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德育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重要性探析

 

【作者】 王宪英

【机构】 郯城县花园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班主任工作中,德育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小学班主任作为德育教育主要实施者,可在开展德育工作时,通过注重培养学生正确思想观念,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并通过丰富形式的德育活动,使学生能够形成对德育素养重要性的正确认知,进而主动参与实践生活实际体验,进一步增强德育实效,成长为具有德育素养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德育教育;策略探讨
  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愈发突出,尤其是小学时期,使学校与老师都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并在多个层面开始探索针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这也变成教育发展中的关键所在。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需班主任全身心投入,以身作则,进而让学生在德育知识方面收获更多,老师教授德育课的同时,更需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征输入专项性的德育内容,学生们只有从内心深处得到消化与吸收,这才是高质量完成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1、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实施激励策略的重要性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班主任要加强引导,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这对于学生今后发展意义重大。首先,德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树立起正确人生价值观。现代社会网络已经非常普及,学生每天都会接受大量信息,但其中含有不良信息,再加上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所以,学生很有可能会被误导,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人生价值观。其次,德育教育可以增强学生道德修养。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会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包括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等。最后德育教育符合学生自身发展所需。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具备文化知识外,良好道德修养也是至关重要的,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健康成长,能够使得学生将来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2、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2.1 转变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培养愈加重要,对学校的道德建设也日益关注。在进行素质教育时,必须明确自身在道德建设中的位置。作为班主任,更多地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同时,要提高班主任的素质和效能,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念。知觉是行动的主宰。改变以往灌输、批评、说教为主的思想道德建设,从而实现教育方式的有效转换。在日常道德教育中,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耐性的培养,创造出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把握其认识发展的规律,尊重个体差异,尊重、关爱和平等对待每一个人。
  2.2 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跃课堂气氛
  要使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要经常组织学生参与诸如演讲、竞赛、表演等多种形式的道德教育活动,使每个人都能从自身的经历中体会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例如,在演讲开始前两天,班主任要积极地宣传和推广学生演讲题目,比如“感受亲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亲情”的演讲。为了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和悬念,在正式讲话之后,班主任会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抽签顺序发言,每个人都要在讲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让他们能够感受到亲人的关爱,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家庭的意义。这样,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德育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德育工作的成效,从而真正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格品质。
  2.3 开展实践活动,全面保证德育实效
  小学德育教育需要班主任与时俱进,彻底摒弃传统落后教学模式束缚,通过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促进小学生自身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加强德育效果。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的德育工作中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切实做到“晓之以理和动之以情”,不断加强文明礼貌和爱国主义等诸多方面的教育,以此显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例如,在每个周一开展升旗活动的时候,小学可以通过共同合唱国歌和详细介绍国旗等不同方式来充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具体实践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品质得到良好培养,又可以形成良好校风和学风,有助于学生成才成长。
  2.4 借助榜样教育作用,正确引导学生行为
  在小学学习阶段,除同学外班主任是與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其言语行为直接影响学生思想认知和日常行为,因此在新的教育背景下要想提高班级德育管理效率,班主任应合理发挥自身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作用,用自身良好的行为举止作为渗透德育思想的主要方式。同时班主任应意识到除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外,班主任还可以将优秀榜样人物引入课堂中,或在班级内选择出学习成绩与道德素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作为榜样,这样能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竞争意识,能够对其语言和行为方面产生良性影响。
  2.5 进行家校联合教育,提升德育教学途径
  小学班主任要与学生的父母建立良好的联系,通过家校合作,确保了学校道德教育的各个环节得以实施,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比如,老师要根据孩子的家庭情况,与父母进行适当的交流,使学生认识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老师们可以在每个学期报告“教学参观周”,通过让学生家长的实地考察班级德育,并请父母提供有关的意见,同时,老师还应促使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学生的德育表现,使每个人都能在生活的氛围中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父母是儿童的首位教师,在道德教育中,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能极大地改善小学德育水平,提高小学的班级管理有效性。
  在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日常的活动中,在活动中检测学生的德育教育的情况。小学生在行为上以及言行上都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那么班主任所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的德育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对日常行为的逐步规范中,可以使得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效果,从而在小学阶段中能够规范自身为后期的健康成长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巨淑英.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
  [2]曾美婷.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创新策略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1).
  [3]孟丽萍.浅谈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学苑教育,2022(28):17-18+21.
  • 【发布时间】2024/6/28 15:36:08
  • 【点击频次】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