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让孩子的个性在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上飞扬——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 李晓洁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新课程以来,学生已经缺乏了足够的学习兴趣,他们厌烦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长期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针对这种教学现状,改变以往的乏味局面,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活跃精彩起来,要通过师生的互动,发挥教师的导引作用,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优势,教师寓教于乐,学生乐其于学。在这样的教学氛围当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读,思的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合作的探究方式,帮助孩子们把他们的优势和聪明智慧发扬光大,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充满趣味的有效课堂。
  关键词:生机勃勃 充满活力  兴致盎然  展现自我  品味成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取而代之的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独特个性。 
   一、在新课导入中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活跃起来,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多彩的非洲》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非洲各种动物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朋友,然后大屏幕出示非洲大草原上的各种动物的短片,学生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立刻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导入式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激发兴趣,比起传统直接导入式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能力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善于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灯光》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不明白的地方直线划出,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在组内交流后再在全班交流。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的翅膀,让学生在知识的蓝天上自由翱翔 
  叶圣陶先生曾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的讲解”。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从一个单纯的“播音机”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精彩”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品读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丰富多彩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诗歌朗诵比赛,组织读书会、写读后感等,以激发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为活动的最终目的。在朗读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理解内容、积累词句及提高阅读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热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的学习的基础。教师平时多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益友,让学生敢于在你面前说出自已真实的想法和需求。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及时发掘学生的优点、亮点、闪光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只有当学生真正了解了老师,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你,他才会接近你,在课堂上才会配合你,真正参与到你的课堂教学中来,才能在畅所欲言中完成课堂教学,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答问时要以正面的引导和激励为主,不能简单的以对或错来判断,应重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只要有益于发展创新能力就应该受到赏识和表扬。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采取了不同的激励性评价。
  总之, “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观点,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充满趣味的语文课堂上得到最美的展示。
  • 【发布时间】2024/6/28 15:52:32
  • 【点击频次】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