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增强学习小组的凝聚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作者】 崔桂香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目前,我校特别强调各班一定建立好学习小组,在课堂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习效率。对此老师们都非常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小组的作用发挥的也越来越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于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这方面做了以下的反思和总结: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
        (一)合作重形式,轻实质
        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发表意见者往往只是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常常会为某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而其他学生则端端正正的坐着,一言不发,冷眼观战,还有的甚至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从上述现象中可知,教师尽管重视并提供了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但对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显然重视不够,指导不够。
        (二)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二、误区存在的主要原因
        据调查我了解到存在以上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小组的凝聚力太差,小组内不少成员对自己小组的荣誉漠不关心;小组内多数成员关系不协调,或者这位同学在和别的同学相处时太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进而遭到多数同学的排斥;或者他不能够给小组提高分数,变成了小组的后腿,得不到大家的肯定;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争取达到小组内成员的团结一致,这样小组在教学和学习中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成为老师教学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提升学习小组凝聚力的策略与措施
        (一)建立了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1.合作学习小组要合理设置,组员在6人以下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分组的安排上,教师可以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来分组,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对象。组型小,可以使成员更具有凝聚力,更加容易地统一意见。
        2.小组内分工有序,每位学生根据各自的能力,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同时,组员要利用各种合作策略,确保他们的同伴也可以掌握学习的内容,完成学习目标。
        3.合作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小组活动情况,开展组际交流、组际互评活动。这种自我评价与交互反馈有利于及时调整小组活动步骤和教学方案,提高学习能力与效果。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2.学会讨论
        3.学会表达
        4.学会组织
        5.学会评价
        (三)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小组凝聚力
        1.在游戏活动中显提升。
        游戏,学生喜闻乐见,在系列化的游戏活动中,学生追求成功的向心力,可以促使学生共同心愿的达成,可以规范学生共同行为的产生,无形之中小组的凝聚力、向心力将逐渐形成,在这当中,我们可以在课开始前,推出诸如“同心圆拼盘、拧一股粗绳”之类的小游戏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感悟中提升。
        2.在全员参与中悟提升。
        按照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一旦将其归入某个小组,只要没有太大的冲突产生,他们都会乐意为这个小组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因此,每个小组成员都有着为小组出力的强烈欲望。关键是在实验操作中,我们能否调动起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激发起学生为之努力的内在情感。为此,我们必须保证:
        ①每个成员在每次的合作实验活动之中,必须有他的一席之地,每个组员担任不同的职责,缺一不可。
        ②每次合作实验之后,小组长必须对小组成员进行全面反馈,了解谁还没有为小组出一点力。
        ③对平时比较沉默的组员建立特殊档案,实行特殊加分制,积累到一定分数,要求老师给予特殊表扬。
        3.在角色体验中获提炼。
        在合作实验中,一般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特定的角色。比如:记录员、激励员、观察员,汇报员等等,他们都肩负着小组合作实验之中的某项重要任务,应该是缺一不可的,但相比之下,汇报员抛头露面的机率更高一些,或许学生会对某些角色有一些看法,因为在安排小组时,是不可能完全都顺应学生的需要的。因此,实行阶段性角色互换,让学生在体验不同角色的艰辛之中,体会小组成员之间必须达成共识。
        4.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常规课中,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往往相对较少,这种状况对学困生尤其不利,别人的见解作为参考合适,但不能完全取代自己的认识,长此以往,他们的学习会越来越被动,直至完全丧失独立学习能力。所以在进行合作前,老师要适当“留白”,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能在有了较为成熟的观点后,再参与讨论,提高了讨论的质量,也利于学生独立个性的培养。
        5.说服教育,不断调整
        初中生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发展期,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不稳定,难免闹矛盾,必须对他们加强思品教育,帮助他们学会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和支持,建设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此外,一个学生的学业状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由优变差,也可能由差变优。对于前者教师必须做好思想工作,并追根溯源,帮助其提高学业成绩。对于后者教师要进行鼓励,哪怕是点滴进步也要适当表扬,并在表扬过程中指出今后该继续努力的方向。
        在这种变化过程中,小组的分工也要做出随时随地的变化,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取心,提高凝聚力。
        6.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多种评价形式价有机结合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与传统教学不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呈现出多种途径。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小组合作水平,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及参与程度,以评价形式看,有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小组自评与组间互评。
  • 【发布时间】2024/5/29 12:06:12
  • 【点击频次】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