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谈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倾诉情感的一种内在需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个语文老师最关注的话题。由于当前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教学面临着效果差,效率低的瓶颈。本文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旨在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水平,完成培养学生表情达意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农村 作文 兴趣 提升
叶圣陶说,“语言是一种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考试中分数比例大,可以说占了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但现状是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尤其是农村初中的学生。由于农村学生阅读面窄,词汇穷乏,因此表达不清楚,不确切,不生动,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根本无法或者不能很好地起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本人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总结如下,以作交流。
一、整合形式,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作文难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要提高写作能力,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设法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是抓好“仿写”,帮助学生轻松通过“入门关”。模仿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仿写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全篇,让学生从对范文的仿写中学习各种写作方法和技巧。
二是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学生的作文,在批改时都要找到他们的长处,并且每次作文时都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佳作全班同学共同学习品评,哪怕是一个字用得妙,一个开头写得精彩都衷心表扬一番,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是兼顾优差,因人施教。一个班学生作文水平高低并不一致,“一刀切”、“一锅煮”的教法使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消,也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产生消极心理和行为,因此每次作文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任务、分类指导。从而激发全体学生写作的兴趣。
另外,平时要多创设讲故事、征文、演讲、朗诵等活动情境,使学生常处于富有无穷魅力的语言环境中,感受浓郁的语言氛围,切身体会到语言的美,从而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这样写作的兴趣自然就浓厚了。
二、深入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进行写作,就如无米之饮,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生活是海洋,并不缺少素材,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教会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力求写实。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首先,要明确观察的对象,其次,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每天上学,只要留心一下,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春天路边的绿草地里又盛开了各色的鲜花,洋溢着生机,秋天,枯黄的树叶中,一个个光鲜亮丽的果实彰显着生命的美丽……还可以回忆往昔:漫长而有趣的寒暑假;天真可爱的四季童年;让自己或喜或悲以及终生难忘的生活中琐事。最后,要求学生带着情感去观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打动人。
三、拓宽阅读,丰富内涵
一篇作文不可缺少的亮点就是要有丰富的词汇,优美的句子。要培养学生对词句的把握,我们要指导学生去广泛阅读。充分利用本校的有利条件,为学生创设了阅读条件,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推荐读物,比如重在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文学作品,能给学生写作启迪的优秀作文选,能提高学生知识层面的非文学读物等,充分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的习作准备材料。
其次是教会学生制作阅读卡。要求学生对在平时教学的文章中或在课外阅读时遇到的精彩片断、妙词佳句、成语格言、名人名言及时摘抄,分类进行整理,并写上简要的阅读批注或感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勤于动笔,练习提升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平时可以进行多练随笔,多写日记。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在训练时,尽量降低要求,放手让学生写。我对学生日记的要求只有一点:只要是写真人真事真心话就行,不用考虑字数的多少、布局与谋篇、开头与结尾等等。当找不到事情写,就把自己当时的心情写一写也行。这样就把影响学生书面表达的所有枷锁都去掉了,让学生觉得容易写,才能乐于写坚持写,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会逐渐提高,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写真人真事真情感的习惯。
五、授之以渔,潜移默化
课文中有许多精彩的描写段落,教师在教授时应该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描写技巧。还有一些写作方法,诸如象征、对比、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等。不同的文体还有不同的写法:记叙文可用顺叙法、倒叙法、插叙法,也可以用补叙法、追叙法等;议论文可用归纳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举例论证法、归谬法等;说明文可用综合说明法、举例说明法、比较说明法、类比说明法、图表说明法等。在指导学生阅读教学时在,也可以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灵活应用各种学习方法,只要利于文章的表达,什么方法好就运用什么方法。在教学中,要学会抓住文本特色,指导学生做相应的练习,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一课中,分析朱自清在刻画父亲背影时候用到的动作外貌描写和在《故乡》一文中对老年润土手的细节描写时,让学生体会方法,自己自己模仿写法,这样,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就有路可循了。
总之,初中作文教学的任务是极其艰难的,特别是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它绝不能靠一种、二种“特效”方法就能解决大部分同学写作文的问题,只有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迸发出写作的激情。
关键词:农村 作文 兴趣 提升
叶圣陶说,“语言是一种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考试中分数比例大,可以说占了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但现状是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尤其是农村初中的学生。由于农村学生阅读面窄,词汇穷乏,因此表达不清楚,不确切,不生动,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根本无法或者不能很好地起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本人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总结如下,以作交流。
一、整合形式,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作文难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要提高写作能力,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设法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是抓好“仿写”,帮助学生轻松通过“入门关”。模仿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仿写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全篇,让学生从对范文的仿写中学习各种写作方法和技巧。
二是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学生的作文,在批改时都要找到他们的长处,并且每次作文时都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佳作全班同学共同学习品评,哪怕是一个字用得妙,一个开头写得精彩都衷心表扬一番,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是兼顾优差,因人施教。一个班学生作文水平高低并不一致,“一刀切”、“一锅煮”的教法使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消,也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产生消极心理和行为,因此每次作文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任务、分类指导。从而激发全体学生写作的兴趣。
另外,平时要多创设讲故事、征文、演讲、朗诵等活动情境,使学生常处于富有无穷魅力的语言环境中,感受浓郁的语言氛围,切身体会到语言的美,从而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这样写作的兴趣自然就浓厚了。
二、深入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进行写作,就如无米之饮,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生活是海洋,并不缺少素材,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教会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力求写实。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首先,要明确观察的对象,其次,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每天上学,只要留心一下,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春天路边的绿草地里又盛开了各色的鲜花,洋溢着生机,秋天,枯黄的树叶中,一个个光鲜亮丽的果实彰显着生命的美丽……还可以回忆往昔:漫长而有趣的寒暑假;天真可爱的四季童年;让自己或喜或悲以及终生难忘的生活中琐事。最后,要求学生带着情感去观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打动人。
三、拓宽阅读,丰富内涵
一篇作文不可缺少的亮点就是要有丰富的词汇,优美的句子。要培养学生对词句的把握,我们要指导学生去广泛阅读。充分利用本校的有利条件,为学生创设了阅读条件,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推荐读物,比如重在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文学作品,能给学生写作启迪的优秀作文选,能提高学生知识层面的非文学读物等,充分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的习作准备材料。
其次是教会学生制作阅读卡。要求学生对在平时教学的文章中或在课外阅读时遇到的精彩片断、妙词佳句、成语格言、名人名言及时摘抄,分类进行整理,并写上简要的阅读批注或感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勤于动笔,练习提升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平时可以进行多练随笔,多写日记。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在训练时,尽量降低要求,放手让学生写。我对学生日记的要求只有一点:只要是写真人真事真心话就行,不用考虑字数的多少、布局与谋篇、开头与结尾等等。当找不到事情写,就把自己当时的心情写一写也行。这样就把影响学生书面表达的所有枷锁都去掉了,让学生觉得容易写,才能乐于写坚持写,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会逐渐提高,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写真人真事真情感的习惯。
五、授之以渔,潜移默化
课文中有许多精彩的描写段落,教师在教授时应该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描写技巧。还有一些写作方法,诸如象征、对比、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等。不同的文体还有不同的写法:记叙文可用顺叙法、倒叙法、插叙法,也可以用补叙法、追叙法等;议论文可用归纳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举例论证法、归谬法等;说明文可用综合说明法、举例说明法、比较说明法、类比说明法、图表说明法等。在指导学生阅读教学时在,也可以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灵活应用各种学习方法,只要利于文章的表达,什么方法好就运用什么方法。在教学中,要学会抓住文本特色,指导学生做相应的练习,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一课中,分析朱自清在刻画父亲背影时候用到的动作外貌描写和在《故乡》一文中对老年润土手的细节描写时,让学生体会方法,自己自己模仿写法,这样,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就有路可循了。
总之,初中作文教学的任务是极其艰难的,特别是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它绝不能靠一种、二种“特效”方法就能解决大部分同学写作文的问题,只有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迸发出写作的激情。
- 【发布时间】2024/5/29 12:02:09
- 【点击频次】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