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塑四心,育人格——谈如何培养中等生的健康人格
【关键词】 ;
【正文】心理学的研究及教育的实践早已证明:人格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这就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科学依据。加之当前在校生屡次发生自杀、谋杀、伤害等恶性事件,给我们教育者提出了一个极其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对于学生的健康人格教育不容忽视。
孙云晓老师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中说:“我之所以反复强调教育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是因为有健康人格的人,才是走遍天下都可以让人放心的人;一个人的人格不健康,他就是表面上再辉煌,都可能随时崩溃。”相对于斯霞老师说的“有才无德是危险品”之说,我觉得心理不健康的人,则是易碎品。为了少制造这种易碎品,就应把学生的健康人格教育放在重中之重。而对于中等生这个庞大群体的特殊性,针对这一群体,更应该在人格方面下足功夫。对此,本人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动之以情,保护自尊心。
“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在我多年的教育工作中,一直牢记这一名言。并深深体会到:尊重,保护学生自尊心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关键时期,身心在小学阶段得到发展,这时的经历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作为老师一定得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小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尤其是中等生,他们的心灵更脆弱,经不起打击。作为班主任,我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一)不让违反纪律的学生感到难堪。
例如:对于迟到现象,以往的做法是不问缘由让迟到的同学先在门口站一会甚至一节课。这种做法司空见惯,却没想到学生本来因迟到就不好意思了,罚站就更难堪了。有时甚至会收到相反的效果,有些同学习以为常了,变得麻木了,这当然是事与愿违。而现在的做法是,我让迟到的同学从后门悄悄进教室,过后再给我一个解释。没想到,从这以后迟到的学生反而少了。
(二)不公开学生的错误。
对于犯错误的孩子,公开批评往往破罐子破摔,采用单独教育、私下交流的方法效果会更好,相信很多教师会有这种感受。
(三)过激批评后要降温。
作为教师,经常会碰到学生顶撞老师的现象,尤其是一名不出色的学生。而这是教师免不了会发雷霆之怒,这也在所难免,有时在气势上就应压到学生。但过后一定要降温,尤其对中等生,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有时也不是坏事。我班就有一个脾气犟的女孩子,也是中等生,时有顶撞老师现象,大多数时候是以我发雷霆之怒后,小女孩一脸倔犟地坐下完事。但有一次,我心平气和后专门找其谈心,却发现该生自尊心特强,敏感,常拿我对优等生和中等生的态度对比,认为我不够重视中等生。从此之后我注意了改变方式,而该女生顶撞老师现象也明显减少。我深刻体会到,尊重学生自尊心的重要。
(四)与学生谈话时,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对于中等生,要注意语言分寸,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要用放大镜看优点和成绩,因他们不如优秀生出色。用平常心看缺点和错误,就事论事,不要翻旧帐,使学生灰心丧气,自暴自弃。
自尊心是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有了自尊心,才会有自信心。
二、晓之以理,增强自信心。
自信心是对自己实现个人理想、目标的坚信程度。古今中外,无论哪一个事业成功者,首先都是非常自信的人。而中等生这个群体,他们有脆弱的自尊心,缺的便是自信心。那么,如何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呢?我尝试以下方法:
(一)用心理学知识唤醒他们的自信心
利用罗森塔尔效应,给中等生暗示:你们也是优秀的,给予学生积极的期望。让学生牢固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思想”,让学生真实了解人脑巨大的学习潜能,常常对自己说“行”,少说“不行”,从而树立自信心。
(二)用名人成功的事例强化自信心
对名人事例进筛选,选择那些本身条件不优越或身有残疾的名人更能震撼中等生的心灵。例如: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张海迪、中华达人秀中的无臂钢琴王子刘伟....这些身残志坚的事例更能打动他们的心。
(三)用身边的事例激励他们的自信心
挑选本班条件差不多的进步很快的事例更有说服力。比如我们班的刘阳,该生老实木讷,一年级的时候连中等生也算不上,进入二年级却突飞猛进,几乎每次语文测验都在90分以上,这不仅令老师吃惊,也让全班学生刮目相看。和刘阳比,班里众多的中等生无不自信满满,有了坚定的信心,就有勇气参加竞争,并在竞争中持之以恒直至获胜。
三、导之以行,激发争胜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早在19世纪,达尔文已经给我们道出了大自然存在的竞争规律。在21世纪的今天,是知识化,信息化,高科技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了竞争的年代。中等生的特殊地位,形成了他们没有底气竞争的状况。如何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呢?
(一)善于为学生创设竞争机遇。
要培养中等生的竞争意识,教师就应该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条件,为培养中等生的竞争意识提供机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主要是通过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争胜心。
例如:开展“卫生竞争月”“纪律竞赛周”“优秀作业积分赛”“考试成绩进步奖”以及“演讲、唱歌、朗诵、绘画、书法”比赛等等。每开展一项活动,就在班级设立“ⅹⅹ竞赛评比台”,采用计分制或动态等级评比制,对每个学生的进步予以肯定和表扬。同时要明确告诉学生,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它永远属于积极进取的人、学生在竞争中品尝着艰辛与成功,竞争意识会逐步增强。
(二)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竞争参照
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水平,思想水平以及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在竞争过程中,让他们在同一起跑线上启程,并取得同样的效果是不现实的。那么,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竞争参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指在竞争前选择好合适的对手。所谓“合适的对手”,是指竞争对手比自己的水平高,但差距不大。与合适的竞争对手竞争,成功的几率会倍增,避免了不必要的失败与挫折,学生的争胜心会在不断的进步与成功中得以加强。
二是竞争可以选择某一方面比较。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优势,为了让学生在竞争中尽情展现自身的优势,彰显自我风范,强化竞争意识。教师可引导中等生在竞争中与竞争对手比较某一方面的优势。例如,在开展“优秀作业积分赛”中,那些中等生的错误较多,如果让他们与成绩较好的学生比作业的准确率,反而会遭受挫折,可以让中等生与学习成绩相近的学生比进步的幅度,比作业面的正规性,作业态度的认真度。这种“优惠政策”给中等生设置了相对宽广的比赛空间,他们在希望的天空中展翅翱翔,同样能获得理想的竞争效果。
四、持之以恒锻炼一恒心
“滴水石穿,不是因其力量,而是因其坚忍不拔,锲而不舍”。这个道理尤其适合中等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高台,起于垒工”。培养学生的恒心要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一)创建自觉、自律的班集体。
马卡连柯说:“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信念”。在新学期开始之初,就组织班委制定了《班级奋斗目标》、《班级日常行为规范》。使班级的每一个成员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让中等生也有做管理者的机会,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大家互相监督,取长补短,每个人的能量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同时,还实行家庭作业完成情况自己汇报制度和无人监考制度,来对学生自律行为进行强化。
(二)正视挫折。挫折是每个学生都要面对的,中等生面对挫折的机会远比优秀生多,教育中等生正视挫折,增强抗挫折能力,这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必不可少的。增强抗挫折能力,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两千年前的孟子写过“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一名句之所以千古传诵,就是因为它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对此,教师可举例教育学生,除了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还可以找身边的事例。我们班级中唐小涵的父亲是个独臂人,但他一样撑起整个家庭,为孩子遮风挡雨,我把他请来给同学讲讲如何面对人生中的苦难,孩子们听得极其认真,从孩子们红红的眼眶可以看出其内心的震撼,孩子们受到了一次有力的教育。
(三)引领有恒。有恒是成功之本,该做的,就应当有恒的完成,以连贯行动执行确切的计划。不论开学初,还是学期中,都会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确定有能力完成的近期目标,学期目标等,并且督促学生能天天坚持。通过同学之间的互查和自查的方式力求养成习惯,进而磨砺意志。这方面,教师要做好榜样,如果教师制定的计划见异思迁,遇难而退,缺乏恒心和毅力而朝立夕改,时时更新,对于学生的影响将会贻患无穷。所以,教师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榜样。
在中等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中,自尊心是基础,自信心和争胜心是重要条件,而恒心是有力的保证。这四心将为中等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保驾护航,使之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
《教育学》
《心理学》
《教育的核心是健康人格》
孙云晓老师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中说:“我之所以反复强调教育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是因为有健康人格的人,才是走遍天下都可以让人放心的人;一个人的人格不健康,他就是表面上再辉煌,都可能随时崩溃。”相对于斯霞老师说的“有才无德是危险品”之说,我觉得心理不健康的人,则是易碎品。为了少制造这种易碎品,就应把学生的健康人格教育放在重中之重。而对于中等生这个庞大群体的特殊性,针对这一群体,更应该在人格方面下足功夫。对此,本人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动之以情,保护自尊心。
“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在我多年的教育工作中,一直牢记这一名言。并深深体会到:尊重,保护学生自尊心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关键时期,身心在小学阶段得到发展,这时的经历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作为老师一定得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小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尤其是中等生,他们的心灵更脆弱,经不起打击。作为班主任,我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一)不让违反纪律的学生感到难堪。
例如:对于迟到现象,以往的做法是不问缘由让迟到的同学先在门口站一会甚至一节课。这种做法司空见惯,却没想到学生本来因迟到就不好意思了,罚站就更难堪了。有时甚至会收到相反的效果,有些同学习以为常了,变得麻木了,这当然是事与愿违。而现在的做法是,我让迟到的同学从后门悄悄进教室,过后再给我一个解释。没想到,从这以后迟到的学生反而少了。
(二)不公开学生的错误。
对于犯错误的孩子,公开批评往往破罐子破摔,采用单独教育、私下交流的方法效果会更好,相信很多教师会有这种感受。
(三)过激批评后要降温。
作为教师,经常会碰到学生顶撞老师的现象,尤其是一名不出色的学生。而这是教师免不了会发雷霆之怒,这也在所难免,有时在气势上就应压到学生。但过后一定要降温,尤其对中等生,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有时也不是坏事。我班就有一个脾气犟的女孩子,也是中等生,时有顶撞老师现象,大多数时候是以我发雷霆之怒后,小女孩一脸倔犟地坐下完事。但有一次,我心平气和后专门找其谈心,却发现该生自尊心特强,敏感,常拿我对优等生和中等生的态度对比,认为我不够重视中等生。从此之后我注意了改变方式,而该女生顶撞老师现象也明显减少。我深刻体会到,尊重学生自尊心的重要。
(四)与学生谈话时,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对于中等生,要注意语言分寸,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要用放大镜看优点和成绩,因他们不如优秀生出色。用平常心看缺点和错误,就事论事,不要翻旧帐,使学生灰心丧气,自暴自弃。
自尊心是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有了自尊心,才会有自信心。
二、晓之以理,增强自信心。
自信心是对自己实现个人理想、目标的坚信程度。古今中外,无论哪一个事业成功者,首先都是非常自信的人。而中等生这个群体,他们有脆弱的自尊心,缺的便是自信心。那么,如何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呢?我尝试以下方法:
(一)用心理学知识唤醒他们的自信心
利用罗森塔尔效应,给中等生暗示:你们也是优秀的,给予学生积极的期望。让学生牢固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思想”,让学生真实了解人脑巨大的学习潜能,常常对自己说“行”,少说“不行”,从而树立自信心。
(二)用名人成功的事例强化自信心
对名人事例进筛选,选择那些本身条件不优越或身有残疾的名人更能震撼中等生的心灵。例如: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张海迪、中华达人秀中的无臂钢琴王子刘伟....这些身残志坚的事例更能打动他们的心。
(三)用身边的事例激励他们的自信心
挑选本班条件差不多的进步很快的事例更有说服力。比如我们班的刘阳,该生老实木讷,一年级的时候连中等生也算不上,进入二年级却突飞猛进,几乎每次语文测验都在90分以上,这不仅令老师吃惊,也让全班学生刮目相看。和刘阳比,班里众多的中等生无不自信满满,有了坚定的信心,就有勇气参加竞争,并在竞争中持之以恒直至获胜。
三、导之以行,激发争胜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早在19世纪,达尔文已经给我们道出了大自然存在的竞争规律。在21世纪的今天,是知识化,信息化,高科技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了竞争的年代。中等生的特殊地位,形成了他们没有底气竞争的状况。如何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呢?
(一)善于为学生创设竞争机遇。
要培养中等生的竞争意识,教师就应该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条件,为培养中等生的竞争意识提供机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主要是通过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争胜心。
例如:开展“卫生竞争月”“纪律竞赛周”“优秀作业积分赛”“考试成绩进步奖”以及“演讲、唱歌、朗诵、绘画、书法”比赛等等。每开展一项活动,就在班级设立“ⅹⅹ竞赛评比台”,采用计分制或动态等级评比制,对每个学生的进步予以肯定和表扬。同时要明确告诉学生,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它永远属于积极进取的人、学生在竞争中品尝着艰辛与成功,竞争意识会逐步增强。
(二)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竞争参照
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水平,思想水平以及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在竞争过程中,让他们在同一起跑线上启程,并取得同样的效果是不现实的。那么,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竞争参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指在竞争前选择好合适的对手。所谓“合适的对手”,是指竞争对手比自己的水平高,但差距不大。与合适的竞争对手竞争,成功的几率会倍增,避免了不必要的失败与挫折,学生的争胜心会在不断的进步与成功中得以加强。
二是竞争可以选择某一方面比较。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优势,为了让学生在竞争中尽情展现自身的优势,彰显自我风范,强化竞争意识。教师可引导中等生在竞争中与竞争对手比较某一方面的优势。例如,在开展“优秀作业积分赛”中,那些中等生的错误较多,如果让他们与成绩较好的学生比作业的准确率,反而会遭受挫折,可以让中等生与学习成绩相近的学生比进步的幅度,比作业面的正规性,作业态度的认真度。这种“优惠政策”给中等生设置了相对宽广的比赛空间,他们在希望的天空中展翅翱翔,同样能获得理想的竞争效果。
四、持之以恒锻炼一恒心
“滴水石穿,不是因其力量,而是因其坚忍不拔,锲而不舍”。这个道理尤其适合中等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高台,起于垒工”。培养学生的恒心要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一)创建自觉、自律的班集体。
马卡连柯说:“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信念”。在新学期开始之初,就组织班委制定了《班级奋斗目标》、《班级日常行为规范》。使班级的每一个成员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让中等生也有做管理者的机会,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大家互相监督,取长补短,每个人的能量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同时,还实行家庭作业完成情况自己汇报制度和无人监考制度,来对学生自律行为进行强化。
(二)正视挫折。挫折是每个学生都要面对的,中等生面对挫折的机会远比优秀生多,教育中等生正视挫折,增强抗挫折能力,这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必不可少的。增强抗挫折能力,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两千年前的孟子写过“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一名句之所以千古传诵,就是因为它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对此,教师可举例教育学生,除了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还可以找身边的事例。我们班级中唐小涵的父亲是个独臂人,但他一样撑起整个家庭,为孩子遮风挡雨,我把他请来给同学讲讲如何面对人生中的苦难,孩子们听得极其认真,从孩子们红红的眼眶可以看出其内心的震撼,孩子们受到了一次有力的教育。
(三)引领有恒。有恒是成功之本,该做的,就应当有恒的完成,以连贯行动执行确切的计划。不论开学初,还是学期中,都会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确定有能力完成的近期目标,学期目标等,并且督促学生能天天坚持。通过同学之间的互查和自查的方式力求养成习惯,进而磨砺意志。这方面,教师要做好榜样,如果教师制定的计划见异思迁,遇难而退,缺乏恒心和毅力而朝立夕改,时时更新,对于学生的影响将会贻患无穷。所以,教师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榜样。
在中等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中,自尊心是基础,自信心和争胜心是重要条件,而恒心是有力的保证。这四心将为中等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保驾护航,使之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
《教育学》
《心理学》
《教育的核心是健康人格》
- 【发布时间】2024/10/28 10:36:59
- 【点击频次】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