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初中物理教师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生勤于观察、勤于动手、勤于思考、重在理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发布时间】2024/10/28 10:38:50
- 【点击频次】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