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体育课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

 

【作者】 王 琴

【机构】 神木第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体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体育教育本身具有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尤其是全面实施身体素质教育的任务。
  一、体育教师需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第三,体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处技能。为此,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这样,教师在执行体育教学任务时就会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果。另外,除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应不断加强和提高外,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意专品质、生活作风也应不断的加强和提高,只有这样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才不是一句空话。
  二、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众所周知,体育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博大精深的自然科学体系,这个体系是建立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之上的。因此,通过学校体育,可以给予学生体育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体育理论和保健知识的传授,能够使学生了解体育的意义和作用,懂得体育保健的基本原理,明确体育保健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培养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为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打好基础,使其它素质的发展成为可能。通过对体育教学内容科学性的揭示,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加深学生对体育教学手段和锻炼方法的内涵的理解,能够使自己在锻炼手段和方法的选择上更具有个性特点,并为创造性地运用体育知识,使体育进一步发扬光大创造条件。由于体育本身固有的特点,合理的运用体育的手段和方法,对于学生良好的心理和意志品质的形成也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等方面,也具有其独特的功能。所有这些,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必须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展。
  三、让课堂成为发展学生个性的场所。
  学生都处在生长发育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善恶标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不仅仅是学知识的地方,更应该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的地方,教师要善于通过教学手段去影响他们。体育教学是形体教学,是集体项目,有其独特的教育效果,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这些手段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传统教育认为体育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掌握运动技巧,并不断提高运动成绩。过分要求学生对动作的练习。同时在教学中也普遍存在着教学军事化,出现了大批教官式的体育教师。 忽视了在体育方面学生的个性发展,压抑了一大批学生的创造性, 例如在中小学存在着教材单一,不适应学生年龄个性特点的弊端,许多教师存在着一个教案几堂课,一个教材许多年级的情况。而在基层,由于专职体育教师的缺乏,许多学校还存在放羊式的教学。 这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的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尝试:体育课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体育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上体育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跳橡皮筋是小学生普遍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 教师在课前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一种跳法,课上,由体育委员组织,教师指导。先比赛一种跳法(如:小马过河)。然后,逐个分组表演(“啄木鸟”、“东方红”等)。教师启发,是不是可以把两种跳法结合起来跳,学生兴致很高,试验,效果很好。最后,让学生自由发挥,几个学生一组,尝试自己跳出新花样。课后,要求学生可以组合成多种跳法,这样,既使学生动体,又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体育教学需重视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它的这一重要特征要求我们在体育教育当中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既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又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和体育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求学校体育充分发挥其功能,进行学科渗透,在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同时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生活劳动素质的提高。
  五、素质教育应在普及中提高。
  一些学校中为了在各项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抓住了一些体育尖子生,而忽视了正常的体育教学,结果是,比赛成绩还可以, 达标考试项项红的问题。其实,体育竞技的本体就是在普及中提高, 如果普及搞好了,那么提高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笔者毕业于师范体育班,刚刚建班时,只有少数的人素质比较好, 大部分人的基本素质还比较差,通过教师的体育普及教育、引导练习。 逐渐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势头,不断提高了全体的体育质量。
  六、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素质教育要求确立学习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习的主动精神,学生没有正确的方习方法,教师不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不可能达到的。把学习方法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是我们一项长期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坚决杜绝“满堂灌”和“填鸭式”,应积极充当一名向导和顾问,备课时在学法上狠下功夫,注重教材的纵向横向联系,注意归纳总结,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比如在教师前滚翻动作时,教学开始可以拿一个乒乓球和一个鸡蛋作滚动实验,再把实验结果“适移”到教学上让学生明白要完成“滚”必须做到低头含胸,屈腿收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身体接近一个圆而有利于动作的完成。从而使学生能找到问题的关键,在出现错误动作时让学生互相分析原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教后滚翻动作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对前滚翻“滚”的理解,启发学生分析后滚翻的动作要领,还可以把同学分成若干组,让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来讲解动作要领并组织教学,教师只需指导和归纳总结。在这种自由、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就可以由被动接受变主动学习,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变“学”为“悟”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再学到胸滚动作时教师就只需起一个组织和顾问的作用。如此教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爱教,学生爱学,事半而功倍。
  七、加强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可巩固和扩大体育课效果,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因此,必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两操、两活动,进行队列操练、身体基本训练,狠抓基本体操的质量。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爱好,提倡小型多样,注意生动活泼,讲求实效,持之以恒。在普及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应建立以传统项目为主的运动队。对有特长的学生要集中进行训练,运动队员必须要思想好,各科学习成绩良好,并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起骨干作用。同要健全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坚持小型多样、达标内容为主的原则,每年举行一至两次体育比赛。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巩固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素质。
  总之,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任重道远的。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是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愿在广大同仁们的努力下,愿素质教育的实施,为体育这门学科奠定更加坚实、稳固的基础。
  • 【发布时间】2024/5/29 12:22:11
  • 【点击频次】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