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高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制中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高中语文导学案应遵循导学案编制的一般原则,还要注意高中生的知识结构与认知规律,注意高中语文学科特点,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重视文本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精心设计导学案的导学环节,做到导学案与课堂的统一。
关键词:高中语文;导学导思;导学案与课堂的统一
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推动了高中教育教学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变革契机。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原来语文学案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导学案。由于不同龄段的教育对象知识结构与认知特点不同,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特点的不同,高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制原则与使用方法有着自己特别要求,本文试就高中阶段语文学科的导学案的编写与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1.高中语文导学案相比于其它学科更要突出其导学功能,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学段的孩子年龄与心智介于少年与成年之间,他们有着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认知特点——与小学、初中阶段相比,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但又达不到成人的水平。因此,相对于学案,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就要突出其“导学、导思”功能。它的“导学、导思”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引导方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中语文导学案就是围绕学习目标对语文学习活动进行引导的学习方案。所以,在语文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要时刻体现它的“导学、导思”特点,这与理科类导学案有所不同,理科内容的学习一般是知识的理解、掌握与知识的拓展与运用,而语文的学习更侧重于读、思、悟、说、写,语文教学离开了以上五个方面,就背离了语文教学的规律。从实践上来,大部分高中生其实并不知道语文“学什么”和“怎么学”,虽然他们自小学学习语文,所以,通过导学案对学生做学习方法上的引导很有必要。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高中语文导学案就出现了语文导学案理科化与试题化的倾向,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语文读、思、悟、说、写的指导,使课前的自主学习不像有学习语文,而像是习题训练;使语文课堂教学不像是语文科的教学,而更像是试卷讲评课。
2.导学案的编制要侧重于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美与文学艺术美的学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界定语文课程性质与特点时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语文基础知识,二是语言感知与运用,三是文学艺术。在这个三个层面上,文学艺术是语文的最高境界,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新课程标准中说:“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高中语文教学主要形式为文本教学,它就承载了这三个层面的功能,但是,如果编制导学案的过程中忽视了文本、忽视了文学艺术的学习,只重视知识积累与技巧的培养,语文学习就会变得枯燥乏味。现在,高中生对语文的学习普遍兴趣不足,不能不说与我们忽视了文本的内容美与文学艺术美有关。所以,在编写语文导学案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去阅读文本,感知文本的内容美与文学艺术美,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汉语言的美,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
3.语文导学案要注意着眼文本整体,引导学生细心阅读文本。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继承了《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实现的手段和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实现“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内在动力和激励力量。三者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我们只能依照三维一体的要求来高中语文导学案,才能使语文教学沿着正确的轨道行进。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有些教师深受数理化导学案的影响,将知识、技巧从文本中剥离出来,以试题形式呈现,把语文导学案编写成了数理化式的试题集,由以前的肢解文本发展到了现在导学案编制上的“剥离”文本,忽视了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的统一和知识、技能与文本的统一,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将语文的学习简化为“识记——理解——运用”的学习方式,严重割裂了文本的整体性,所以,语文导学案要搭建起沟通学生与文本的桥梁,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之下自主展开与文本的心灵对话,真正感知作品的思想之美和艺术之美,真正领略到祖国语言的可爱,而不只是死记一些知识,掌握一些语言技巧而已。
4.导学案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统一,环节与课堂教学环节统一。
高中语文导学案的构成一般由导学案信息、课题、学习目标、学法指导、课前自主学习案、课中探究案与课后训练案组成,从功能上看,导学案信息、课题、学习目标和学法指导属于常规项目,是导学案编制者说明性内容;课前自主学习案是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主要向学生提供学习文本所需要的材料、文本基础性内容(如语文知识和文本的基本内容等);课中探究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深入理解文本和创新能力的主要环节,这一部分内容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所以,在编制语文导学案时,一定要考虑课堂教学的环节、组织过程与容量,使导学案与课堂教学统一起来,同时在问题的设置上应有一定的挑战性与可探究性,以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自主与创新能力,否则,导学案的功用也就消失了。
总之,高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制既要考虑到高中生的特殊性,又要特别注意高中语文学科的特点,突出导学案的导学、导思功能,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学会与文本交流,并使导学案与课堂教学统一起来,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导学导思;导学案与课堂的统一
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推动了高中教育教学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变革契机。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原来语文学案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导学案。由于不同龄段的教育对象知识结构与认知特点不同,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特点的不同,高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制原则与使用方法有着自己特别要求,本文试就高中阶段语文学科的导学案的编写与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1.高中语文导学案相比于其它学科更要突出其导学功能,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学段的孩子年龄与心智介于少年与成年之间,他们有着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认知特点——与小学、初中阶段相比,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但又达不到成人的水平。因此,相对于学案,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就要突出其“导学、导思”功能。它的“导学、导思”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引导方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中语文导学案就是围绕学习目标对语文学习活动进行引导的学习方案。所以,在语文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要时刻体现它的“导学、导思”特点,这与理科类导学案有所不同,理科内容的学习一般是知识的理解、掌握与知识的拓展与运用,而语文的学习更侧重于读、思、悟、说、写,语文教学离开了以上五个方面,就背离了语文教学的规律。从实践上来,大部分高中生其实并不知道语文“学什么”和“怎么学”,虽然他们自小学学习语文,所以,通过导学案对学生做学习方法上的引导很有必要。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高中语文导学案就出现了语文导学案理科化与试题化的倾向,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语文读、思、悟、说、写的指导,使课前的自主学习不像有学习语文,而像是习题训练;使语文课堂教学不像是语文科的教学,而更像是试卷讲评课。
2.导学案的编制要侧重于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美与文学艺术美的学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界定语文课程性质与特点时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语文基础知识,二是语言感知与运用,三是文学艺术。在这个三个层面上,文学艺术是语文的最高境界,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新课程标准中说:“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高中语文教学主要形式为文本教学,它就承载了这三个层面的功能,但是,如果编制导学案的过程中忽视了文本、忽视了文学艺术的学习,只重视知识积累与技巧的培养,语文学习就会变得枯燥乏味。现在,高中生对语文的学习普遍兴趣不足,不能不说与我们忽视了文本的内容美与文学艺术美有关。所以,在编写语文导学案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去阅读文本,感知文本的内容美与文学艺术美,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汉语言的美,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
3.语文导学案要注意着眼文本整体,引导学生细心阅读文本。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继承了《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实现的手段和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实现“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内在动力和激励力量。三者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我们只能依照三维一体的要求来高中语文导学案,才能使语文教学沿着正确的轨道行进。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有些教师深受数理化导学案的影响,将知识、技巧从文本中剥离出来,以试题形式呈现,把语文导学案编写成了数理化式的试题集,由以前的肢解文本发展到了现在导学案编制上的“剥离”文本,忽视了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的统一和知识、技能与文本的统一,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将语文的学习简化为“识记——理解——运用”的学习方式,严重割裂了文本的整体性,所以,语文导学案要搭建起沟通学生与文本的桥梁,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之下自主展开与文本的心灵对话,真正感知作品的思想之美和艺术之美,真正领略到祖国语言的可爱,而不只是死记一些知识,掌握一些语言技巧而已。
4.导学案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统一,环节与课堂教学环节统一。
高中语文导学案的构成一般由导学案信息、课题、学习目标、学法指导、课前自主学习案、课中探究案与课后训练案组成,从功能上看,导学案信息、课题、学习目标和学法指导属于常规项目,是导学案编制者说明性内容;课前自主学习案是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主要向学生提供学习文本所需要的材料、文本基础性内容(如语文知识和文本的基本内容等);课中探究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深入理解文本和创新能力的主要环节,这一部分内容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所以,在编制语文导学案时,一定要考虑课堂教学的环节、组织过程与容量,使导学案与课堂教学统一起来,同时在问题的设置上应有一定的挑战性与可探究性,以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自主与创新能力,否则,导学案的功用也就消失了。
总之,高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制既要考虑到高中生的特殊性,又要特别注意高中语文学科的特点,突出导学案的导学、导思功能,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学会与文本交流,并使导学案与课堂教学统一起来,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 【发布时间】2024/6/28 15:51:53
- 【点击频次】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