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英语自主习得教学法的研究与探索

 

【作者】 王素君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中小学英语“自主习得教学法”实验总结了我国几十年来外语教学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在《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和实验中始终坚持上述理念,强化了口语的基础地位和“语言习得方式”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英语教学 自主习得教学法
  我国的传统外语教学存在三个方面的弊端,一是仅仅重视书面语言的教学,忽视口头语言能力的教学;二是把第二语言的获得作为单一的学习过程。认为学习外语要从外语的语言规律出发,从而通过掌握规律、运用规律,达到掌握一种外语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按照这种理论,要掌握外语的语言规律,就要系统地学好外语的语法;要掌握外语的发音规律,就要先学好音标;要从意义上理解、掌握外语的单词、词组、句子,就要充分运用母语这一语言工具,通过英汉对照、俄汉对照的方法,来理解、记忆外语的单词、词组、句子;三是传统外语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轻视乃至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机械记忆,强调灌输,强调死记硬背。这种传统的外语教学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违背语言掌握规律的,在实践上是不成功的,其结果是造成哑巴外语、聋子外语。这种外语教育实践是失败的。 
  中小学英语“自主习得教学法”实验总结了我国几十年来外语教学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在《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和实验中始终坚持上述理念,强化了口语的基础地位和“语言习得方式”的重要作用。 
  英语“自主习得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强调三点:一是坚持语言学习的全面性和阶段性,坚持口语能力和书面语能力的共同提高,强调以口语教学为基础;二是强调要充分运用“语言习得”和“语言学得”两大语言掌握规律,突出外语学习中“语言习得”和“语言学得”的辩证关系:为学生创造尽量丰富的外语环境,由教师利用这种环境,通过各种方式(包括课上练习,课外活动,多种媒体)来教会儿童掌握外语技能,让学生在习得的基础上学得外语;三是突出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主体地位,强调主动性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活动,坚持小学英语教学“学习活动化,活动交际化,交际生活化的教学宗旨。 
  (一)中小学英语“自主习得教学法”坚持英语能力形成的全面性和阶段性,坚持口头英语能力和书面英语能力的阶段性发展和共同提高,强调口语的基础地位,同时重视英语书面学习的重要作用。 
  人类社会任何一种语言首先是一种口头语言,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发展为文字,形成书面语言。一个人两种语言能力的阶段性形成过程、交互作用的发展过程,是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 
  中国人学习英语同样应该遵循这样一个阶段性发展规律,即英语语言能力的形成同样应该是口头语言能力和书面语言能力阶段性发展、共同提高的过程,口头语言能力的形成是基础,要先过口语关,再过书面语言关。因此,幼儿、少年在学习外语的初始阶段,应以口语教学为重点,先过口语关,学会语言交流,达到听得懂、说得出的目的,然后再强化书面语言的学习,在初中、高中及以后的学习中,使口语与书面语的学习交互作用,共同发展,但口语的基础地位始终不能动摇。 
  (二)中小学英语“自主习得教学法”强调口语和书面语的两种语言掌握规律和两种语言掌握方式。 
  语言学家把语言的获取途径分为“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两种途径。“语言习得”是掌握口语的基本规律,“语言习得方式”是掌握口语的基本方式;“语言学习”是掌握书面语的基本规律,“语言学习方式”是掌握书面语的基本方式。“语言习得规律”、“语言习得方式”和“语言学习规律”、“语言学习方式”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两者的适用对象不同。“语言习得”的适用对象是人的口头语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语言学习”的适用对象是人的书面语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两者的目的性不同。“语言习得”是无意识无目的的潜意识过程,而“语言学习”则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学习过程。 
  两者的运行方式不同。“语言习得方式”是一种无意识的潜意识的语言学习过程,主要是通过教师创造一种语言环境,促使学生参与语言交际而自然地潜意识地掌握一种语言。大量的研究表明,幼儿及儿童学习母语,主要是通过与父母、同伴的语言交流实践,通过在实际交流中运用母语,自然而然地掌握母语的大量词汇、句子和语法规则,从而形成母语口语能力的过程。儿童习得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而书面语言能力的形成则主要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学习过程,是通过对文字、语法的学习,经过理解、记忆、应用、练习等一系列学习过程,从而掌握母语的书面用语的词汇和语法。 
  两者在人的语言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同。人的口头语言能力和书面语言能力都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但口语能力始终居基础地位和基础作用。因此,“语言习得方式”和“语言学习方式”在人的语言能力形成过程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但“语言习得方式”的基础地位和基础作用是“语言学习方式所不能取代的。 
  两者在人的语言能力形成过程中又相互迁移和相互转换。在学习时用语言的过程中,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可以互相转换,发展到一定阶段,两者会融为一体,即口头语言就是书面语言,书面语言就是口头语言。充分发挥“语言习得方式”和“语言学习方式”的作用,就会使人的口头语言能力和书面语言能力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三)中小学英语“自主习得教学法”强调对外语的掌握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习得的过程,突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自主习得、自主发展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由于教师始终处在外语教学的主体地位,而学习者自觉运用英语的机会很少,学生很难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习得教学法”把口语教学和书面语教学都摆在了重要位置,而且强调了口语教学的基础作用,强调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语言交际方式,在说说、笑笑、玩玩、乐乐中实现掌握英语的目的。“自主习得教学法”给学习者运用语言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学生们在平时的课堂学习及课下交流中,都要尽力讲英语,用英语。“自主习得教学法”的核心是强调语言交际,强调口语的运用,只有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掌握英语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应用语言学.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2.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济南大学出版社, 1995.
  3.胡春洞.英语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
  4.李力、陈治安.Language,Culture and TEFL.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5.李观仪.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 【发布时间】2024/4/25 13:34:02
  • 【点击频次】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