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加强小学教学管理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本文主要就小学教学管理加强的相关策略进行了探讨,分别从全员参与,构建环境,探索模式,全过程管理和教师管理等五个方面展开,希望能在小学教学管理上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监督;和谐;指导;培训
小学教学管理是我国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个人知识的奠基阶段,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时期。针对目前小学教学管理问题,作为教学人员,必须探索新的有效途径,改革传统管理理念,激发老师的教学潜能,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教学根基的教学管理新路子,推动小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一、倡导全员参与教学管理
教育教学涉及到校内和校外很多方面的力量。因此,要想将教学质量提高,就必须动员各方力量投身到教学管理中来。
( 一) 动员全校教职工参与教学管理
只有全校师生员工携手努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不能只靠教师的力量,不能忽视教学环境,还要有规章制度做保障,并且需要全体学生的群策群力,方能真正做到教学有效性。学校应该动员全校教职工,包括教师、门卫、校长和后勤管理人员,让他们都融入到为教学服务的事业中来,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每一分光和热,为学校的教学发展增光加彩。
( 二) 发动家长和校外有关人员
发动家长和校外有关人员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家长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也是学生在校外接触最多的人,是提高教学的重要部分。只有家长参与教育,才能督促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可以学习外国的教学经验,在学校外面创设包括家长、老师和社会相关人员在内的联合组织,让他们也参与学校教学的管理,为学生的教学和教育共同努力,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三) 创建教学监督组织
学校领导并创建家长联合组织、老教师监督组织等,发挥他们对学校的教学监督作用,让他们将本身的经验用于教学的创新,给出有用的建议与意见,真正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推进学校管理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构建和谐美好的教学环境
质量高的教学必然根植于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因此,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必须集中精力,构建一个舒适的教学和学习的和谐环境,让学生轻松学到知识。
首先,要集中精力动员全社会的强大力量,吸纳建设资金,为学生和教师构建一个不受外界干扰,舒适、健康的教学环境,更好的保障学生的听课质量与教师的教学效率。其次,学校应该紧跟知识经济的步伐,及时添置必要的教学设备,为增强教学效果提供物质支持,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尽量满足教学中的设备需求,改善设备条件,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最后,要注意班级环境的布置,通常学生们都会对班级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教室的布置,重视班纪、班风的树立,为学生和教师构建和谐美好的共处环境。
三、探索和创设信息时代的教育模式
在信息科技占重要地位的今天,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多媒体教学,并完好的利用计算机进行教育管理与日常教学。为使计算机真正进入课堂,引发学生的兴趣,必须探索和创设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管理模式,甚至需要重新审视以往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思考未来信息社会教师职业的一系列新特点。信息时代的教育管理模式在文化继承的同时更注重培养人的创造性, 由此实现对文化的不断超越,这正是信息时代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素质的基本要求。这样一来,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洞察信息时代基础教育管理改革发展的趋势与前景。反之,如果不能更新观念、改变模式,教育信息化滞后状况不仅难以改变,而且还会导致教育管理技术设备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搞好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是教出来的,而不是考出来的。这个过程是由很多小环节构成的,他们相互制约,也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必须要加强对教学全过程整个环节的管理,以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全过程,包括教师备课、上课、辅导、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活动、知识环节等很多部分,其中的一些环节是我们平时容易忽视的,比如
家庭作业和课外活动的管理,学校要加强这些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在这些环节中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五、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老师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方面,而且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首先,加强教师思想和业务素养。教师本身不仅要有熟练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手段,还要有高尚的师德。教师要加强个人修养,提高个人的人格魅力,“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学习和模仿的典范和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提升知识。
其次,加强老师的培训和进修力度。老师的培训和进修管理,需要加强长期校外脱产进修和校内进修的有机结合。国家和相关部门应健全教师培训和进修机构,并完善相关保障制度。从当今来说,因为学校的条件有限,很多学校的很多老师不能进行脱产校外进修,对于这样的情况就应加强校内进修。学校应增设专人管理教师培训、进修和提高,并需要形成制度。还应丰富校内在职进修形式,例如对新任教师组织进修、让老教师带新教师、举办讲座、听课观摩和组织教学研究会等形式。
再次,加强对教师的评价管理。教师评价是教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评价能够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健全评价组织机构,不仅要完善校外的教师评价机构,也要健全校内的教师评价机构;制定各种评价标准,科学规范教师评价;要加强形成性评价,能通过评价发现问题,进而真正提高教师水平。
参考文献:
[1]虎燕化.小学学校管理之我见[J].新天地,2011(12).
[2]卢世勇.浅议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学校管理[J].中国校园导刊.2011(1) .
[3]薛小金.浅谈小学学校管理工作[J].学周刊.2012(5)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监督;和谐;指导;培训
小学教学管理是我国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个人知识的奠基阶段,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时期。针对目前小学教学管理问题,作为教学人员,必须探索新的有效途径,改革传统管理理念,激发老师的教学潜能,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教学根基的教学管理新路子,推动小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一、倡导全员参与教学管理
教育教学涉及到校内和校外很多方面的力量。因此,要想将教学质量提高,就必须动员各方力量投身到教学管理中来。
( 一) 动员全校教职工参与教学管理
只有全校师生员工携手努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不能只靠教师的力量,不能忽视教学环境,还要有规章制度做保障,并且需要全体学生的群策群力,方能真正做到教学有效性。学校应该动员全校教职工,包括教师、门卫、校长和后勤管理人员,让他们都融入到为教学服务的事业中来,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每一分光和热,为学校的教学发展增光加彩。
( 二) 发动家长和校外有关人员
发动家长和校外有关人员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家长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也是学生在校外接触最多的人,是提高教学的重要部分。只有家长参与教育,才能督促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可以学习外国的教学经验,在学校外面创设包括家长、老师和社会相关人员在内的联合组织,让他们也参与学校教学的管理,为学生的教学和教育共同努力,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三) 创建教学监督组织
学校领导并创建家长联合组织、老教师监督组织等,发挥他们对学校的教学监督作用,让他们将本身的经验用于教学的创新,给出有用的建议与意见,真正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推进学校管理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构建和谐美好的教学环境
质量高的教学必然根植于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因此,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必须集中精力,构建一个舒适的教学和学习的和谐环境,让学生轻松学到知识。
首先,要集中精力动员全社会的强大力量,吸纳建设资金,为学生和教师构建一个不受外界干扰,舒适、健康的教学环境,更好的保障学生的听课质量与教师的教学效率。其次,学校应该紧跟知识经济的步伐,及时添置必要的教学设备,为增强教学效果提供物质支持,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尽量满足教学中的设备需求,改善设备条件,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最后,要注意班级环境的布置,通常学生们都会对班级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教室的布置,重视班纪、班风的树立,为学生和教师构建和谐美好的共处环境。
三、探索和创设信息时代的教育模式
在信息科技占重要地位的今天,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多媒体教学,并完好的利用计算机进行教育管理与日常教学。为使计算机真正进入课堂,引发学生的兴趣,必须探索和创设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管理模式,甚至需要重新审视以往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思考未来信息社会教师职业的一系列新特点。信息时代的教育管理模式在文化继承的同时更注重培养人的创造性, 由此实现对文化的不断超越,这正是信息时代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素质的基本要求。这样一来,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洞察信息时代基础教育管理改革发展的趋势与前景。反之,如果不能更新观念、改变模式,教育信息化滞后状况不仅难以改变,而且还会导致教育管理技术设备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搞好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是教出来的,而不是考出来的。这个过程是由很多小环节构成的,他们相互制约,也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必须要加强对教学全过程整个环节的管理,以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全过程,包括教师备课、上课、辅导、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活动、知识环节等很多部分,其中的一些环节是我们平时容易忽视的,比如
家庭作业和课外活动的管理,学校要加强这些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在这些环节中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五、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老师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方面,而且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首先,加强教师思想和业务素养。教师本身不仅要有熟练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手段,还要有高尚的师德。教师要加强个人修养,提高个人的人格魅力,“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学习和模仿的典范和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提升知识。
其次,加强老师的培训和进修力度。老师的培训和进修管理,需要加强长期校外脱产进修和校内进修的有机结合。国家和相关部门应健全教师培训和进修机构,并完善相关保障制度。从当今来说,因为学校的条件有限,很多学校的很多老师不能进行脱产校外进修,对于这样的情况就应加强校内进修。学校应增设专人管理教师培训、进修和提高,并需要形成制度。还应丰富校内在职进修形式,例如对新任教师组织进修、让老教师带新教师、举办讲座、听课观摩和组织教学研究会等形式。
再次,加强对教师的评价管理。教师评价是教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评价能够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健全评价组织机构,不仅要完善校外的教师评价机构,也要健全校内的教师评价机构;制定各种评价标准,科学规范教师评价;要加强形成性评价,能通过评价发现问题,进而真正提高教师水平。
参考文献:
[1]虎燕化.小学学校管理之我见[J].新天地,2011(12).
[2]卢世勇.浅议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学校管理[J].中国校园导刊.2011(1) .
[3]薛小金.浅谈小学学校管理工作[J].学周刊.2012(5)
- 【发布时间】2024/4/25 13:33:15
- 【点击频次】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