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幼儿园绘本教学实施策略探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托绘本阅读开展幼儿教育教学,能够使幼儿的良好阅读习惯得到培养,让幼儿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拓展、衍生和积累,进而将绘本阅读中的重要元素和核心元素提取出来,推动幼儿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全面发展。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有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和良好观察及学习习惯的培养。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有效开展幼儿绘本教学的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幼儿教育;绘本阅读;策略探讨
绘本是最适合幼儿启蒙教育的首选阅读书籍,绘本读物是最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直观性阅读材料,为幼儿健康快乐成长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教师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收集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教授幼儿正确的阅读方法,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绘本在幼儿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一、开展绘本阅读活动的意义
在幼儿教育中开展绘本阅读活动,能够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健全幼儿的人格,促使幼儿的社会性得到发展。首先,幼儿的年龄非常小,他们刚开始认识社会、接触社会,思维依然处于成长阶段。幼儿对于世界、社会、事物的认知,需要易于理解的载体作为支撑,而绘本故事情节通俗易懂,可以真实展现社会常态,给予幼儿积极正确的引导,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引发幼儿积极思考,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其次,很多绘本故事内容都能够引导幼儿做出正确的社会行为,如分享、谦让、合作、助人,等等。
二、绘本在幼儿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增加师幼沟通,合理选择绘本
幼儿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绘本,要重视绘本的选择,只有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才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然而,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与幼儿进行沟通,尊重他们的真实想法。只有这样,才能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在与幼儿进行沟通时,教师可从阅读主题出发,了解幼儿对不同阅读主题的看法,发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从综合角度出发开展阅读教学。
(二)开展主题绘本阅读,提升幼儿审美能力
幼儿正处于发展审美心理的重要阶段,教师要重视培育幼儿良好的审美能力,这对于建立幼儿早期人格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开展主题绘本阅读活动的形式,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绘本阅读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可以用趣味语言为幼儿编织生动的故事世界,以此来传递情感、爱、美,让幼儿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首先,在主题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为幼儿营造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让幼儿自主阅读、赏析,教师要尊重幼儿对于美好事物的认知、理解。
(三)观察细节,培育幼儿的积极情感
幼儿年龄尚小,人生阅历比较单薄,对情感的认知与理解还比较单纯,喜怒哀乐也只是出于本能的感受。由此,可以借助绘本阅读,通过幼儿熟悉的、便于理解的场景展现人物、故事,唤起幼儿的直觉,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绘画中人物的表情、形态等,并鼓励他们去猜测模仿,用心感受,体验不同的心理感受所表现出不同的神情,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切身感受,形成积极情感,致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注重提问技巧,开拓幼儿阅读思路
幼儿年龄小,各方面能力有限,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化阶段,过于复杂的问题及概念反而会给幼儿的学习造成负担。提问不仅是为了让幼儿对内容展开深层次的探索,更是要求教师适时进行引导,观察幼儿的阅读状态及情况。教师通过提问给予幼儿一些引导与帮助,使其在问题的带动下获取全新的阅读思路,从而点燃幼儿自主阅读、探索的欲望,让其更好地关注绘本故事中的情节。
(五)挖掘幼儿兴趣点,培养幼儿阅读习惯
幼儿教师在结合绘本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挖掘幼儿兴趣点,以此保证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培养幼儿阅读习惯。幼儿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教师在开展绘本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激发幼儿的阅读积极性,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绘本阅读教学与其他文本阅读教学不同,只要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图片,从中提取信息,幼儿就可以完成阅读。为此,教师可通过与幼儿交流,观察幼儿的阅读情况,挖掘他们的兴趣点,结合兴趣点为他们提供绘本,增加他们的阅读量,使他们养成阅读习惯。此外,幼儿教师还可以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发挥自身的监督、引导作用,进一步推动阅读教学的开展。
(六)结合实际生活,增强阅读体验
绘本中虽然融入了大量的想象元素,但是其真实创作原型,却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时,幼儿教师可以将绘本中的生活元素提炼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将阅读教学范围向外拓展延伸,丰富阅读教学内容,降低幼儿理解难度,以此促进幼儿实现深度阅读学习。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幼儿教师要基于幼儿启蒙和培养的需求,从绘本中提炼出生活教育元素,从而有针对性、有方向性地对幼儿进行引导。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要基于幼儿的实际生活科学、合理、有效地拓展阅读内容,用幼儿的实际生活引发幼儿的情感。
(七)循序渐进引导,逐步提升幼儿阅读质量
幼儿受能力、生长环境、基础教育等因素影响,彼此的阅读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常常出现“同一时期不同速,同一速度不同步”的情况。教师在使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自主阅读时,要使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既要照顾能力较强的幼儿,还要照顾到能力较差的幼儿,通过“递进式”提问让幼儿形成“由表及里”的学习模式,拓展其对故事内容的认知,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与提问下逐渐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及其所蕴含的意义。
(八)立足综合能力,设计阅读方法
绘本阅读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的共同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绘本深度学习时,可以针对幼儿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等设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升幼儿绘本阅读效果。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幼儿教师要基于时代发展需要,深度挖掘绘本故事,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提高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要基于绘本价值,对幼儿进行专项能力的培养,以此促进幼儿某一项能力的发展。
绘本阅读对幼儿的各种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对幼儿开展早期的绘本阅读能够激发幼儿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幼儿在阅读中积累知识经验,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品格,陶冶幼儿情操,对于幼儿健康全面地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晗.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中幼儿自主阅读能力提升策略探讨[J].新课程,2021(52):163.
[2]刘颖.绘本阅读教学中幼儿自主阅读能力提升策略[J].家长,2021(35):157-158.
关键词:幼儿教育;绘本阅读;策略探讨
绘本是最适合幼儿启蒙教育的首选阅读书籍,绘本读物是最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直观性阅读材料,为幼儿健康快乐成长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教师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收集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教授幼儿正确的阅读方法,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绘本在幼儿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一、开展绘本阅读活动的意义
在幼儿教育中开展绘本阅读活动,能够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健全幼儿的人格,促使幼儿的社会性得到发展。首先,幼儿的年龄非常小,他们刚开始认识社会、接触社会,思维依然处于成长阶段。幼儿对于世界、社会、事物的认知,需要易于理解的载体作为支撑,而绘本故事情节通俗易懂,可以真实展现社会常态,给予幼儿积极正确的引导,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引发幼儿积极思考,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其次,很多绘本故事内容都能够引导幼儿做出正确的社会行为,如分享、谦让、合作、助人,等等。
二、绘本在幼儿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增加师幼沟通,合理选择绘本
幼儿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绘本,要重视绘本的选择,只有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才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然而,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与幼儿进行沟通,尊重他们的真实想法。只有这样,才能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在与幼儿进行沟通时,教师可从阅读主题出发,了解幼儿对不同阅读主题的看法,发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从综合角度出发开展阅读教学。
(二)开展主题绘本阅读,提升幼儿审美能力
幼儿正处于发展审美心理的重要阶段,教师要重视培育幼儿良好的审美能力,这对于建立幼儿早期人格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开展主题绘本阅读活动的形式,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绘本阅读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可以用趣味语言为幼儿编织生动的故事世界,以此来传递情感、爱、美,让幼儿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首先,在主题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为幼儿营造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让幼儿自主阅读、赏析,教师要尊重幼儿对于美好事物的认知、理解。
(三)观察细节,培育幼儿的积极情感
幼儿年龄尚小,人生阅历比较单薄,对情感的认知与理解还比较单纯,喜怒哀乐也只是出于本能的感受。由此,可以借助绘本阅读,通过幼儿熟悉的、便于理解的场景展现人物、故事,唤起幼儿的直觉,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绘画中人物的表情、形态等,并鼓励他们去猜测模仿,用心感受,体验不同的心理感受所表现出不同的神情,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切身感受,形成积极情感,致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注重提问技巧,开拓幼儿阅读思路
幼儿年龄小,各方面能力有限,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化阶段,过于复杂的问题及概念反而会给幼儿的学习造成负担。提问不仅是为了让幼儿对内容展开深层次的探索,更是要求教师适时进行引导,观察幼儿的阅读状态及情况。教师通过提问给予幼儿一些引导与帮助,使其在问题的带动下获取全新的阅读思路,从而点燃幼儿自主阅读、探索的欲望,让其更好地关注绘本故事中的情节。
(五)挖掘幼儿兴趣点,培养幼儿阅读习惯
幼儿教师在结合绘本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挖掘幼儿兴趣点,以此保证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培养幼儿阅读习惯。幼儿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教师在开展绘本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激发幼儿的阅读积极性,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绘本阅读教学与其他文本阅读教学不同,只要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图片,从中提取信息,幼儿就可以完成阅读。为此,教师可通过与幼儿交流,观察幼儿的阅读情况,挖掘他们的兴趣点,结合兴趣点为他们提供绘本,增加他们的阅读量,使他们养成阅读习惯。此外,幼儿教师还可以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发挥自身的监督、引导作用,进一步推动阅读教学的开展。
(六)结合实际生活,增强阅读体验
绘本中虽然融入了大量的想象元素,但是其真实创作原型,却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时,幼儿教师可以将绘本中的生活元素提炼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将阅读教学范围向外拓展延伸,丰富阅读教学内容,降低幼儿理解难度,以此促进幼儿实现深度阅读学习。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幼儿教师要基于幼儿启蒙和培养的需求,从绘本中提炼出生活教育元素,从而有针对性、有方向性地对幼儿进行引导。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要基于幼儿的实际生活科学、合理、有效地拓展阅读内容,用幼儿的实际生活引发幼儿的情感。
(七)循序渐进引导,逐步提升幼儿阅读质量
幼儿受能力、生长环境、基础教育等因素影响,彼此的阅读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常常出现“同一时期不同速,同一速度不同步”的情况。教师在使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自主阅读时,要使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既要照顾能力较强的幼儿,还要照顾到能力较差的幼儿,通过“递进式”提问让幼儿形成“由表及里”的学习模式,拓展其对故事内容的认知,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与提问下逐渐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及其所蕴含的意义。
(八)立足综合能力,设计阅读方法
绘本阅读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的共同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绘本深度学习时,可以针对幼儿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等设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升幼儿绘本阅读效果。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幼儿教师要基于时代发展需要,深度挖掘绘本故事,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提高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要基于绘本价值,对幼儿进行专项能力的培养,以此促进幼儿某一项能力的发展。
绘本阅读对幼儿的各种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对幼儿开展早期的绘本阅读能够激发幼儿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幼儿在阅读中积累知识经验,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品格,陶冶幼儿情操,对于幼儿健康全面地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晗.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中幼儿自主阅读能力提升策略探讨[J].新课程,2021(52):163.
[2]刘颖.绘本阅读教学中幼儿自主阅读能力提升策略[J].家长,2021(35):157-158.
- 【发布时间】2024/4/25 13:34:25
- 【点击频次】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