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巧批评 乐接受

 

【作者】 黄利丽

【机构】 浦江第七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批评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是德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就教师采用“借题发挥式”、“肥皂水式”、“幽默式”、“示范式”、“暗示式”等多种批评形式进行批评,让学生乐于接受并能自觉改正错误,
        关键词:德育  批评   接受
         一般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不喜欢听批评的语言,作为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来说,批评更是容易受到排斥,过去我们总以“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教育孩子们,希望他们认真接受我们的批评良药,不过,我们的教育对象早已不吃这一套了。先前的苦口良药早已有了糖衣外套,我们的逆耳忠言却依然难听。看来是改良或包装一下批评的形式了。笔者认为,批评作为一种教育学生的方法,和所有的方法一样,只有运用得巧妙,运用的艺术,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达到教育的目的。为此,本文主要就教师批评艺术,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 “借题发挥式”批评
        所谓借题发挥式批评,就是指借用教学内容等对学生进行批评。这种批评方式的技巧有两点:一是要“借”得得当,二是要“发挥”得巧妙。若做到了这两点,这种批评方式可以收到“一箭多雕”的功效。  
        有一次,下午上课时,班里有三个学生趴在桌上半醒半睡。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办呢?不交吧,于心不忍;直接把他们叫起来吧,又会影响全班同学的学习,而且很容易引起打瞌睡者的逆反心理。想到自己当时正巧在讲到试卷中的对联,我灵机一动,说道:“老师给大家出个上联,请你们对下联,怎么样?老师的上联是:小讲台一师傅兴致勃勃中神聊。”
        学生们一下子来了精神,不由自主地思索起了下联。我依次叫起了三位瞌睡者让他们作答。三位同学自然没能对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我说出了下联:大课堂三弟子众目睽睽之下瞌睡。
  学生们听后大笑,笑得三位打瞌睡者心生愧意,脸现惭色。
  这堂课,我借用正在教授的教学内容和自己在课堂上的活动进行巧妙发挥,既批评教育了课堂上睡觉的学生,调节了同学们的学习情绪,又让其他同学加深了对对联的理解 和认识。用“一石击三鸟”来形容这种批评方式的效果,是再恰当不过了。
  二、 “肥皂水式”批评
        《读者》上有这么一篇文章:曾任美国总统的约翰·卡尔文·柯立芝发现他的女秘书长得非常漂亮,但工作经常出差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女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他说:“今天你穿的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漂亮的小姐。”女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你不要骄傲,我相信你处理的公文也能和你一样漂亮。”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处理公文很少出错。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好奇的问:“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柯立芝说:“这很简单,你看过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肥皂水,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疼。”
        看完此文,我不由得眼前一亮,面对不尽如意的学生,何不试试这一法子?开学初,学校搞教室美化评比活动,作为九年级学生,由于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对这次活动,学生流露出了明显的抵触情绪。如何扭转他们的思想呢?我想到了“肥皂水”。于是在班会课上,我先罗列了一大堆我班公认的优点:如学习认真、同学团结、集体荣誉感强等。当同学们一个个喜形于色时,我轻轻说了一句“我们班一向力争上游,这次却这么消极,真是遗憾。”学生们一片寂然后表态:一定认真完成这项工作!班会课后,学生一改以前的不乐意,班干部牵头,全体学生出金点子,人人参与,完了,还不忘在黑板上写上“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的大字。结果,本次评比活动,我们居然捧回了第一。
  三、 “幽默式”批评
        德国著名演讲家海因·雷曼麦说,用幽默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幽默在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中更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它能使对方在轻松的笑声中明辨是非,在深刻的思考中获得教益。
        有一次,我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一个纸团仍在了我的后脑上,我愤怒地转过脸,大家都眼睁睁地望着我,只有坐在后排的小舒不敢与我对视。我猜想一定是他搞的恶作剧。我本想训斥他一顿,但又觉得不妥,因为他的表情已经告诉我,他明白自己错了,何况他的举动并不一定是故意的。如果我简单地批评他,不但起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会损伤他的自尊,使之产生逆反心理,使本来紧张的气氛更加紧张,那样,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也就无法完成了,想到此,我故作轻松的说:“同学们,我很高兴,因为刚才准确无误的绣球让我知道了自己的魅力,但这是在教室,是大家读书的地方,以后要抛绣球,不要在教室里抛。”同学们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这样,既缓和了紧张的气氛,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教育了小舒同学。下课后,没等我到办公室,小舒就来道歉了。
        这事告诉我,含蓄幽默地批评既能达到批评的目的,又有利于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圆满地解决了问题。
  四、 “示范式”批评
  作为一个教师,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言行应为学生作楷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身先士卒带头做到。
  有一次,在大扫除活动中,卫生委员告诉我,安排到拖地的几名学生不肯完成任务。我闻讯后,放下手中的活走到她们面前轻声说:“你们累了,先歇会儿,我来拖地。”我接过拖把认真拖了起来。洗了拖把之后,又用了把它绞干再拖。那几个女同学是满脸通红,后来抢过我的拖把起劲地拖地。
  平时,我在教室看到地上有纸屑、果壳,会不动声色地走过去捡起来扔到纸篓里,这时,凡是看到老师这一举动的学生会不由地朝自己的座位下面瞅-----看看有没有纸屑等赃物。这既是榜样起的作用,也是一种无声的批评。
  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多做少说,身先士卒这种示范批评效果往往比讲大道理要强。
  五、 “暗示式”批评
        教育者故意不把道理说穿、讲透,而让学生用自己的灵气去补白,要比直截了当批评或斥责更能震慑学生的心灵,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我班有一位女生喜欢了一个男生,写了一篇文章,叫《羞答答朵玫瑰静悄悄地开》,我看后,没有指责她早恋的不该,而是认真地告诉她:“自然界的花,都按固定的时节开放,时节不到它是不会开放的,所以我建议,作文的题目是否可以改成《玫瑰含苞待放》?”那个女生红了脸,会意地点了点头。
        又有一次,我在讲试卷上的诗歌,一位迟到的学生“呼”的一声踢门而入,我眼都不抬一下,照样上课:“柴扉久扣不开,扣门人还是小扣,轻轻地扣,足见扣门的风度是多么的高雅!”讲到此,我看了一眼那踢门而进的学生,一切尽在不言中。
        如果说“不法而法”是治国的最高境界,那么“不教之教”应该是教育的“至教”了。
        批评有法,但无定法。不管运用何种批评方式都必须掌握这么两条原则:
        第一:爱的融入。要沟通师生的情感  老师对学生首先要有满腔热情,没有对学生的热爱之情,也就谈不上沟通感情。批评的效果就大打折扣。
        第二: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爱好、思想、认识水平、接受能力,所以批评学生时,首先要掌握批评对象的心里特点,然后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选择最佳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教育机智举隅》  中国教育出版社出版
        2、 《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高长梅、白昆荣主编   中国物质出版社出版
        3、 《幽默批评法效果好》作者:吴国庆   张鲜明
        4、 《让学生在愉快中受到教育》作者:陈小香
  • 【发布时间】2024/4/25 13:43:11
  • 【点击频次】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