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借乡土之“小学”辅品德教学之大理——谈如何将五金精神融于小学品德教学

 

【作者】 孙 逸

【机构】 诸暨市店口一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为学生能更好地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综合性学科。作为新店口人,了解伴随店口五金人创业、发展的五金精神是十分必要的。五金精神内涵丰富,有着励志的故事、曲折的历程,非凡的智慧和诚信的品质,是品德教学极好的素材来源。作为一名品德教师,把店口的五金精神融于品德课堂之中,并有效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店口、融入店口、热爱店口有其实际意义。
  关键词:店口  五金精神  品德教学  
  每当我在课上问:“同学们,我们中很多是随爸妈中途到店口来的,你们喜欢店口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道:“愿意!”“为什么喜欢店口呢?”“因为店口经济发达。”“因为店口热闹,有肯德基吃!”……讨论在教室里久久不能平息,也在我心里久久不能平息:能留住孩子们心的,难道只是物化的店口吗?这正是我想在学生波澜起伏的思绪中涉及教学探索的领域。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于是,伴随勤劳智慧的店口五金人创业、发展所形成的艰苦创业、吃苦耐劳、坚忍不拔、争强好胜、务实创新、自我激励、诚信守义、团结一心的五金精神,便成了我品德课堂极佳的素材来源。我时常有意识地在我的品德课堂中融入五金精神,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和发现。现通过一些案例,就如何将五金精神融于品德课堂作一些探讨。
  一、利用校内资源 发掘五金精神
  校内资源是学校的基本资源,是最易获得的,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其他各类图书、教学用具、教学软件、校内环境设施和校园网络、图书馆等。因此在课程实施中应首先重视并加以利用。
  例如讲到《了不起,家乡人》这一内容时,我以校园内学生熟悉的文化宣传设施——“店口五金人物长廊”引入。这些店口本土的五金人物创办的五金企业是店口经济发展的支柱,很多学生的家长就在这些企业中工作。就此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本土名人吗?大多数学生一般都听说过这些五金人物的名字,知道是哪个厂的老板,但是对这些人物创业背后的艰辛历程则鲜为人知。于是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渴望,让他们从“五金人物长廊”中选取一位感兴趣的名人做一番调查了解。调查的途径和手段可以是参考校本课程,可以是查阅学校图书馆中收藏的关于店口本地企业的资料,可以是去电脑教室搜索互联网。通过调查,让学生把所获得的资料记录下来,认真整理分析。最后老师从旁指导学生完成调查表格,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二、利用环境资源 感受五金精神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品德教学时空不局限于课堂和学校”,教师需引导学生在课外学习和活动中获得更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充实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就要求课程内容要关注儿童的生活。因此,除了校内资源,校外社会公共设施和场所,比如商店、公园、街道、厂矿企业等身边的教学资源是最现成的,也可以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教师应有意识地开展参观访问、社会服务等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从生活中筛选出课程素材,从而丰富生动我们的品德课堂。
  近几年,五金企业蒸蒸日上,店口经济同步发展,小城翻天覆地的巨变和“务实创新,自我激励”的五金精神是分不开的。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五金精神的这一内涵,在教学《走进大工厂》这一课时,我作了如下教学设计:
  《走进大工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五金产品;2.通过参观,初步了解五金产品从原料到成品的基本工序;3.通过对五金工人的采访,体会“务实创新,自我激励”的重要性。
  二、课前准备
  1.联系店口露笑集团,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做准备。2.课前让学生观察家中有哪些常见的五金制品。3.设计表格列出所要采访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用的五金制品
  1.教师出示“常见五金制品”图,提问:你认识哪些五金制品?说一说它们有哪些用处。2.小组讨论交流:生活中离不开的五金制品有哪些?
  (二)参观工厂
  教师带领学生来到露笑集团的车间,近距离观察生产线。1.师:你们知道这些五金制品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2.教师布置参观任务(1)了解这个车间生产的五金制品要分几个工序。(2)分组采访技术人员,产品成功的秘诀是什么。(3)把参观了解的信息记录下来。3.教师带领学生参观现代化大工厂,学生交流所观所得。4.派学生代表采访车间主任,并请他为学生讲话。附该车间主任讲话内容:
        “我们露笑集团与其说是一个企业,不如说是一个实验室。我们研制出了直径0.01mm的漆包线,是我们的拳头产品,首次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垄断。虽然研制过程中经历了上千次不可避免的失败,但最后却创造了奇迹。”
  5.教师小结:
  一件成功的五金制品从原料到成品,需要好几个工序,有些新型的高科技五金制品的研制不仅需要务实创新的精神,还要经历上千次不可避免的失败,因此更需要自我激励,才能创造奇迹。
  四、观后反思
  1.师:你觉得这些企业人具有怎样的五金精神?
  2.学生交流。
  品德课程学习的过程是儿童参与“调查、实验、探索、讨论”等多种方式去感受、体验、领悟与表达的过程。本课的教学在让学生亲身体验,了解五金制品制作的过程之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五金精神中“务实创新、自我激励”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这一特点符合品德教学的基本理念。务实创新是人类第一进步法则,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需要务实创新,学生在学习成长中更需要务实创新,而这正是现在的孩子所欠缺的。教师只有大胆地处理教材,积极引进环境资源作为品德教学的内容,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生活气息、现实气息和时代气息。
  3、利用社会资源 体验五金精神
  店口是一个充满商业气息的城镇,被誉为“浙江资本市场第一镇”。很多学生的家长就是常年在外经商的风云浙商,他们从商诚信守义,让店口小五金遍布全国各地。在现代商业中诚信守义是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也是五金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真切地体会到诚信的重要呢?我想可以合理地利用和挖掘多种社会资源,开展公益活动,请社区中不同职业的人来参与,拓展我们的品德课堂。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源于社会,源于生活的综合性课程,其设置的目的也是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地了解他们所处的社会,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能提炼出五金精神的种种素材都出自学生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更贴近生活,更符合他们的感性认识,也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自然能更好地和课本中的理性知识相结合,相得益彰。综上所述,通过对校内资源、环境资源、社会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并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来源于乡土的五金精神是完全可以融入到品德课堂中去的,只是看我们的老师用什么样的角度去切入,去挖掘,去突破。
  • 【发布时间】2024/4/25 13:36:52
  • 【点击频次】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