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化错”策略

 

【作者】 骆小辉

【机构】 南充市五星育新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由于能力不足、经验不够,小学生难免会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阶段考试中出现失误,对此,教师要注意“化错为宝”。“化错”是一种将错误化为宝贵课程资源的教育艺术。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深入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化错”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题;“化错”艺术;教学策略
  “化错”艺术是一种教师利用合适的方法和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错误,并积极从自身寻找错误原因,将错误转化为学习动力,促进学生进步的教学艺术。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化错”,历经发现、改正错误的全过程,获得学习数学知识的内部动机,规避同类错误的同时,在“最近发展区”实现进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深入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选择科学的手段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下面,笔者将对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出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化错”策略展开研究。
  一、探析出错原因,明确教学目标
  面对小学生在运算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细致总结出错原因,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夯实学习基础。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一课要求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能够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而在实际的学习与测试中,学生的运算错误比较明显,对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运算过程,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明确下一步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后分析问题:三人折纸船,第一人折了19只,第二人折了27只,第三人折了26只,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然后,教师鼓励学生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列出等式与竖式,自主运算。根据学生的运算结果,教师要对运算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同时要带领出现错误的学生探析出错原因。例如,部分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正确列出等式,但在列竖式的过程中没有正确计算出结果,这主要是因为这部分学生没有掌握竖式计算的技巧。对此,教师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①复习100以内的连续加、减竖式列式过程,让学生巩固概念知识;②指导100以内的笔算书写格式,让学生加深对加、减连算的印象;③改变题目中的条件,让学生通过变式训练来锻炼运算能力。最后,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让运算正确的学生分析条件已经发生变化的题目,并让运算错误的学生重温旧知识,重点理解连加、连减的算理与方法,掌握100以内加、减的计算技巧,直至不再出现类似运算错误。
  二、坚持记录、分析错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坚持记录、分析错题,可以使学生在整理错题的基础上明确学习难点、典型题目、命题规律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错题记录、分析,强化学生的错题整理意识,使之能够运用错题总结、归纳、内化知识,积累丰富的数学学习经验。例如,在小学数学“千克和克”一课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掌握运用计量工具称重的方法,学会根据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解题。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在学习与解题中常常会出现审题、换算等错误,对此,教师要示范记录与分析错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将学习、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汇总起来,形成错习效率与质量提升。例如,在小学数学“运算律”一课中,教师可以呈现具有规律的习题供学生学习、参考,要求学生将自己总结的错题与教师提供的习题汇编成错题试卷进行复习巩固。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简便运算习题“65+79+21;78+(47+22);(25×5)×6”,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运算律知识解题。然后,教师让学生分析自己在解题中出现的运算与书写错误,将自己错题本中的典型习题与教师提供的习题汇编成一套错题试卷,通过完成试卷把握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明确后续的学习与复习方向,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增加对运算律知识的理解深度,促进解题效率和正确率提升。最后,教师要随机抽查学生的错题试卷,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及设计意图进行分析,并选择优秀试卷在班级内展览,鼓励学生学习优秀的错题汇编方法,避免学生陷入“题海战术”陷阱,帮助学生真正做到化错为宝。
  三、书写学习周记
  鼓励学生定期总结数学学习状况,书写学习周记,可以使学生在了解自我学习成果的同时,明确学习中的不足,增强学习动力,更加主动地学习。小学数学教师要定期提醒学生通过书写学习周记总结自己的学习状况,认真梳理在学习与解题中出现的错误。而教师则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周记来调整教学进度与计划,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保障。例如,在小学数学“简易方程”一课中,学生需要理解运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中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与方法。根据这一目标,首先,教师可以出示含有字母的等式,引出新课,要求学生回忆所学的各种计算公式,让学生在强化新旧知识衔接的同时,更为深入地理解方程的概念。然后,教师在讲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时,可以引用求路程的数量关系、乘法交换律、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要求学生说出等式中的未知数,降低数量关系分析的难度。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锻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总结环节,教师可以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将自己学习简易方程相关知识的心得体会记录进学习周记中,后续通过分析周记内容了解自己的阶段学习成果,明确学习中的不足,获得全新的学习动力。
  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将错题本中的重点习题与自编试卷中反复出错的习题,简要地记在学习周记的备注栏中,以供教师了解学情。如此一来,学习周记便能够发挥出最大效能。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和解题中容易出现计算、审题、书写、理解等方面的错误,对此,教师要带领学生总结出错原因,鼓励学生坚持使用错题本,自行编制错题试卷,定期书写学习周记,增强学生的学习反思意识,培养其正确的审题习惯,促进学生的解题正确率提高,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叶志伟.小学数学教学中错题资源的有效利用探讨[J].读写算,2022,(5).
  [2]孙健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化错”艺术[J].江西教育,2021,(36).
  [3]肖锋.小学数学“错题集”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0,(16).
  [4]孙海峰.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纠错习惯的养成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0,(12).
  [5]郭庆英.小学数学教学中错题资源的有效利用[J].小学教学参考,2020,(8).
  • 【发布时间】2024/6/28 15:40:56
  • 【点击频次】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