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点滴思考

 

【作者】 王新梅

【机构】 凌河镇慈埠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学校和教师不懈的追求。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课改的新理念逐渐成为广大教师教学的自觉行为,课堂教学确实也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逐渐生动鲜活起来。“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已深入到绝大多数教师的心中。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真正符合课改的精神实质,使有限的教学时间发挥高效的作用呢?我们应该进行一些冷静的思考。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以为,不管你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方式与手段,最根本的就是要看你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
  一、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
  1、创设情境的导入,引起学习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对所学的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探索动机。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也容易接受,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件、实物、自制教具等创设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刻意求新,给学生新鲜感。爱因斯坦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且语文课和其它学科相比,更强调人文因素,更需要“包装”。如果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以同一种面孔示人,采用的永远是单调、刻板的教学形式,时常机械化地重复固有的教学程序,那么不要说学生,恐怕连老师自己也会产生一种厌恶感,这样的教学怎么能谈得上有明显的效果呢!因此,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实际,不断引进新的教学信息,变换教学形式,更新教学手段,创设一种新的教学情境,营造“新鲜”的教学氛围,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兴奋起来,也就显得很有必要了。让学生有一点儿新鲜感,要求教师要善于“吸引”学生的目光,有时甚至要玩一点儿“花样”。
  二、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需要什么。
  1、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进行补白。教师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沉下去了解文本与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基础和情感的起点,文本中的哪些知识内容是学生最想了解,也是教师最需要引导的。作为教师,在组织教学之前,都应该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不会重复教学浪费时间,也不会因为知识链的阻断而让学生不得要领。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言已尽而意未尽,给学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这就是文本中的留白。出于小学生的猎奇心理,他们往往对这些内容表现出高度的关注与极高的热情。
  2、敏锐地捕捉课堂中的生成点进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一个经常遇到的情况是,无论教师在备课时准备得多么充分,考虑得多么周到,在课堂中也还是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这就是课堂中的生成。课堂中的生成是老师们在备课时无法预设到的,这说明众多学生的思维比一个教师的思维要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我们很多教师总以为生成是课堂中的一个意外,其实并不完全这样,生成的问题是学生想真正搞明白的问题,这是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与能力经验无法解决才呈现出来的,这是出于内心的需要而外显的表现。在教学中,教师在与学生双边参与的动态进程中,要敏锐地捕捉并判断、重组学生在课堂涌现出来的信息,适时调控,充分利用。因着学生的思路顺势而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顺势而学,那么整个教学气氛非常融洽,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就能够出现精彩不曾预约的有效生成,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
  三、合理整合学习资源,适当应用教学媒体。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学习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策略。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因才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切不可喧宾夺主,切不可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但放眼当今的语文课堂,似乎不采用多媒体教学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就是违背课改的精神。为此,许多教师总是不惜花费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可结果是事与愿违。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有时确实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首先应该明确目的,如何才能让课件为你的教学服务,把多媒体特有的优势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而不是仅为满足和刺激学生的感官,达到所谓的热闹与精彩。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学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语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为语文教育的主导性手段,只能是辅助手段。
  四、正确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加强活动过程的调控。
  按照最优化的教学过程,必定是信息量流通的最佳过程,合作学习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他能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的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互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但是运用不当,合作学习就失去了他应有的作用。因此,领会合作学习的意义,正确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调控,应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觉得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所选择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考虑到学生之间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有不同的发现等等。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应的启发,互相补充的功效。
  2、注重对合作学习过程的指导与调控。要使合作学习能够取得成效,仅仅明白合作学习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负有指导与合理调控的责任。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清楚地交待操作程序及明确分工。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一方面具体指导学生如何遵循合作学习的规则,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提高思维水平;另一方面,自然渗透如何与他人交流,团结合作的精神。
  3、加强对合作学习的评价。积极的评价能促进合作者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评价要强调过程性,不适宜用目标评价。当然,评价的方式很多,在于教师对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进行适时点评。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以上只是我平时教学过程中遇到或实践过的一些具体事例与做法,以及一些粗浅的想法。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 【发布时间】2024/10/28 10:32:47
  • 【点击频次】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