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作者】 王长富

【机构】 双北回民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叶圣陶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绝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那么,怎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的做法如下:
  一 、营造宽松和谐氛围 诱发学生创新意识
  陶行知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所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意。所以,教师一定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这不仅是当代公民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而且也是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当学生发言是,我一定认真听取,决不插嘴打断他们的思路;学生回答问题无论正确与否,一律表示欢迎,必要时展开讨论,肯定成绩,鼓舞信心,纠正错误。在教学中努力创造一种气氛,使学生敢于提出想法,帮助学生树立创造的勇气和信心,鼓励他们进行创新的尝试。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创新意识。如在教学“5的分与合”时,有学生提出:把5分成1,1,1,1,1或1,2,2可以吗?我就充分肯定这个学生的新颖想法,大力表扬,而不是妄加判断批评。这样,在学习“6,7,8,9的分与合”时,学生在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下,就能无所顾忌地提出很多分法。这种思想,不仅为今后学习三个数连加打下了基础,而且充分体现了学生中孕藏着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是一种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片面性或错误在所难免。所以对学生的创造行为必须给予鼓励性评价,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保护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正如一位美国学者讲的那样:“积极评价会促进创造力发展,积极评价是承认儿童在原有基础上的努力。”
  二 、合理适时运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创造热情
  兴趣是人们进行创造发明的直接动力,也是进行创造思维的先决条件。我在教学中,除了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构建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外,还注重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激活学生创新的思维。
  例如:“时、分、秒”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以直观形象为主的特点,我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自己或请别人设计制作课件,,以唤起学生的的注意力和创象力。教学时,在屏幕上显示没有数码,只有两根会动的针的钟面,让他们去观察并思考钟面上还应有什么,然后通过猜测是几时,去发现钟面上不仅需要针,而且还需要12个数,才能正确地读出几时几分来。
  由于多媒体的合理适时应用,真正做到视听组合,动脑、动手、动口相结合,全方位地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情趣盎然,热情高涨,不时涌起创新思维的浪花朵朵。
  三 、精心设计练习 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
  探索解决问题是指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有新意地、灵活地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之中。探索,是一个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创新意识能得到发展与提高.因此,习题要富有参考性,以便启迪思维,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如:在学生学习简单的一步应用题之后,我设计了一道习题:给出一个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补充缺少的条件,或者给出两个条件,让学生补充问题。例如:苹果有8个。_____,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可以补充直接条件或者间接条件:梨有7个,苹果比梨多5个,苹果比梨少3个……学习元、角、分之后,我设计了下面一组练习:买一本童话书需11元8角,应怎样付钱?想:付1张10元,1张1元,1张5角,3张1角,合起来是11元8角;付1张10元,2张1元,还可找回2角等多种方法。开放性的练习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自己进行思考,并由他们自己来表达的机会。在面对开放性的练习时,学生必须探索,联接,有效地推理并利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在教学中使学生不断解答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活,有利于学生的认识结构的重组和优化,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 、实践活动中 拓展延伸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意识、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和培养。坐而论道,纸上谈兵,很难有所作为。爱迪生1300多项发明,无一不是亲自实践的结果。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促进他们去完善、改进、探究和创新。如,一年级学生学习“元,角,分的认识”,尽管学生年龄小,但对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并不是一片空白,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买卖活动早已丰富了学生对人民币的感性认识。因此,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与学校小卖部工作人员联手,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设计了若干个买卖活动的场景,通过不同的付款方式让学生来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在活动中,让他们通过买卖,促进他们的脑子多想,从中发现问题,提出疑点,探索新知,从而促使他们不断地完善、改进、探究和创新。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要针对学科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做到适时、适度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始终;同时也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做到有趣,有效。
  • 【发布时间】2024/10/3 22:23:45
  • 【点击频次】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