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作者】 田维智

【机构】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渠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当前教育改革提倡学习新课标,实施新课程,要求教师加强教育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论。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根据学科特点把新理念落实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课堂教学高效呢?现在,笔者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 教学联系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轻松。数学教学应当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因为数学知识抽象、概括,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学好数学不仅要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要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积累生活经验。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丰富有趣的现实生活情境,向学生提供那些贴近他们生活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学习生活里的数学,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现实的数学,学习鲜活的数学,从现实生活背景中主动地、自由地获取数学知识,让学生不仅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增强对数学的亲近感。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充分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习、研究,要多举生活实例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组织初中学生运用数学来进行实践活动,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生活服务,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应用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其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教学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时,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实例,诸如“汽车与牌号”、“人与指纹”、“国家与国旗”“姓名与身份证号码”等,其中有一位学生列举了“人与生日”的例子,经过一番讨论、探究,他们发现“人与生日”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因为同一天生日的人很多。
        二、训练丰富多样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透彻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初中数学教学高效有趣,富有动人的艺术感染力。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如“平行公理”、“四则运算”等,作为约定俗成的间接经验,如果让学生自行探索研究,就会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而教师的适当引导就很有必要。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如学了解方程之后,发现分数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等具有密切联系的知识,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和权力,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还要组织师生合作交流,利用小组学习、活动游戏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培养他们合作习惯与能力,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发展。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一题多解”,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拓展其解题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开拓创新
        教学富有创新,才有效果,达到教学的目标。建立“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当今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那么,课堂数学教学如何走向创新呢?首先,要注重课堂导入,讲究导入的新、奇、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打开他们的思维闸门,使其能够积极而主动地投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去,为探究数学做好准备。要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开拓创新。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道风景线。“疑”是数学探究的源头,学贵有疑。教师要抓住初中学生心中的疑问做恰如其分的点拨引导,巧设“疑云”,进而引导他们层层释疑,激发其好奇心,培养探究创新意识和能力。再次,提倡开拓创新,标新立异。嚼别人嚼过的馍不香。教育学生要敢于创新,与众不同。要讲数学上的一些善于创新而被人们称道的故事,如高斯小时侯计算“1+2+3+……100”的故事,教育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精神,建立创新化数学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创新能力。有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挑战难题。要从“一题多解”中总结发现最快捷、最简便的解答方法,使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产生质的飞跃。
  • 【发布时间】2024/3/28 12:47:31
  • 【点击频次】76