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体育田径训练生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 ;
【正文】运动损伤是运动中由于外部或内部的力量或暴力造成的身体损伤或持续的创伤。运动损伤不仅可以使有高度训练水平的运动员无法参加训练或比赛(严重的甚至残废或丧失生命),并且能给人以心理影响,妨碍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每一个参加系统训练的专业运动员及其教练员,都应该了解熟悉和掌握运动损伤防治的基本知识。一般来讲,大多数运动损伤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掌握和了解其发生的原因、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把运动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全面发展阶段,对于这一时期训练时所产生的运动损伤及预防进行研究不仅能更好地使他们身心发展,更能在体育生涯上更科学地提高体训成绩。
运动损伤的特点 :
运动损伤是有其特有的发病规律的,每一运动项目由于其特殊的技术要求,加之某些部位的生理解剖弱点,主要由于“过度使用”,不同运动项目就会有其不同的创伤好发部位及专项多发病。下面是经调查诸暨巿一些专业运动队运动损伤的常见病种举例。
田径运动队的常见损伤:肌肉拉伤、脚腕踝关节扭伤、疲劳性骨膜炎等。
一、运动拉伤一般指的是肌肉拉伤,也是初中体训生训练中最常见到的一种肌肉损伤。
发生肌肉拉伤的主要原因有:
(1)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的生理机能尚未达到剧烈活动所需要的状态就参加剧烈活动。
(2)体质较弱,训练的水平不高,肌肉的弹性、伸展性和力量较差,疲劳或负荷过度。
(3)运动技术低,姿势不正确,动作不协调,用力过猛,超过了肌肉活动的范围。
(4)气温过低,湿度太高,场地太硬等。
肌肉拉伤的种类:分主动拉伤和被动拉伤两种。主动拉伤是由于肌肉做主动的猛烈收缩时,其力量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担的能力;被动拉伤主要是肌肉用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特有的伸展程度,从而引起拉伤。
肌肉拉伤常发生的部位:可发生在肌腹与肌腹分界处,也可发生在肌腱附着于骨骼处。拉伤可能是细微的损伤,也可能是肌纤维部分撕裂,甚至是完全断裂。有时除损伤肌肉组织本身外,还往往损伤肌肉周围的辅助组织,如筋膜、健鞘等。肌肉拉伤的部位多为大腿后部肌群、腰背肌、小腿三头肌、腹直肌、斜方肌等。
肌肉损伤的症状:与肌肉拉伤的程度有关。如是细微的损伤,症状较轻;如是肌纤维完全断裂,则病态较重。一般表现为伤处疼痛、局部肿胀、肌肉紧张或抽筋,有明显的压痛,摸摸发硬。当受伤肌肉做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时疼痛更厉害。严重的肌肉拉伤在肌纤维断裂时,受伤者自己往往感到或听到断裂声,随即局部肿胀,皮下出血,肢体活动障碍,在断裂处摸到凹陷或两端异常膨大。
肌肉拉伤的治疗: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少量肌纤维断裂者,应立即给予冷敷,局部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外敷中草药。肌肉大部或完全断裂者,在加压包扎后立即送医院进行手术缝合。
肌肉拉伤预防:主要是针对发生原因进行。如剧烈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尤其是易拉伤部位的准备活动;体质较弱、训练水平不高的,运动时要量力而行,防止过度疲劳和负荷太重;要提高运动技术及动作的协调性,不要用力过猛;改善训练条件,注意运动场所的温度。冬季在野外运动时要注意保暖,不可穿得太薄;要注意观察肌肉的反应,如肌肉的硬度、韧性、弹力、疲劳程度;肌肉拉伤后重新参加训练时要循序渐进,勿操之过急,并要加强局部保护,防止再度拉伤。
二、脚腕踝关节扭伤
脚腕踝关节扭伤种类:主要是常见的外翻、内翻
脚腕踝关节扭扭伤的判定:踝关节运动时疼痛和活动受限是本病的主要症状。早期为活动时疼痛,以后即使休息时也发生疼痛。疼痛部位踝前居多,正脚背踢球时,踝后部骨赘与软组织撞击挤压产生疼痛。急跑和跳跃时,胫前唇和距骨颈撞击产生疼痛。随着骨赘增生、滑膜囊增厚及游离体形成,关节活动受限日渐明显,直至关节活动度明显减少。 有时还可感觉到关节面的摩擦音,主要为粗糙的关节面和肥厚的滑膜或游离体摩擦所致。 体征主要有关节轻度肿胀、压痛、摩擦感和摩擦音。关节间隙减小。偶可扪及游离体。
脚腕踝关节扭的治疗:保守治疗?,包括护踝外用、各种药膏外敷、超短波理疗、熏药治疗、醋疗或离子导入、关节内或痛点局封;手术治疗, 对骨赘过大,关节内游离体或关节间隙减小,踝关节反复交锁者可手术治疗。据病变部位选用踝关节前内、前外或后侧切口,切除骨赘,残床用电灼以防骨赘再生。一般关节内均有数量不等的游离体,应仔细清除并以生理盐水反复清洗关节腔。术后一般效果均较好,约3个月后可恢复训练。
脚腕踝关节扭的预防:加强踝关节周围肌肉训练,伤后或比赛时用弹性绷带或粘膏裹扎,防止踝关节过度屈伸和内外翻,避免反复扭伤,是预防足球踝的有效措施。
三、疲劳性骨膜炎
疲劳性骨膜炎特点:1、疼痛:轻者在训练后局部出现疼痛,由以大运动量训练后疼痛加剧,重者行走或不运动时疼痛。个别夜间痛,多为隐痛 牵扯痛,严重的 有刺痛或烧着痛。2、肿胀:局部软组织有轻度凹陷水肿。3、压痛: 在骨膜上能摸到压痛点。4、后蹬或支长痛:胫骨骨膜炎患者有后蹬痛;发生在尺桡骨骨膜炎患者有支掌痛。5、局部烧热:早期可有皮肤发红 处之有轻度烧热感。
疲劳性骨膜炎伤后处理:早期或症状轻者,局部用弹性绷带包扎。适当减少局部负荷,继续从事活动,随着负荷能力的提高,经2-3周后症状可消失症状严重者,除减少局部负荷,还要外敷新伤药或用温水浸淤,配合按摩治疗,疼痛剧烈者在休息时要抬高患肢。待症状缓解后,逐步增加局部负荷,但仍然避免做单一的长时间跳妖或支掌动着。
疲劳性骨膜炎预防:训练中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防止突然连续加大运动量,避免长时间过分集中的跑 跳 后蹬等练习。及时纠正错误动作,训练前充分作好准备活动,训练后采用自我按摩或做其他放松练习,避免在过硬的场地做过多的跑 、跳、后蹬等练习。
运动损伤的特点 :
运动损伤是有其特有的发病规律的,每一运动项目由于其特殊的技术要求,加之某些部位的生理解剖弱点,主要由于“过度使用”,不同运动项目就会有其不同的创伤好发部位及专项多发病。下面是经调查诸暨巿一些专业运动队运动损伤的常见病种举例。
田径运动队的常见损伤:肌肉拉伤、脚腕踝关节扭伤、疲劳性骨膜炎等。
一、运动拉伤一般指的是肌肉拉伤,也是初中体训生训练中最常见到的一种肌肉损伤。
发生肌肉拉伤的主要原因有:
(1)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的生理机能尚未达到剧烈活动所需要的状态就参加剧烈活动。
(2)体质较弱,训练的水平不高,肌肉的弹性、伸展性和力量较差,疲劳或负荷过度。
(3)运动技术低,姿势不正确,动作不协调,用力过猛,超过了肌肉活动的范围。
(4)气温过低,湿度太高,场地太硬等。
肌肉拉伤的种类:分主动拉伤和被动拉伤两种。主动拉伤是由于肌肉做主动的猛烈收缩时,其力量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担的能力;被动拉伤主要是肌肉用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特有的伸展程度,从而引起拉伤。
肌肉拉伤常发生的部位:可发生在肌腹与肌腹分界处,也可发生在肌腱附着于骨骼处。拉伤可能是细微的损伤,也可能是肌纤维部分撕裂,甚至是完全断裂。有时除损伤肌肉组织本身外,还往往损伤肌肉周围的辅助组织,如筋膜、健鞘等。肌肉拉伤的部位多为大腿后部肌群、腰背肌、小腿三头肌、腹直肌、斜方肌等。
肌肉损伤的症状:与肌肉拉伤的程度有关。如是细微的损伤,症状较轻;如是肌纤维完全断裂,则病态较重。一般表现为伤处疼痛、局部肿胀、肌肉紧张或抽筋,有明显的压痛,摸摸发硬。当受伤肌肉做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时疼痛更厉害。严重的肌肉拉伤在肌纤维断裂时,受伤者自己往往感到或听到断裂声,随即局部肿胀,皮下出血,肢体活动障碍,在断裂处摸到凹陷或两端异常膨大。
肌肉拉伤的治疗: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少量肌纤维断裂者,应立即给予冷敷,局部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外敷中草药。肌肉大部或完全断裂者,在加压包扎后立即送医院进行手术缝合。
肌肉拉伤预防:主要是针对发生原因进行。如剧烈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尤其是易拉伤部位的准备活动;体质较弱、训练水平不高的,运动时要量力而行,防止过度疲劳和负荷太重;要提高运动技术及动作的协调性,不要用力过猛;改善训练条件,注意运动场所的温度。冬季在野外运动时要注意保暖,不可穿得太薄;要注意观察肌肉的反应,如肌肉的硬度、韧性、弹力、疲劳程度;肌肉拉伤后重新参加训练时要循序渐进,勿操之过急,并要加强局部保护,防止再度拉伤。
二、脚腕踝关节扭伤
脚腕踝关节扭伤种类:主要是常见的外翻、内翻
脚腕踝关节扭扭伤的判定:踝关节运动时疼痛和活动受限是本病的主要症状。早期为活动时疼痛,以后即使休息时也发生疼痛。疼痛部位踝前居多,正脚背踢球时,踝后部骨赘与软组织撞击挤压产生疼痛。急跑和跳跃时,胫前唇和距骨颈撞击产生疼痛。随着骨赘增生、滑膜囊增厚及游离体形成,关节活动受限日渐明显,直至关节活动度明显减少。 有时还可感觉到关节面的摩擦音,主要为粗糙的关节面和肥厚的滑膜或游离体摩擦所致。 体征主要有关节轻度肿胀、压痛、摩擦感和摩擦音。关节间隙减小。偶可扪及游离体。
脚腕踝关节扭的治疗:保守治疗?,包括护踝外用、各种药膏外敷、超短波理疗、熏药治疗、醋疗或离子导入、关节内或痛点局封;手术治疗, 对骨赘过大,关节内游离体或关节间隙减小,踝关节反复交锁者可手术治疗。据病变部位选用踝关节前内、前外或后侧切口,切除骨赘,残床用电灼以防骨赘再生。一般关节内均有数量不等的游离体,应仔细清除并以生理盐水反复清洗关节腔。术后一般效果均较好,约3个月后可恢复训练。
脚腕踝关节扭的预防:加强踝关节周围肌肉训练,伤后或比赛时用弹性绷带或粘膏裹扎,防止踝关节过度屈伸和内外翻,避免反复扭伤,是预防足球踝的有效措施。
三、疲劳性骨膜炎
疲劳性骨膜炎特点:1、疼痛:轻者在训练后局部出现疼痛,由以大运动量训练后疼痛加剧,重者行走或不运动时疼痛。个别夜间痛,多为隐痛 牵扯痛,严重的 有刺痛或烧着痛。2、肿胀:局部软组织有轻度凹陷水肿。3、压痛: 在骨膜上能摸到压痛点。4、后蹬或支长痛:胫骨骨膜炎患者有后蹬痛;发生在尺桡骨骨膜炎患者有支掌痛。5、局部烧热:早期可有皮肤发红 处之有轻度烧热感。
疲劳性骨膜炎伤后处理:早期或症状轻者,局部用弹性绷带包扎。适当减少局部负荷,继续从事活动,随着负荷能力的提高,经2-3周后症状可消失症状严重者,除减少局部负荷,还要外敷新伤药或用温水浸淤,配合按摩治疗,疼痛剧烈者在休息时要抬高患肢。待症状缓解后,逐步增加局部负荷,但仍然避免做单一的长时间跳妖或支掌动着。
疲劳性骨膜炎预防:训练中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防止突然连续加大运动量,避免长时间过分集中的跑 跳 后蹬等练习。及时纠正错误动作,训练前充分作好准备活动,训练后采用自我按摩或做其他放松练习,避免在过硬的场地做过多的跑 、跳、后蹬等练习。
- 【发布时间】2024/5/29 12:21:34
- 【点击频次】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